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制度效率及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边界。起点模式对外部利润的追求,是高新区制度变迁的动力,通过考量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制度变迁主体可自由选择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模式。而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存在,限制了制度变迁主体的选择范围和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系统探讨高新区制度演进的机理、动力及边际点,分析其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中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风险投资机制中存在着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设计激励制度时,必须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引入产出函数,建立相应的整合激励模型,分析影响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激励强度的若干因素,包括风险企业自身的股份份额、代理人的成本函数、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家的保留效用等,而为了使激励机制更有效,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机制运行的代理成本,影响该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风险投资家的利润分享份额,风险企业家的利润贡献率、风险态度等,从而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设计激励机制这一制度安排来保证两个委托人(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由外部利润引起的变迁需求与供给主体引起的变迁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变迁过程中,由于初始的制度安排使它容易受到路径依赖的制约,此时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我国家族企业而言,只有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运用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手段,才能避免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宋丹 《经济师》2007,(2):244-244,246
制度变迁是制度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是获取潜在利润和实现制度均衡的制度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但是每一种新的金融制度的产生或是制度的替换都隐藏着无法预测的风险。大规模的金融制度变迁可导致严重的金融混乱,由此造成巨大的变迁损失。而制度的变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要在大胆尝试制度变迁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将变迁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对于制度变迁中的金融风险,我们也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在新制度安排下,如果制度本身留有金融风险的制度空间,那么就会产生新制度的创新风险,制度变迁还存在另一种风险,制度创新过程中的投入风险。这是因为从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项制度安排,是一个耗费大量精力和资源的漫长过程,其中所花费的昂贵成本影响着这种制度变迁的进程。在这一段时期内,旧制度向新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种制度风险,我们统称为制度变迁风险。在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难发现金融制度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来顺应着经济的发展,每一种新的金融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是跟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一是股权结构问题,即持股者的身份构成和股权集中度问题;一是股权的流通性问题。我们将之笼统地称为股权的制度安排,国有股减持说到底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变迁,因此,可以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来闸释国有股减持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权制度安排源于经济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从制度均衡的角度看,这种制度安排是非均衡的,因而,变迁是必然的;由于利益摩擦、国家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变迁的时滞等问题,制度均衡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2009年地方公债的推出,一直伴随着关于其存在风险的争议。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中国地方公债的历史变迁证明,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以中央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缺点则具体化为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在发行审核、发行定价和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不完善,并由此派生出中国地方公债客观存在着偿还风险、发行风险和资金违规使用风险。防控中国地方公债风险的必由之路是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李彬 《经济师》2009,(1):21-23
制度变迁的实际发生不仅取决于引起变迁需求的外部利润。而且还受制于影响变迁供给的诸因素。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适应了企业初创时期的组织需求。但这种产权制度安排却无法实现现代产权制度安排的外部利润。将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乃至生存的严重障碍。产权制度变迁成为必然。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制约因素以及变迁的路径是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演进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企业家是当前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制度变迁时常用的一个概念,研究政治企业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制度规则的生成和演变机制有重要意义。政治企业家作为制度变迁的关键行动者,通过权力因素与经济企业家区别开来。政治企业家并非外在于制度结构,而是内含于制度变迁模型,并且内生于制度的非均衡。鉴于政治企业家被内嵌于制度环境并被制度环境所形塑,故而只能在有限边界内寻求制度变迁,通过主观模型影响制度变迁方向,但其活动的结果并非总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的一个回顾、整理、概括。其基本思想是:文化对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有重大影响,是决定制度安排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逻辑,主要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文化理论、从文化演变开始协调推进文化演变与正式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最后,提出制度变迁与文化关系理论对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振忠 《当代经济》2006,(22):10-11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民营经济正是在我国的制度变迁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起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作用.然而,现有的制度环境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寻找到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便造成新的刺激,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从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民营经济正是在我国的制度变迁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起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作用。然而,现有的制度环境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寻找到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便造成新的刺激,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从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家族制产权制度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企业初期发展的需要,但这种制度安排方式却无法实现现代产权制度安排中存在的诸多外部利润。所谓外部利润指的是在新制度安排中存在的,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中无法实现的“好处”,如规模经济、管理分工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对规模经济、管理分工的要求将愈来愈强烈,家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外部利润将愈来愈大,进行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也愈强烈。具体说来,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如下安排方式,无法实现相应的外部利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系统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需求进行了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环境变迁和制度安排变迁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制度变迁方案。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以建立做空机制、大宗交易制度和混合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变迁。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与美国金融制度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通过意味着美国金融业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时代。美国因其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独特地位,其金融制度一直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参照体系。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美国分业经营的由来、衰落及混业经营的崛起,揭示出美国金融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力是在经济发展中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预期通过变迁建立起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并从中获益。混业经营显然是满足以不同层次行为主体的各自偏好的合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性性;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制度安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一旦由政府决定的强制型制度被确定,诱致型制度变迁也随即被选择,完成制度的整体功能。在金融制度扭曲的情形下,强制型制度变迁和诱致型制度变迁在金融发展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即旧的制度安排(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中,从外国引进某些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制度引进引发和推动了制度变迁。本文从分析制度引进的成因、机理和“非路径依赖”环境入手,阐释引进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入世,论述制度引进与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梦荣 《经济师》2006,(3):66-67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特征是由现阶段中国国情和金融市场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文章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把票据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进行理论分析,从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出发,揭示票据市场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出发,进一步说明票据市场是如何降低了融资费用,因而成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票据市场制度安排和变迁过程,就是票据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票据市场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从诱致性制度变迁走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发展、低落徘徊及恢复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由于这种制度变迁仍处于制度选择向制度设置的过渡期,因而在制度变迁主体、制度安排结构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呈现明显的制度绩效的同时,也因为经济基础和信用基础的脆弱性而形成了票据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