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准员工",就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但尚未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在校应届毕业生.今天的"准员工"大多是富有朝气与梦想的"80后",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以规避各项风险?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勤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但却常常被管理者所忽视,以致因考勤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而诸多考勤管理工作中的“常见病”,也直接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起了巨大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无考勤制度在企业用工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约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这也是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有相对系统的考勤管理制度,以便对员工出勤状况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试用期”的概念望文生义,一些用人单位常常在实践中,对“试用期”内员工的劳动关系管理和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有的企业认为试用期内可以随便辞退;有的企业认为试用期内可以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有的企业认为试用期可以随意设置、延长、增加……这些误区在实践中比比皆是,而这些行为一旦遭员工起诉,对用人单位来说恐十白就会“凶多吉少”。  相似文献   

5.
企业中常说的“罚款”,是指因员工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依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对员工进行的一定数额上的经济处罚.根据该定义,“罚款”应当具备几个前提: ●员工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根据规章制度规定,该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经济处罚; ●经济处罚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内容和程序合法并且适当. 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时,通过罚款对员工进行规制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那么,这种做法是否违法呢?  相似文献   

6.
赵瑞 《中国就业》2012,(4):54-55
节后的各类媒体又在炒作用人单位“招工难”了。年年炒作,年年如此。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人力资源市场“招工难”与“求职难”的“两难”?笔者认为,主要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没有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没有很好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招工和留人的各项措施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从最早的实物交换到当前日益复杂的薪酬体系,如何吸引、保留和激励有价值的员工,一直都是用人单位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极大挑战。在当今充满竞争性以及员工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各大企业HR专家们都在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除了薪水,员工到底还需要些什么?”全面报酬体系的出现与发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是具有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应同时也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即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这就是民法上的“为自己行为之责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用人单位应对其员工的职务行为负责,因为用人单位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必须通过其员工的职务行为来实现,而员工个人则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本案正是对这一原则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9.
周斌 《人力资源》2016,(4):32-35
过去常讲,先有“本职”才有“兼职”,现在看来也不一定.如非全日制用工,同时在几家单位上班,就不存在“本职”,都可以归为“兼职”之列.随着兼职领域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多,在企业雇佣兼职员工的同时,专职员工的兼职现象也更加普遍.具有双重管理身份的企业一面要规范兼职员工的管理,一面又面临着强化专职员工的重任,稍有不慎就会置身于管理风险之中. 哪些“兼职”风险要规避 “兼职”用工的特殊性就在于“灵活”,即与“全职”工相比,形成相对宽松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关系存续时间不固定性,合同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关系的双重性甚至多重性,允许同一劳动者同时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是,企业应当对“兼职”与“全职”用工模式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08,(31):5-5
“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不易,执行更难。因为,有两道坎拦在我们面前。其一,企业保护主义。 我国改革开放快30年了,国家出台了多部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必须给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员工办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专项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员工技能,增强企业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众多用人单位的首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耗费人力财力培养成才的员工却常常被其他用人单位觊觎,往往技术学成之时也是这些受训员工的跳槽之日,企业成了一个免费的人才培训基地。如何从法律角度对接受了专项培训的员工进行约束,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员工专项技术培训中容易存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给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盐城市积极翻新思路,组织开展了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的“牵手行动”。该活动围绕“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主题,按照“全市联动、全面对接、服务企业、援助灾区、有效快捷、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两送两帮”,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该市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员工是企业生产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员工的心理状态决定企业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做好员工心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众所周知,“80后”埙工的心理特点与“60后”“70后”不一样,只有结合员工的具体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做好“80后”员工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云帆 《企业与市场》2002,(10):68-68
《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跳槽前30天应告之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违反提前30日或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是说单位可以不给违反规定的个人转档案,不给转走保险关系,不给新单位出具证明等,这就对随意跳槽行为带来了约束。  相似文献   

15.
王秀金 《活力》2011,(6):136-136
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叫做“老板的谎言”。其中一条谎言就是:“员工是我们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讽刺的是一些思想单纯的管理者总是想通过一些言不由衷的表面文章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事实上.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不仅是劳动契约,还包括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要求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对企业的心理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何燕珍 《人力资源》2007,(4S):73-75
“紧箍咒”的新面孔 国内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分公司,2004年与其内勤员工小王签订了一份截止至2007年3月的合同。其中,“工资构成”被分公司硬性规定了一部分“敬业津贴”。敬业津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员工的流动。如果员工提前解约,用人单位则要收回全部或部分敬业津贴。小王还发现,公司老员工大李对这个敬业津贴有一肚子怨气——刚听到有这么个津贴,大李还以为要给他涨工资呢,可工资条发下来才知道,他的工资只提高了100元,而敬业津贴却高达他工资额的三分之一。“这个敬业津贴实际上等于说:如果你提前解约,那么,企业就要把你以前工作中的一部分已取得的劳动报酬拿回来。”大李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因此有不少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一直亏损,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出现了一些企业裁减员工的现象,而这些裁减人员的企业,往往忽视了国家和本市对于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有关规定。草率的将企业多余的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引起了不少劳动争议。职工对此不服将企业告到劳动仲裁,与企业对簿“公堂”,讨回一个说法。然而败诉的则往往是企业,由此承担法律责任,赔偿损失,恢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8.
刘易知 《人力资源》2005,(10):14-15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整体战略的“目标离心”现象时有发生。也就是说,一些员工处于企业的“目标异己”状态。面对这些异己员工,企业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同化,二是清理。  相似文献   

19.
裁员是指用人单位违背员工意愿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终止雇佣关系的行为。企业裁员虽然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但也会造成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员工积极性,还会产生负面的社会评价效果,因此,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极为慎重使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最早的实物交换到当前日益复杂的薪酬体系,如何吸引、保留和激励有价值的员工,一直都是用人单位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极大挑战。在当今充满竞争性以及员工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各大企业HR专家们都在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除了薪水,员工到底还需要些什么?”全面报酬体系的出现与发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