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年来,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根据辽宁省凤城市大隈村这一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年末百户农村土地流转的统计数据,结合凤城地区的有关调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该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区、园区企业转移,促进了土地快速健康流转。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8%,涌现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22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不仅有经商的城里人,还有一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既整合了农业资源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成效明显。形式多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增多。近年来,该区土地流转不断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已呈加快发展的趋势。截至上半年统计,山东省青岛市涉及2214个村、12.3万农户,共流转土地29.47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2%,比2000年增加了10倍,比2001年增多了62%。总体上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健康平稳的,这对于活化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三化"发展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必须看到,目前在局部地区,土地流转有所失控,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民权益尊重不够,甚至被任意剥夺的现象。这里面既有对失去土地的农民利益保护不够的问题,也有法制建设滞后的问题,但主要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较好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至2011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98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0.6%。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期以来,农户自发进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保持在1%~3%之间,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和城郊地区的比例稍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由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土地经营收益不高,加上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农村长期稳定的基础。对  相似文献   

7.
青浦区从1999年6月开始,根据中央提出的“在原有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专门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认真开展了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工作。期间,纠正了过去“部分村在实行‘两田制’后,将‘责任田’收上来,再发包给外地农民或专业户,土地承包费全部归村,用于干部工资或日常开支,对农民没有补偿;另外,随意占用农户承包地办合作农场、搞农业示范方、开挖鱼塘等,经济上不给补偿;工业、城镇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探索农村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实现形式。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通过创建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三年来,有形市场指导签订流转合同3485份,签订率100%,办理鉴证登记3485份,鉴证率100%。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5387亩,占承包面积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土地有序流转带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全镇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规模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个问题已有过几次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涉及到如何评价农村改革后形成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按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二轮承包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为适应生产需要,一直或明或暗地自发调整承包地,一些农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方已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形式。总结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目前,推进土地流转主要有八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已有文献普遍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大量熟人交易,且该类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然而,鲜有研究从价格视角和解决流转对象内生性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以市场交易的营利性特征为出发点,采用农地租金衡量市场化程度,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1478户农地转入户样本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象与农地租金的关系。统计显示,在熟人交易中,有52.5%的转入户是出于营利性动机转入的农地,且该类交易的平均租金达到了每亩320.165元。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熟人之间交易与非熟人之间交易在农地租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营利性动机会显著提高农地租金。此外,多项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旨在说明,熟人间的农地流转已经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相关研究,认为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存在国家对农业投入减缓和农民用于投资的资金不足以及投入增加,收入递减等状况。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从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相应对改善投资结构,改革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模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从农地流转这一特定的视角研究农地制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后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弥补了农地小规模的不足、促进了农地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了农地流转形式的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必要的,通过农地流转带来土地的适度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尺度作为视角建立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增耕地数量的增加可以扩充有限的耕地资源数量以及提高区域可供养的人口数量,促进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耕地资源利用水平、耕地资源质量退化、净增耕地数量为负等人类活动.都将导致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灾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提高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利用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控制耕地非农化水平,可促使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变迁与城市用地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更新换代以及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城市用地结构都将发生剧烈变动。本文分析了城市产业变迁与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相关理论,并以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武汉市为例,分析了该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城市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与城市用地结构“双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其中突出的部分。以国家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发现,新农村建设设定的六项目标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关联紧密,新农村建设需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建议:加大农村土地产权内容和关系的宣传力度;加强规划机制,保障耕地资源;正确处理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运用SVAR模型主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种植业)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提出转变发展思想,以工业的形式发展农业;推进产业改革,调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增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集体土地入市存在“征地制度壁垒” ,导致政府征用集体土地过程中土地市场主体之间 ,尤其是政府和集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分析全国 3 5个城市样点 ,对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政府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认为征地制度破坏了市场潜在的均衡 ,造成集体的经济福利损失。作者建议应该引入竞争因素 ,让竞争机制来决定政府和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目的:把握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互动规律,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和复合指标法。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的结构关系、均量关系和复合关系,从一定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并呈同步增减变化趋势;(2)人均用地与人均GDP呈同步增长趋势,但人均用地增幅较大;(3)单位产值占地率是评价用地面积与产业产值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