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者分析了我国现在已进入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06,(4):26-29
为了准确把握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及测评方法.利用3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及全省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05年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9.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与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依慧 《浙江经济》2007,(12):18-19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难点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着力点是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以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发展的论述为依据,吸收国家统计局“小康指标体系”有益内核.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和反复论证,构建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我国及浙江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进行了试测评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当前达到的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本文定义贫困、温饱、总体小康三个层次的农村居民属于低收入阶层,全面小康层次属于中等收入阶层,处于富裕层次的农村居民则属于高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3,(10):26-29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从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报告特别提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时事     
《今日重庆》2013,(3):10-10
重庆全面小康程度居西部首位2月21日,重庆市统计工作会议消息,2011年,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首次突破80%,达到82.5%,首次跃居西部第一位。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部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教育、生活质量、资源环境、民主法制等六大领域的23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媒体视角     
《西部大开发》2012,(12):15
《小康》封面报道:2020,小康国家"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在1984年完成了他对小康社会的新定义。历经30多年实践,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疮疤",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更是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相比,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贫困问题更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最终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共享全面小康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不只包括物质小康,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工作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张提 《山东经济》2004,20(3):19-22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康、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然后用综合评分法对中国1990-2001年小康进程进行了测定,最后分析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时预测,2009年,广东省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数有可能接近90%,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望比全国提前七至八年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我们对2000-2004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2020年进行了预测,2004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0.03%,比2000年提高了5.88个百分点,25项监控指标多数运行正常,表明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顺利,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的主题,恐怕是国内外不少人士所始料不及的。正是这一主题,最清晰地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重要历史使命。 定位于小康而不是大富,定位于小康社会而不是大同世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头脑与……  相似文献   

17.
一、内蒙古小康进程和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小康标准和内蒙古小康进程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提出了全国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1990年价格),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800美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1990年价格);3、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农村小康社会的定位入手,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相关的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制度化等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为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我国农村目前和未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称不上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全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要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实际成果,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直观感受。尽快实现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认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是衡量小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