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补贴又被称为"负税收",是由价格因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一种无偿性支出.实施价格补贴基于价值补偿、社会福利、经济干预等三方面的原因和目的,但它会扭曲价格体系,增大管制成本,增加财政支出.在运用价格补贴的过程中,从总量上要控制价格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用途上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从对象上要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从效果上要加强与其他经济、政治、技术措施的配套协同.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在取消了农业税的基础上,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农业补贴力度仍然有限、补贴方式间接和配套制度缺失,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并不显著。要提高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就必须在综合国力和国家财力增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变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变生产补贴为收入补贴;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限价销售的价格补贴,让农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形成市场化,改变农产品价格受抑制的状态,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实行有条件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农业补贴产生"溢出效应"对农户非农劳动供给、非农行业、城市发展、居民消费和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福利、世界市场农产品价格、其他国家的福利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文章梳理后发现,农业补贴是一把双刃剑,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对其"溢出效应"的研究,在设计我国补贴改革路径时必须在多维视角下通盘考虑、权衡利弊、审慎行事。  相似文献   

4.
粮食直接补贴的增产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增加生产性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笔者通过对河南省2004年~ 2009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的分析,认为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大于非主产区;对扩大种植面积而言,直接补贴效应系数低于价格效应系数;粮食增产依靠种植面积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直接补贴政策与价格政策配合使用,才能促使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性投入.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演变和试点操作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以改革目标为导向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种地收益下降,目标价格政策没有较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央财政支出减少,但地方财政支出增加。同时,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看,还存在目标价格水平较低、公布时间偏晚、市场价格监测点设置不合理、补贴资金被摊薄和资金兑付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设计和操作办法,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邱国斌 《技术经济》2013,(12):124-129
在考虑政府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的补贴权重的情况下,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权重下政府补贴对消费者、企业决策及其绩效的影响。数理模型推导和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只对消费者补贴将导致企业提高价格,政府只对制造商补贴将导致企业降低价格;随着政府补贴的增加,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价格减少,需求量、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均增加;政府补贴权重不同,企业决策也不同;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是有利的;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政府对制造商补贴,而消费者更希望政府对消费者补贴。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展情况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是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总体符合预期,在完善棉花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保障棉农基本收益、改善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试点开展时间不长,许多工作还在摸索中推进,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应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完善补贴发放办法、降低改革操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为重点,继续推进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价格补贴是财政分配和价格分配相结合,用以调节生产、消费的经济杠杆之一;是国家为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而采取的一项必要的政策措施。 价格补贴,通常是指由于某些商品计划价格差比价关系一时失调,财政对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亏损补贴。近几年来,由于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销售价格没有作相应调整,使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的支出急剧增加。一九八一年全国价格补贴总  相似文献   

9.
粮食补贴分为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两种补贴方式存在效果方面的差异,对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政府有着不同的影响。因而,寻找科学的补贴方式是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试图从经济学意义上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价格补贴,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分析研究现行的价格补贴制度,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意见,对于改进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形成合理的价格结构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启动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善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减少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和库存、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革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非优势产区农户种粮收支基本持平甚至亏损。建议加强补贴的导向性,即玉米生产者补贴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倾斜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进一步向非优势产区集中,并着重从培育杂粮品牌和扶持龙头企业两方面引导和带动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财政补贴改革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补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杠杆之一,但是,目前补贴不规范,财政补贴数额大、项目繁杂,补贴效果‘异化’,加大了社会不公。为了强化财政补贴杠杆功能,提高财政补贴效益,必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本着满足公共需要原则、弹性补贴制度原则和补贴方式间接化原则,改变“一刀切”和补贴刚性的局面,确保采暖费收支合理化,取消肉食、副食品、粮食等价格补贴,改革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的整体上涨已经影响到部分贫困消费者的生活,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重新界定公用事业财政补贴的目的,系统分析公用事业供给补贴和需求补贴的特点、形式和适用性,构建我国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成效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建立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同时,有效保护了棉农的基本利益,促进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今后需合理制定目标价格,发挥其对棉花减库存、调结构的协调配合作用;科学制定棉花风险管理、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等配套措施,发挥政策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组合效应;创新补贴方式,以符合国际农业补贴规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税的即将开征,作为环境税的重要补充,对环境补贴经济效应的定量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对PARRYA环境补贴定量模型进行了分析,将环境补贴划分为庇古补贴、闻接补贴、减产补贴和环境非友好补贴四类,并对四类环境补贴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整合国内环境补贴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对完善我国环境补贴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旭  杨湘浩  邓思远 《技术经济》2022,41(2):155-166
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是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充分保障。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多主体构成的碳税再循环系统,结合当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和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利用三方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多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并应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对整个演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地方政府不同的补贴策略、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变量对碳税再循环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碳补贴和收入补贴策略之间,地方政府实施前者更能够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和企业低碳生产,但实施后者有利于改善收入不平等问题,同时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碳税返还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中存在大豆目标价格未区分等级,市场价格难以反映农户实际的出售价格,补贴资金发放时间晚等问题。通过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比较,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模式、定价原则、目标价格水平的确定依据和方法等方面顶层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袁永康 《经济纵横》1992,(8):33-34,44
<正> 今年4月粮食统销价提高后,基本实现了购销同价,销售环节的补贴大为减少,两个"倒挂"有所缓解,这是首先应当肯定的.但是,提价本身并未促成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粮食购销各项补贴依然严重困扰着国家财政.粮食购销的行政性计划定价机制远未触动,由此而导致的许多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形成.由此而言,提价本身并不意味着改革到位.仅靠行政性人为地变动价格,粮食购销价格改革永远不能到位.这是目前粮食购销价格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粮食购销价格合理化的关键是确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而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根本出路在于把粮食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左宁 《生产力研究》2005,(8):163-166
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核心。按照WTO《农业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已初步完成由价格支持向直接收入补贴的转型。2004年粮食直接补贴改革在我国推开,这标志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已正式启动。本文对发达国家直接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当前直接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