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1994,(10)
国家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新规定针对国内一些企业在转轨、改制之时,造成银行债权“悬空”,信贷资产无端受损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制定出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新规定。要求对转制企业的债务清偿情况进行检查,有关银行应按合同规定收回贷款和利息,或与债务...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制影响企业相关各方利益,尤其影响银行资产的保全与增值。分析了企业改制对银行资产的积极影响、负面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防范治理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以最大限度维护银行资产债权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镇企业转改制已渐入高峰期。从目前转改制企业的总体情况看,企业改制给企业本身及银行商业化经营都带来了正面效应,但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转改制过程中,由于种种不规范行为,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悬空或变相悬空银行贷款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加大了金融风险,这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本文想就当前企业转制中如何保全银行贷款债权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乡镇企业改制对企业和银行具有双向意义 乡镇企业的改制,在给自身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正面效应。一是为重构新型的银企关系创造了条件,打破了企业在资金上吃银行“大锅饭”的思维方式,而以市场准则建立银企关系。二是利于银行及时减少和化解风险。企业改制一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企业转制与优化银行债权的关系。首先二者远期目标一致。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最大债权人。具有关资料显示,其债权占企业债务的80%以上,而国有企业与商业银行已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90%以上投放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关苏华 《经济论坛》1997,(22):42-43
企业破产转制与银行债权安全□关苏华一、企业破产转制危及银行债权的原因1地方政府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与地方保护主义。一是衡量指标错位。多年来,产值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和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地方的经济工作颠倒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小林 《经济论坛》1997,(20):44-45
企业转制与银行风险资产的转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活我国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不少企业通过破产、兼并、合资、联营、股份制和嫁接改造等形式,建立起新的经营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但在企业转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郑良庆 《经济纵横》1994,(12):26-27
论企业悬空银行贷款问题郑良庆悬空贷款,即企业通过多种方式逃避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责任,企图达到废债目的的行为。当前,企业逃债、赖帐、悬空银行贷款的问题比较普遍,已严重威胁着银行贷款的安全,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及银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  相似文献   

8.
王建国 《经济师》2000,(10):101-102
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原因1、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悬空银行贷款的做法 ,导致贷款风险的加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转换内部经营机制 ,走向市场 ,实现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一些企业打着转制的幌子 ,使银行贷款被悬空 ,具体表现如下 :(1)“新旧分离”,逃避银行债务。一些商业部门划小核算单位 ,分散经营或实行店铺柜台承包经营 ,与原企业分离 ,原企业将所有经营性资产削价处理或低价拍卖给各承包单位作为铺底资金 ,原企业只留…  相似文献   

9.
一、基层银行降低不良贷款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体制矛盾困扰银行。当前 ,企业转制重组在县级地区正全面展开 ,但对其中企业逃废债务行为基层银行仍无有效应对措施。一方面在转制过程中政府对银行提出许多具体要求 ,要求提供信贷支持 ,且从国家政策及从长远利益出发银行也对这一改革措施持积极态度 ,但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与银行债权保全上政府又倾向前者 ,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失。当前作为县级商业银行其经营难以摆脱政府干预 ,这对其经营与发展无疑是一巨大挑战。2、依法收贷难 ,变现难。主要体现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促进不良贷款率下…  相似文献   

10.
白年胜 《经济师》1998,(5):41-41
企业转制变异与银行信贷防险白年胜买喜元郭兵兵企业转制变异就是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利用改变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方式等手段,以达到逃债废债目的的行为。目前,企业转制变异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导致大量贷款虚置、债务悬空、资产流失、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现实。企业转制改组正在全国范围内深人展开,各类企业的转制改组已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和社会经济活动中枢的金融业,在企业转制之时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笔者认为,作为经济活动中枢,银行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有效落实银行贷款债权,努力促进自身商业化改革。国家体改委发布的“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以兼并、收购、租赁为主要内容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并推进企业存量…  相似文献   

12.
武孟宇 《经济师》1996,(9):50-51
企业债务和银行债权关系的重塑和创新武孟宇不良贷款的大量形成和逐年提高,直接导致企业债务和银行债权关系的逐步恶化、也是横亘在企业和银行改革面前的最大障碍,研究企业债务和银行债权关系的重塑和创新,寻找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来改善和提高企业债务和银行债权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发展研究》1999,(4):23-24
银行往往是破产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如何保护企业破产后银行债权问题,是各界人士、包括金融界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银行管理体制、呆帐准备金使用、防止企业破产逃债等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了较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金融安全,不仅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永恒课题,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金融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与经济发展存在休戚与共的内在联系,阐述解决金融安全的方法和策略。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安全必然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和影响一是软资产与硬负债的矛盾,直接构成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金融机构软资产的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企业借破产、歇业和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债权悬空;2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导致竞争失…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1998,(6):38-39
基层工行如何在支持企业搞好改革中防范信贷风险中国工商银行晋城市支行北石店办事处一、加强与政府联系,切实参与企业转制工作,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现在国务院明文规定,企业转制或改组必须有主办银行参与。其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保障银行在企业改制中的合法权益。但是,...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不良债权的成因及根治□宋冬梅肖俭辉任淑敏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各专业银行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不良债权(包括长期逾期收不回来而形成的风险、呆滞、呆账三项贷款及长期应收未收利息),无疑将成为其转制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给商业银行正常经营带来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1995,(10)
处理企业债务的新招法如何处理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以前曾有人提出将银行债权变为股权,去年,人民银行的一位人士称,人行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青年经济学者李玉山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债权变股权根本无法进入实际操作。试想,假如是一家日薄西山的企业,债权变股权之后,...  相似文献   

18.
<正> “四放开”改革的陆续出台,给流通领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暴露出金融信贷配套管理严重滞后,当前基层行社有“四难”、“四盼”。一、银行债权落实难。放开经营后,不少企业实行了柜组大承包,企业的有效商品、流动资金被分解核定到各承包经营柜组,而企业的挂帐历史包袱、未弥补亏损、待处理损失、应收应付款项以及有问题商品资金仍由原核算单位集中挂帐。有些企业对这一块资金既未落实到经营实体,又未落实补充来源,使这部分贷款悬空,信贷资金的完整性受到影响,银行债权落实难度大。二、现金管理难。“四放开”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进货、分配、经营权。多渠道进货,大额现金支付和携现采购等现金交易增加。销货款不入行、不入帐,现金坐支体外循环现象增多,加强现金管理,不利于搞活企业,放松现金管理,又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规定,政策上的矛盾性使基层行社难适从。三、信贷投放掌握难。一些大承包柜组帐表簿不健全,核算上弹性大,财务反映不实,使银行难于正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改制与银行债权的维护●姬铁增赵书宝孙玉玲一、当前企业改制工作对银行债权的影响(一)部分地方政府由于对企业改制政策理解存在偏差,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了难度。(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存在扯皮问题,导致金融资产损失。(三)改制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直接形成金...  相似文献   

20.
从“债权银行”角度看我国企业破产宋清华我国《企业破产法》生效以来,企业破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已千余起。企业破产对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大量银行贷款无望收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