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的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和东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努力建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相似的地理资源条件,又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的重要使命。但由于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是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介绍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政策等优势,阐述了适合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自然资源型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型开发模式、产业文化型开发模式、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水平而立体农业模式等5种模式。最后从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力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京福  张楠 《农业经济》2004,(12):42-43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饶与经济欠发达于一体,农牧业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比较优势的转换,是新时期内部农业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最终解决西部“三农”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实 《农村经济》2012,(6):65-68
发展特色农业是四川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农业优势在于特色生态农业。发挥这个优势,既是四川省民族地区未来农业的希望,也是四川省再造一个"天府之国"的希望。本文认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既要发挥当地异常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又要借助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地的优势,做好两个"富集地"交叉结合这篇文章。基于此,从分析特色农业的特征和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功能多样性的优点开始,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两个"富集地"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劣势转为优势的现实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问:如何实现牦牛产业的绿色发展?答:"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农牧业"是逐级分解、逻辑关系明确的三个层次,符合国内外对该地区发展的要求、趋势与同行认可,是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的立足点。"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四个关键词清晰地描述了青海农牧业发展的边界与指向,发展方向一定要符合"绿色"的总体要求,其内涵是极其丰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富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劳动力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本文结合甘肃临夏县实地调查的基本数据,针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论述了西北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一些特点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农业,薄弱点在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农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通过明确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发展的定位,从建设内蒙古农牧业特色产业重点工程出发,梳理了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路,以期实现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农牧业现代化,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西北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以阿拉善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展西北特色农牧业,充分利用当地特殊资源条件,增强西北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西北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法]文章对西部农牧业整体分析和阿拉善盟特色农牧资源开发案例剖析。[结果]西北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从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体系创新以及完善理论和方法上寻找突破口,合理谋划应对方略。[结论]西北特色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发展高效生态科技构建以生物农牧业和物理农牧业为主体的现代生态农牧业模式,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牧业"发展要求,形成动静脉产业联合体,创新农牧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其特定的含义是:劳动力由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流向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起点是种植业,目标是种植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产业,是一种以种植业为中心的辐射性的流动。它与一般的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结构性调整或存地区之间的水平流动不同,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文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对若干典型国家与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停滞阶段,启动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阶段,(2)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模式可概括为“递进型模式”和“跳跃型模式”。(3)农业发展速度及发展模式的选择、资本形成能力的高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下篇通过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转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民族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地理、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自然推进农业产业化也应该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创意.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扎根西南地区民族实际,尽力把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树立新思维,推动南疆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要素汇聚涌动,民族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激发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智慧农业,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补齐产业振兴政策短板等方面探寻实践路径,旨在推动南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当前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阿根廷是传统的农牧国,农牧业发达,是世界农牧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素有"世界粮仓与肉库"之称。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20万公顷,长期牧场1421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人均拥有耕地0.7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约为20公顷。农牧业产品出口是阿根廷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出口总额占阿根廷产品出口总额的50%~60%,为世界第八大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食用油、牛羊肉、羊毛、蜂蜜、皮革及其制品等。  相似文献   

15.
一、是农业劳动力剩余还是农村劳动力剩余近年来,随着对农业问题的研究拓广到整个农村领域,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也被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但确切地说,农业是一种产业,农村表示区域。农业与其它产业相对,农村与城市相对。说农业劳动力存在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业内部无法容纳全部农业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产业间的转移。而说农村劳动力剩余,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农村范围内无法容纳全部农村劳动力供给,因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主要依靠乡城间的转移。两者在概念上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16.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很好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适度规模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地区农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冀南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土地、劳动力、企业、合作社等基本条件,指出该地区适度规模化在土地流转、生产体系、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受制因素,提出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新型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力量、强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促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农业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民族地区农业优势产业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甘肃省民族地区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作物并不必然是该地区的优势作物,油菜籽和大麻等经济作物优势最大,玉米、洋芋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次之,瓜果蔬菜作物最弱;各县、州由于资源环境等不同农业优势产业也表现出相对差异性;集中资源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培养有前景的相对劣势产业是促进甘肃省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农业是国家改革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也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观察特色农业,它不仅开启了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而且启动了一个新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支撑与推动特色农业持续深入发展,为它源源不断地供给知识与人才。扶持与发展特色农业,关键在于能够始终保持和增强这一过程的能量与活力,鼓励人们实践创新,学习积累,自我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化与人才引进、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与推广、农企与农业合作社培育的战略布局与支点中要充分融入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与元素,推动特色农业持续、长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为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贡山县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农业存在着以下问题:(1)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2)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特色农业的产业化;(3)整体上处于粗放型的水平,经济效益比较低下;(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总之,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距离现代农业的标准还比较远,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效果尚不明显。该文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1)要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统一管理与科学规划,以避免生产的无序状态;(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4)努力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杨钧 《农业经济》2013,(2):39-41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劳动力转移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区域、文化程度、培训、产业分布、地区分布和转移的组织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