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风 《东方企业家》2009,(12):32-32
习惯了低成本方式的中国汽车企业,一方面希望将被收购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以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希望购买生产线运回中国,在中国生产,然后返销至国外。而这两个诉求恰恰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难题,即如何对技术资产进行有效的转移。此外,  相似文献   

2.
国内汽车租赁企业要在学习国外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汽车租赁企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欧、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中国汽车工业方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成为国内众多汽车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中吨位卡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传统主导产品,如何迎接国外跨国公司的冲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氛围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ERP模型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被国人充满忧虑、认为即将遭受国外产业冲击的农业、汽车、银行和保险行业,在2002年带给了国人更多的欣喜;无独有偶,在竞争非常激烈的IT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用友代表中国高科技软件产业又获得了三个第一,而这三个第一的排名有两个在此之前是被国外企业占据的,2002年用友代表中国本土企业在本土夺回了市场。  相似文献   

5.
孟为 《经营者》2011,(7):35-35
王凤英,这位中国汽车界少有的女性总裁提出“质量强国”概念,她甚至提出要恢复启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以对抗国外竞争。  相似文献   

6.
汽车金融公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似乎还很陌生,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近来在中国车市长驱直入,在一定时间内,还得走一段之字回环的路。然而开放汽车金融市场毕竟已大势所趋,我国汽车金融体系无疑将受到外国汽车金融成熟运作模式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无法避免的,而成本作为中国企业的一种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汽车企业实施成本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成本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涂彦平 《经营者》2014,(18):91-94
我们以时间为轴线来梳理汽车共享在中国的萌芽、培育到快速生长,但它仍然十分幼小,远未到爆发时刻。在移动互联的催生下,汽车共享成为互联网O2O领域又一片创业热土,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笔投资竞相进入。在中国,自国外传人,汽车共享从最初小心翼翼的摸索,到今天渐成气候,它开始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张趁 《经营者》2013,(2):62-62
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有两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官员”,一个是“职业经理人”。这两种人左右着中国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中国整车汽车企业的汽车售后配件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3-4年中,中国大企业会建立售后配件服务网络。国外大部分汽车厂是卡特彼勒物流公司的长期客户,可以通过为这些汽车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渠道,进入中国的汽车售后零部件物流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20年之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53年一汽奠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的前30年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展的,这使得中国汽车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1983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选择了合资合作之路。但是,结果却是矫枉过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几乎失去了原有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没有成功的自主品牌。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都显示出了危机和对外资更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会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有怎样的影响呢?有人觉得进口车会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有人认为入世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契机,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此壮大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让我们看一下市场潜力最大的家用轿车,从价格角度分析,五年内中国  相似文献   

13.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5,(7):F0002-F0002
我国的现代汽车工业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大型汽车企业组建合资企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受我国整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一直处于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水平,尤其在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普遍是引进、模仿国外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相关理论从五十年代一汽建成投产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到2000年为止,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07万辆,其中轿车60万辆,占29.22%;载货车76.4万辆,占36.93%;客车70万辆,占33.83%。但是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我国汽车企业生产规模小,数量多,不能很好地利用汽车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高,不符合汽车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单位…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工业呈现新格局。中国当今主要汽车企业分为合资和中资独立企业两类,跨国公司对两类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总的看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汽车工业的关键还是要提升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正式动工兴建: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国产车(解放牌货车);1958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辆红旋牌轿车问世,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汽车造业,到1978年,中国汽车车年产量15万辆,其中轿车2600辆,1984年,随着世界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大众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丰田,福特,标致,大宇,现代,沃尔沃,通过和本田等美,欧(盟),日,韩等国汽车企业也分别以合资,持股,技术合作等方式涌入中国市场,从产量上看,1998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十大汽车生长大国,我国汽车工业过去的二十年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不可否认,面对WTO的严峻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困难重重,必须尽快找到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低估了中国企业成为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国外企业领导人将会置自身于危险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增长的放缓、价格的下降、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新车型的层出不穷,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正愈加趋于白热化,优胜劣汰的过程也在加速。在“熊市”和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成功?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长期行业观察,总结出成功企业的四个核心要素:研制出中国消费者心仪的汽车.提供出色的品牌体验、建立有效的经销商网络。降低成本。而麦肯锡公司的专家经过对北美汽车业的调查研究.告诉你一条减少汽车业浪费的绝招——汽车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需要更为紧密地合作在一起,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做好周密的计划而不是侧重于产品开发后期的亡羊补牢.可以节省巨大开支。科尔尼公司的专家则认为全球化能克服中国汽车企业的诸多弱点.并告诉你如何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六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汽车业也走过了辉煌的60年,中国汽车的综合实力已经跻身强国行列,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最火热的销售市场。60年中国汽车业,走着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