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社会基础;任何一个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实践的长期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样需要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检验,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确对待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搞好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产品流通总体上势头较好,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但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进入转轨时期。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这一改革目标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表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城乡一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长期实行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着手,逐步建立城乡标准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秩序,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镇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区县一级在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是政权职能完备、经济功能齐全的基础层次,处于承上启下联接城乡的结合部。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所涉及的重要改革任务在区县一级都要充分体现,改革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能够在区县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重大任务,强调“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将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位,这是我党对马克思提出的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了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时间要求。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总体发展阶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制定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城乡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广东实际来看,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乡财政困难是目前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扩大化的重要原因,而县乡财政困难主要源于制度缺陷,即现行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因此,从城乡统筹的思路出发,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势在必行。针对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建议合理界定县乡财政的事权和财权、建立科学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转变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国家,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有很大距离。下一步应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取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推进。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改革,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改革国有经济改革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需要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其中,建立科学的企业用人制度是一个关键.如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明确指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人力资源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调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的现象及原因,并提出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纵观当今世界,城乡一体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党中央实行市带县体制,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受到强烈冲击,城乡一体化道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经济联合的深度和广度必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合必须顺应这种形式,因势利导,使城市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相互份进.共同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决定》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经济体制,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勾画出了这种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