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日本国内经济复苏正在刺激苛性苏打需求增加,同时聚氯乙烯生产商正在积极开拓业务.从而促进氯碱市场发展。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涨.日本氯碱工业举步维艰。在2005年底和2006年一季度.日本有三家氯碱生产厂相继关门。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聚氯乙烯生产商采用电石一乙炔工艺生产的产品正在快速增长.这将对目前旺盛的氯产品市场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日本氯碱工业将继续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供应稳定和进行业务重组。  相似文献   

2.
受全球市场影响增大 2007年,日本国内苛性苏打的市场需求创下新纪录.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增长所致.尽管目前亚太苛性苏打市场并不景气,但日本苛性苏打出口仍然高增速长,并且出口到澳大利亚的苛性苏打价格在2007年上半年度达到300美元/吨.与此同时,另一种大宗氯碱产品--聚氯乙烯的销售持平,出口增长弥补了国内有所下降的需求.日本市场上的苏打灰主要依赖进口,但由于全球苏打灰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日本进口苏打灰的采购成本迅速增加.从这可以看出,全球氯碱市场对日本氯碱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身处逆境,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日本石化生产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正在积极采取行动调整其业务和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4.
作为目前国内大型上市氯碱企业,对于氯碱化工的投资价值,有关人士从行业特点、政策特点、市场特点、公司情况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氯碱化工属基础化工原料行业,主营聚氯乙烯、烧碱、氯产品系列等基本化工原料及加工产品。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公司主导产品聚氯乙烯、烧碱的生产能力及产量均居国内之首,聚氯乙烯和烧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7%和5.2%。行业特点:规模效益显著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子行业,氯碱行业具有高投入、高能耗、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1)装置投入大。国外一套年产45万吨的氯…  相似文献   

5.
由于身处逆境,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日本石化生产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正积极采取行动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乙烯裂解业务:重新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裂解生产商已经进行了业务整合。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汽车工业生产滑坡,一度得益于汽车和轮胎工业旺盛需求而强劲增长的日本合成橡胶工业生产,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走下坡路,从而拖累了合成橡胶工业。与此同时,乙烯企业的开工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导致合成橡胶工业所需的诸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等主要原料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因此,尽管合成橡胶市场需求有望再次增长,但是生产商仍然降低生产负荷。为了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寻求新的发展,日本合成橡胶生产商将精力集中在特种产品。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3年底,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到2476万吨/年,产量达1530万吨。下游需求相对减弱,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市场低迷,加之受国际油价及原材料电石等影响较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外销及内需都受到较大考验。2014年计划新增聚氯乙烯产能323万吨/年,地域分布将更加均匀,且扩能模式将继续向多角度过渡。一、我国PVC市场现状(一)供需现状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  相似文献   

8.
2014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行业又逢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时期,烧碱、聚氯乙烯两大氯碱产品面对下游需求乏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总体运行持续疲软。全年累计烧碱产量为3180万吨,同比增长7.9%;聚氯乙烯产量为1630万吨,同比增长6.5%。国内氯碱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展望2015年,我国氯碱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在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下游市场需求不见起色、主要氯碱产品价格走低的大背景下,2015年市场总体难言乐观。  相似文献   

9.
李军 《化工管理》2002,(3):26-27
氯碱工业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其产品烧碱、聚氯乙烯、氯气、氢气等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冶金、电力、国防等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0年度在统计的氯碱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504.6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64.55亿元。目前我国的氯碱工业从科研、设计到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2000年全国烧碱产量达到了667.8万吨,列世界第二;聚氯乙烯产量达到了265万吨,列世界第三。但就氯碱行业的结构和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聚氯乙烯生产、消费与市场分析杨华氯乙烯(PVC)是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轻工、建材、农业、日用、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部门,是氯碱工业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PVC需求仅次于聚乙烯,位居第二。1990年PVC...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主要合成纤维生产商东丽工业公司周四说,它与杜邦公司签署了合同,获得在日本独家利用美国开发的“3GT聚合物”生产纤维的权利。 用3GT生产的纤维比聚酯和尼龙要柔软,染色过程能够耐高温。该产品被认为是纤维和塑料的下一代材料。 按照该合同,东丽将生产3GT化合物和聚酯,一种弹性增加的纤维。 杜邦已经许可东丽和帝人公司生产纯3GT纤维。 东丽计划9月份在Shizuoka县的Mishima生产厂开始生产,计划在第一个业务年度年产100吨,5年内扩大到2000吨。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化工管理》2011,(1):38-39
<正>当前我国氯碱行业已发展到以氯定碱阶段,氯碱企业主要配套的大宗有机耗氯产品有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和甲烷氯化物等产品。其中,聚氯乙烯的耗氯量占到了29%。近年来,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呈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期拟建和在建的几套大型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生产能力均为30万~40万吨/年,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颇具竞争优势。随着扩建项目的完成,一批新近打造的聚氯乙烯行业巨舰将驶入市场,中国氯碱产业中大型生产装置将统领天下,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标志着这个产业中集中度低、布局分散、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小型企业左右市场的时代将被终结。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经营业务的西方化工公司的中心业务模式正在形成:从日本到世界。日本汽车和电子生产企业继续高度竞争,且在海外生产快速扩展,而西方化工公司通过和日本企业一道进行开发,生产满足后者特殊要求的关键产品的渠道打开日本市场的大门,并将业务推向世界各地市场。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媒体报道,美国暴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后续影响导致日本氯碱工业出口和经营收益下滑。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的大发展也对日本这一行业产生较大影响。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10年,中国氯碱产能将增至200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市场热盼的聚氯乙烯(PVC)期货正式登陆大连商品交易所,这是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第3个新期货品种,国内期货品种由此增加至21个。开展PVC期货交易,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氯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强化我国在国际氯碱市场定价权,同时,还将加快我国从氯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氯碱行业又逢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时期,烧碱、聚氯乙烯(PVC)两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企业近年来“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已然发生改变,“氯碱齐低”情况更加明显.在烧碱、PVC价格双双走跌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减弱。进入第四季度氯碱行业仍然处于艰难的转型时期,产能扩张步伐持续趋缓。预计第四季度主要氯碱产品在宏观经济发展趋缓、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仍然将在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开局,氯碱行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产品市场分化,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同形成了苦乐不均。因日本大地震导致出口量大增以及下游消费增长等原因,烧碱产能较大企业和部分耗氯产品生产企业利润较好;但电石法聚氯乙烯(PVC)企业却由于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受到成本高企、产品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而没有煤电一体化配套且产品单一的电石法PVC企业更是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继2005年之后,欧洲化学工业正在迎来第二个经济丰收年。受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强劲增长的拉动,全球石化需求强劲增长。石化市场供应紧张和石化生产厂开工率再创新高。今年夏季由于一批大型乙烯生产厂突然爆发一系列非计划停车,欧洲石化市场供应进一步吃紧,紧张的状况还将持续到4季度。2006年,石化产品和塑料的价格处于高位,但由于原油和石脑油等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近来,原油和石脑油价格有所软化,石化生产商和消费商都在观望其将对经营利润产生何种影响。但从现在看来至少到2007年,欧洲石化市场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乐…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受原料涨价、氯碱装置产能扩张快、下游产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氯产品出现冷热不均局面:一方面,聚氯乙烯等大宗有机氯产品和一些消毒用氯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另一方面,部分有机化工中间体利润下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