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平 《河南经济》2001,(4):12-13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必将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世界经济变革的格局中去。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的历史轨迹中我们可以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挑战等因素,这些因素变动将决定着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速度、方向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王梦奎 《发展》2012,(9):14-18
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世界经济经过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正在波动中缓慢复苏。这次由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不少发达国家负债式增长不能持续。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2007—2010年世界新增失业人口,55%在经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都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全球失业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张烨 《上海经济》2009,(1):44-46
由美国住房信贷债务危机所引爆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其破坏的严重程度已被广泛认为大大超过了“大萧条”时代,金融大鳄们也发出了“百年未遇”的惊呼。美国经济体己经进入最严重的衰退通道,金融机构亏损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股市下跌及其伴随的投资者资产财富缩水乃至亏空的悲惨情况比比皆是,大宗商品市场也同样在上演这一惨剧。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经济》2006,(4):47-47
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9日~2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97年和2002年之后举行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下是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数字与事实: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从本质上讲,金融业是一个为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金融体系为资金的最有效流动和使用提供了条件。金融业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它的配置功能上。作为一个高增长、高附加值的产业,金融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发展充分、运行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和风险。为了防止负面影响和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应当制定《外资银行法》实行审慎管理和综合管理原则、更多采取中外合资方式引进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和扩张速度。必须建立和健全灵活自如的、有效率的中国金融运行和监管体系:要执行广义货币政策体系,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业国际化的现状所谓金融业国际化是指以经济国际化为背景,各国金融业相互渗透,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它具体包括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和金融管理体制国际化。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特点,如经济由独立走向联合,集团化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认可;国际产业结构升级,国际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投资出现了众多的热点;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阶段且发展不甚平衡等等。各国的国民经济在国际范围内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经济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表示,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加入 WTO后,金融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如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关于中国加入 WTO以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他有 5个设想:一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步骤地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实行混业经营和分账管理;三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应仿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模式进行改革;四是农村信用社够条件的,仿照城市信用社改革模式改为农村合作银行;五是把现有的大型证券公司扩展为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品种。而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必须有 5个前提:一是发展中小银行,包括民营银行;二是通过国有股减持,资产重组,建立一批机制合理的、灵活的跨国公司;三是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四是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特别转让等;五是社保基金入市。要切实有效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应通过五个途径:一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三者结合;二是改革一股独大现状并实现董事责任制度;三是依法披露信息,增加透明度;四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并使独立董事真正起作用;五是民事赔偿制度需要完善并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10.
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并能给其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财产所有权凭证或债权凭证,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扩大了直接融资的比重,集中了社会闲置资本,使资金需求者可以获得长期资金,促进了金融业的良性发展。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和所有国家的证券交易所一样起到了融通资金、促进金融业良性发展的作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如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所,开展股指期权等。本文旨在论述证券交易所发展与中国金融业的关系及对其发展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历届政府必须关注与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增收必须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分析,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公共财政问题的由来 如果不做过细的考证,在中国,最早见到有关公共财政的提法,大约始自80年代初期的一本译著.译者在翻译出版美国经济学家阿图·埃克斯坦的PUBLIC FINANCE一书时,正式使用了<公共财政学>的书名(张愚山,1983).在此之前,中国经济学界对于PUBLIC FINANCE一词,一直将其等同于我们所使用的约定俗成的概念--财政学或财政.在财政学或财政的前面加上"公共"二字,应当说是一个不小的变化.然而,或许是人们当时并未意识到公共财政概念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这一译法没有引起经济学界太多的关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尽管经济文献上也曾不时地出现过公共财政以及类似的提法,但从总体说来,人们只是将它视为一种直译,未作多少特别的探究,亦未赋予它什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金融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晶 《乡镇经济》2008,24(1):107-110
在正规金融高度发达的人类现代经济社会,非正规金融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经济当中,非正规金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活跃发展的现实原因和本质因素,从而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优化农村信贷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金融:走出人民币升值的三个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初,随着日本在7国财长会上明确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之后,半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国际机构等也先后卷入了这一国际性浪潮之中。这是继2002年一些国际机构提出“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看法并得到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民间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其作用是体制内金融部门所不能替代的。政府应为其发展提供一个与国有金融体系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构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应以产权制度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机制,把捉村民间金融组织纳入统一的金融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经济圈,通常是指由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高密度经济区域,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大运量的高速通道相联结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在这个空间里,由于集聚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加之高速通道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生产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投资回报率和要素收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国对外净资产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常项目持续较大顺差,对外净输出资本,有学者指出中国已成为对外净资产国.这有利于获得对外投资收益,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币的信心.但中国在人均只有1000多美元的情况下出现对外净资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经济中存在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同时,对外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不尽合理,收益较低,风险集中.  相似文献   

20.
绿色金融:现状、问题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已成为一种趋势,其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国外有关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了大量的成果,而国内,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业内实践都未对绿色金融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绿色金融本质、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