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信息     
《上海农村经济》2007,(11):46-47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显著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61.45万公顷,有效保护森林14.3亿亩,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815、7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11237万亩。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普遍提高三到四成.我国土地沙化总体实现了从扩展到缩减的历史性转变,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倾,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60.2万公顷: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由2001年的13次减少到2004年的.6次,且强度在逐渐减弱。退耕还林工程10年累计完成造林2686.7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荒漠化的面积大、分布广,全国现有荒漠化的土地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有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部分省区和地区土地沙化仍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加快防沙治沙进程 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沙化土地面积4160万hm2,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意义重大。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坚持依法防治、综合防治、实行防沙治沙多措并举,坚持科学防治、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坚持产业兴林、促进发展增收,防沙治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沙区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改变,推动了沙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影响下东北花生业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干旱和土壤沙化趋势影响下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发展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区域形成的花生优势种植区进行了初步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发展潜力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包括冀鲁豫苏皖五省和京津二市的平原地区。土地广阔(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耕地2.5亿亩),人口众多(总人口1.6亿左右,农业人口1.4亿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约占全国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11,(12):39-39
本刊讯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展(一 )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进展最近 50多年来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 0 0 0年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7.41万平方公里 ,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 2 3 .82 %。其中 ,兴修梯田 1 475.2 1万公顷 ,筑坝淤地、治沙造田 2 57.2 2万公顷 ,  相似文献   

9.
目前,沈阳地区土地沙化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现状,有效治理沙化,分析了沈阳地区土地沙化的原因和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防沙治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地处京津周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目前,全省还有5700多万亩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有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3900多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近6万km^2。由于自然条件差、治理难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绿化进入“啃骨头”阶段。林业建设任务繁重艰巨与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为尽早实现“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造林绿化为已任,创新机制,优化投入,全面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河北地处京津周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目前,全省还有5 700多万亩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有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3 900多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近6万km2.由于自然条件差、治理难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绿化进入"啃骨头"阶段.林业建设任务繁重艰巨与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为尽早实现"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造林绿化为已任,创新机制,优化投入,全面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发布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这份规划提出,将建设600个保护性耕作工程区,面积总计2000万亩。预计到规划末期,全国可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广、危害重、治理难度大。造成土地沙化是长期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经半个多世纪的治理,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力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文章指出,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在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往经验,提出了沙地治理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人为本实现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小资料     
我国人均耕 1.5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后备资源仅 0.1亩甚至还不到。 1997年到 2000年 4年间,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每年达 250万亩;按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今后 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平均每年只有 190万亩左右,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我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 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7.6%,而且目前沙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亿元,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小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学家郭书田说 ,我国自然生态失衡有 7大“赤字” :1 .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风蚀和水蚀达38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1 3。 2 .北方沙漠化面积 1 6 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1 7%,每年新增 2 4 6 0平方公里。 3.南方石漠化面积 346万平方公里 ,每年新增 2 0 0 0多亩。 4 .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每年新增面积2 0 0 0多万亩。 5 .工业三废污染局部改善 ,总体恶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酸雨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由 80年代末的 1 5 %上升到目前的 4 0 %以上。 6 .水资源浪费 ,约 70 %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仅 4 0 %。 7.耕…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是一个以山地和沟壑丘陵为主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人口34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全省有10个地(市),107个县(区)。去年国民生产总值8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5亿元,农业总产值3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元。全省有林地89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8%。1994年林业社会总产值则亿元。一、全省林业贴息贷扶计划执行增况十年来,国家累计下达我省林业贴息贷款19770万元,其中林业项目贷款15670万元,林业治沙贷款410o万元。实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求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抓好生态建设,争取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1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但目前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土地沙化问题仍很突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8.2%,每年以3436km~2的速度扩展。土地不断沙化,吞噬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威胁着大江大河  相似文献   

18.
本报讯记者从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治沙处长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重点建设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全面提高防沙治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的扩展和蔓延。这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建设包括防沙治沙政策机制体系,工程建设保障体系,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技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荒漠化治理的现状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这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是植被退化、土地的沙质化、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也是土地的水蚀、风蚀的过程。建国以来 ,荒漠化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北防护林建设 ,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 ,已造林 3亿多亩 ,种草和改良草场 1 4 0 0多万亩 ,封沙育林育草 3 70 0多万亩 ,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面积增加到 3 2亿多亩 ,受保护的牧场 1 3 4亿多亩 ,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1 5亿亩。实践证明 ,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 ,荒…  相似文献   

20.
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中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土地沙化的人为隐患还没有消除,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已治理的沙化土地基础也比较脆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