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西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低;西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其它区域对西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西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对西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内部各省之间产业关联度较高,区内乘数效应大;同时,环渤海地区是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它区域的溢出效应。环渤海地区应进一步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以获得更大溢出效应;同时也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注重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更好地发挥自身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贵州为例,分析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揭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会通过各种机制传导给他国并引起他国也产生繁荣或萧条,我们称这种效益为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研究得出美国经济对中国溢出效应的一般模型,并利用近几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得出模型的结论:美国经济增长或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或下降0.095个百分点,并以此为据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用EKC模型、STIRPAT模型和SS-STIRPAT模型分别对1980-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SS-STIRPAT模型不仅能够分析动态特征而且模型预测性质更好。研究发现,我国的碳排放EKC曲线并非倒U型,我国人均碳排放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111到115范围内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影响该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每年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比率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7.
8.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对山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山西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对山西旅游业总收入与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模型结论,探讨了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溢出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溢出测度模型,并以2004年~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人力资本量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各省科技创新投入转化率及科技创新溢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技创新在经济各要素的溢出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地回顾,进而剖析了我国产业不平衡发展的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最后在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理性判断和评述的基础上,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了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层次和部分,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产业组织的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导产业三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8年-2008年的年度经济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收入差距较小时,其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收入差距较大时,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收入差距较大的阶段,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5年—2008年辽宁省十四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空间自相关聚类图及显著性水平图定量地研究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依赖性和异质性;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对辽宁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本文提出打破地区间行政限制、加强地区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1997年~2016年桂林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统计数据,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分析,然后做回归分析,应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桂林市国内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来促进桂林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考察表一中1980-200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第三产业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距方法,利用1985~2005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没有发现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结果与各地区的吸收能力无关;国内研发显著地促进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实践中,20世纪70年代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实行对外开放创造了快速增长的经济奇迹.本文基于处于海西的福建省历史时序数据利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单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