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绿色消费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徐和清 《消费经济》2001,17(2):45-46
绿色消费,是指通过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消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态平衡,绿色消费是消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时尚,在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分别有77%,94%,82%,67%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我国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正逐步提高,“中消协”确定2001年的主题为绿色消费,这必将促进广大居民的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林  万晨阳 《消费经济》2012,(2):92-94,57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由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三部分构成。本文以364名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一般,不过大多数市民还是支持绿色消费的,在绿色消费行为上,一般来说在涉及到健康、经济利益的时候,城市居民更加倾向做出绿色消费行为。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在家庭中的身份、婚姻状况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三者互相影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正在快速形成和壮大,实现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而绿色消费与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政策导向以及宣传推动等都有一定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绿色消费发展一般规律的经济学考察,剖析绿色消费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客观分析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与消费行为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消费包括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绿色消费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认知度不高、消费环保度不够。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多方协同合力推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家庭教育熏陶、学校教育强化、政府大力倡导和社会舆论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通过对现实格局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消费重要性的探讨,指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来探索中国绿色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驱动下的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基础和思想基础,绿色营销能有效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文章基于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机制,从消费者感知效力、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环境保护意识四个细分变量分析了绿色消费行为,揭示了其间隐含的营销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展我国的绿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心基 《北方经贸》2007,(12):30-32
发展我国绿色消费应进行全民经常性教育;降低绿色产品价格;大力进行绿色产品的研发;畅通绿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规范的绿色市场秩序,以促进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阳白云 《消费经济》2012,(4):34-36,6
我国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绿色供给障碍。本文从绿色食品供给角度分析了制约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增长的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扩大绿色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顺应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为实现经济转型,改变市场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引导绿色消费。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一定的营销理论的支持和市场策略建议。从消费出发,以微观的角度,探究城市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消费者作为理性行为人在权衡绿色消费的利弊后,绿色消费心理活动过程和绿色行为的选择。本文采用实地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进行实地研究。对调查对象进行有效地分层测量。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维度进行测量。得到有效的一手数据,从而明确我国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一个现状。针对这一现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个人消费者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个人绿色消费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在个人消费者市场的表现。我国个人绿色消费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法制化水平较低、法律缺失、管理体制混乱、消费税调控能力弱。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推动绿色消费;改革消费税,以消费税引导绿色消费;构建绿色押金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近 10年来中外绿色 (有机 )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表明绿色市场在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绿色 (有机 )食品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收入消费增长及消费意识、观念的转变 ,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绿色 (有机 )食品市场发展的特点展示出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尽快解决中国绿色 (有机 )食品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有利于加速这一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和农业转型的前提,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我国过去30年的工业化,走的是依托自身资源的投入、大量的自有资源的消耗、消费压抑和出口拉动实现的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消费需求高质量化,对于拉动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推动绿色发展不仅要从供给上变动,同时也需要需求的不断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实现绿色发展首先从绿色消费上入手,一,要给予消费者绿色消费的理念,从源头上激励;二,要善于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刺激绿色消费的需求。本文基于对绿色消费分析的基础上,并提出绿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促进绿色消费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绿色消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相关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权衡、消费态度直接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情境因素、主观规范、感知有用、参照群体通过绿色消费态度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基于以上结论,从绿色产品生产、低碳方式宣传、政策机制制定、绿色文化营销方面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建议,以满足消费者期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彩国 《消费经济》2001,17(6):23-24
一、国内外绿色消费现状 (一)国外绿色消费现状 国外,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大力提倡绿色消费,英国1988年出版的<绿色消费指南>在9个月内位居畅销书的首位,出售了30万册.  相似文献   

15.
浅议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开好 《商业研究》1998,(10):22-23
绿色营销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针对消费者对绿色消费趋势而进行的绿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旅游——绿色休闲时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新 《商业研究》2005,(13):205-207
全球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危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世界各国现在都大力倡导发展生态旅游,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属于绿色消费,但绝不能理解为消费绿色。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时尚与传统山水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绿色营销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绿色消费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使企业绿色营销缺乏广泛的消费群体支持;绿色营销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也制约了企业的绿色营销行为:市场经济中政府在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方面的制度缺失,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难以形成绿色生产、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制约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实践的深层原因.文章指出,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关键是治理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中的正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使企业和消费者向绿色可持续的行为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饭店绿色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艳 《市场论坛》2006,(2):230-231
节约能源,减少消耗,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将成为我国饭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绿色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绿色营销也在环保潮流推动下产生,在绿色消费趋势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光云 《商业时代》2003,(248):33-33,39
本文针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论述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进行绿色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为湖南的绿色消费确定了明确的目标。2012年7月,长沙开始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在政府、媒体与企业、商家的多方联动下,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消费的引导机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