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出发,对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产权代理及经营者之间的分层代理进行分析,揭示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运行中的作用,并对会计信息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产权的委托代理安排具有复合委托代理的性质。然而,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产权残缺,致使农地委托关系严重失效。因此,要摆脱委托代理困境,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必须对产权制度本身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为农地产权制度运行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是分析既定条件下委托人和代理人激励相容和激励不相容问题的经典理论,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代理人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特殊性,存在的问题主要出在委托人方面,因此解决委托人的问题是解决代理人问题的前提,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成为必然的选择。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必须弥补国有产权制度的缺陷,必须将理论探讨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步骤,落实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框架设计上。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产权中央与地方分享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国有土地产权历史演变、建国后与现在的权属概况.单一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在管理上和资本化中的不相适应状况.提出国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刍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控制权理论,构建了一个“委托方—监督方—代理方”三层次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土地管理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中央政府通过控制权分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地方政府的用地行为,以期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变通、合谋等隐蔽形式敷衍、软化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使保护耕地的“刚性”约束变为“软约束”,最终陷入土地管理困境。本文引申出的重要启示,中央政府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改变地方政府的以地谋利行为,应该赋予农村集体更多土地财产权利,从根本上降低地方政府以地谋利、以地生财的空间,进而化解土地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范辉 《农村经济》2007,(3):30-32
国家是行使征地权的唯一主体,而地方政府通过与国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来负责征地中的具体事务.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征地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发现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典型的委托代理结构,作为代理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最大利益与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之间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的地方,因此选择合适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对于效益最大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述我国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公社组织中同时存在表达性与现实性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由此形成的生产队产权制度在外部关系上未能保证生产队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剩余索取权和支配权的有效实现,在内部关系上也存在代理人的激励不足与剩余控制权扩张之间的矛盾、集体产权的内排他性与公产成员福利索取行为之间的矛盾、集体产权与私人产权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矛盾,并对相关行为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选择实施一个较低的监督程度,优先考虑的是工业化租金问题,监督问题相对次要。社员是偷懒还是勤劳,取决于他们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关系,讨论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激励机制,认为:由于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公共性产品特性,激励作用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有着关键性的地位。通过模型推导得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合作治理的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从产权制度与土地整合的关系研究出发,分析了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方式与产权调整过程中的利益均衡,提出土地整合中存在的产权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加快土地整合权属调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评估,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土地整合中的权属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整合中的产权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立体利用趋势,剖析秉承三维思维的产权管理,以期为土地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土地管理不能精细化描述、界定和管理三维产权空间,需法律界定空间权利、三维宗地、立体土地一级开发、空间供应、立体相邻空间利用关系、已出让用地的空间范围和空间登记等规则;需从编制立体空间规划和优化空间管理等角度变革行政程序;需三维地籍、三维土地核查、立体可视化技术和三维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撑.研究结论:应加快土地立体利用专门立法,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并以三维地籍为核心,开展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三维认知理念,以推动土地立体利用及其产权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的产权经济关系与土地价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投资、整理地块经营使用及产权转移均涉及其产权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且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土地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公共管理视角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解释试点缘由、任务逻辑、面临挑战和对策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到委托代理机制的解释和评价中。研究结果:(1)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属于公有制的具体行权模式,是回应公有制产权为什么有效、如何做好整体性治理、区分“运动员”和“裁判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类重要议题的举措;(2)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由资产核算、资源清单、行权制度、考核评价4项核心要素,以及法治、空间规划、体制机制和行政监管4项外部要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性试点任务;(3)为应对技术、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试点采取了稳妥推进原则,为试点实践明确了原则和参考。研究结论:为提升试点绩效,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建立资产清查核算的国家统一标准、所有者权益工作共识、整体性治理转型、多样性行权模式、行权主体责任考评和监管机制5个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计量模型运行结果对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之间的关系、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租赁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农地收益权的完整性等均对农地租赁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以及土地租入和租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将土地产权分为权能和客体两方面,并进行科学精准地界定、重组,以实现土地产权在政府管理层面与个人使用层面的均衡分配。人工不透水层作为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类型的覆被类型,随着西方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而处于规划和管制当中,具体反映在土地产权主体占有地块内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而土地用途分类和土地覆被分类作为土地产权的实体化反映,则构成以经济价值为维度的土地发展权的尺度性特征,实现了政府宏观管理与个体微观利用的兼容性。对我国土地产权管理的建议:土地管理应由强调土地所有制向构建土地利用管制制度转变;科学界定土地产权,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向民生化、微观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良好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而要实现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财产权制度,达到“有恒产者有恒心”;而在财产权制度中,土地财产权制度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只有人民群众自我管理失灵,才能辅以必要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运用县志资料估算浙江省各县土地改革前的地权分配基尼系数,全景式地提供浙江省土地改革前的地权分配不平等情况。研究方法:历史文献、洛伦兹折线。研究结果:(1)浙江省的公田较多,公田的归类显著影响到基尼系数的大小,公田较多的县,将公田算作地主所有时的基尼系数,比不考虑公田时的基尼系数高了40%以上;(2)将公田归为地主所有时的土地所有权分配基尼系数在0.28~0.74之间,有5个县的基尼系数不超过0.40,土地分配相当平均。研究结论:土地改革前浙江省的地权不平等程度不高,但不同县的地权分配情况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20.
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代表的确定在理论界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为了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集体产权的合理流转,规范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本文针对长期存在的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的模糊、虚置与错位等问题,着重分析了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由此在尊重历史和合乎法理的前提下,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界定为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全体农民,并提出了使集体土地所有杈主体人格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