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一般纳税人以材料对外投资的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出材料,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材料账面价值(不含增值税),贷记‘材料’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扣除材料账面价值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材料的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对此项规定,笔者认为有几处不妥: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以闲置的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称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是按投资对象不同可分为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根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不包括股票投资。二是按投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金投资、实物资产投资(包括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等。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经济环境和人们对对外投资的认识,较事业单位规则、制度制定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变更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进行之际,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现行规定进行评述并寻求改革的有效措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应设置"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对外投资账户反映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实际价值,用于核算各类投资的形成以及投资的收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中还指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按历史成本计价,但历史成本的构成依投出资产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二十四条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记账。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评估确认的价值记账。投资期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应当记入当期收入。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或债券到期收回的本息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应当记入当期收入”。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构成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实际发生的对外投资并不多,因而没必要像企业会计那样,把对外投资依据投资期限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只要按对外投资的内容进行划分即可。随着近几年事业单位利用资金形式的多样化,对外投资成为了事业单位的重大财务活动,必须加强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十年来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环境和对外投资的意识与规则、制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现行的制度逐渐显示出其弊端。因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现行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当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  相似文献   

7.
贾亚男 《财会月刊》2008,(12):30-31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存货主要是材料,其核算有一个原则、两个要点:一个原则是材料对外投资视同销售。两个要点一是确认投资的增加,登记存货的减少;二是确认投资基金的增加,登记一般基金的减少。视同销售是税法对存货投资的要求,结转事业基金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确定的核算方法。视同销售的做法比照企业,确认投资基金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葛欣 《财会月刊》2011,(12):67-67
一、事业单位产成品盘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在购入非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要按照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事业单位领用这些非自用材料研制产品,并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则要把材料的价款列入成本费用类科目,即借记“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材料”科目。产品验收入库时,再借记“产成品”科目,贷记“成本费用”科目。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存货主要是材料,其核算有一个原则、两个要点:一个原则是材料对外投资视同销售。两个要点一是确认投资的增加,登记存货的减少;二是确认投资基金的增加,登记一般基金的减少。视同销售是税法对存货投资的要求,结转事业基金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确定的核算方法。视同销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作为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可以进行对外投资,将投资收益作为筹集事业活动经费的一个来源。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就其投资性质、投资内容和用于投资资产的形态来说,与企业的对外投资没有什么区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规  相似文献   

11.
<正>《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以来,随着社会投资意识的进步,事业单位投资规模和形式扩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经济环境和人们对对外投资的认识都比事业单位规则、制度制定时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现行规定进行评述并寻求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当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事业单位转让债券以及到期兑付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对外投资"科目,实收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调整事业基金的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规定,当事业单位购人各种债券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事业单位转让债券以及到期兑付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对外投资”科目,实收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调整事业基金的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14.
崔婕 《财会月刊》2011,(8):26-27
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理论指导方面,有财政部1997年和1998年发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2006年发布实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进行了规定,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政策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及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断增加。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相对落后,这无疑增加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风险,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投资失败。  相似文献   

16.
股权投资准备是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时,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在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的余额,在该项投资未处置前不作其他处理,待该项股权投资处置后,已实现的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由“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相似文献   

17.
徐延忠 《财会月刊》2011,(22):26-27
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理论指导方面,有财政部1997年和1998年发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2006年发布实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进行了规定,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政策指导体系。从这些政策规定中不难看出,《事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了“应交税金”、“销售税金”科目,怎样正确核算事业单位的有关税金呢?现举例说明,仅供同行参考,以防工作失误。一、关于应交增值税的核等按增值税条例规定,凡在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事业单位,均应交纳增值税。以此条例规定,首先说明:(一川、规模纳税人单位的核算[例1]某事业单位某月销售货物发生经营收入10600元,计算其应交增值税。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单位,计入经营收入的是含税的全部公款,因此,月末计算应交增值税时,首先要计算出不含税的销售、。rt。…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事业单位利用资金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对外投资环境的关注和意识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利用本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收益,不断增强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对外投资成为了事业单位的重大财务活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企业集资渠道多元化,事业单位逐渐走向企业化,使对外投资成为企业与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会计事项。现行制度规定,企业与事业单位可以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但是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分别属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个不同体系的会计范畴,尽管是同一类的经济事项,在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上却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笔者就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从对外投资的形式、目的、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和对外投资成本及收益确认标准等方面,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进行比较,借此认识二者在对外投资这同一业务上会计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