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财务与会计》2009,(10):7-7
亚洲将引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亚洲开发银行9月22日发布报告称,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正在证明自身要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报告预计,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2010年将达到3.9%、6.4%,高于今年3月预测的3.4%、6.0%。报告还预计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8%。报告还预测,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将持续轻微通缩,然而2010年经济增长将加快,而这将带来3%的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发展和消费扩大。  相似文献   

2.
1929年10月11日,华尔街股市开始下跌,至10月29日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天,纽约股市大崩盘。华尔街指数从352点跌至230点,一路至1932年7月,罗斯福当选的前四个月。只剩41点,共跌了90%的市值。华尔街跳楼自杀人数高达27000人;全美失业人口占20%。25%;美国T业生产额跌落1/3,从此经济大萧条自美国蔓延至全球。  相似文献   

3.
数字     
《厂长经理之友》2013,(1):12-12
4.1% 北京时间1月23日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0.1%至3.5%,这仍比2012年的3.2%略高。在假设欧元区经济坚实复苏的前提下,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在2014年将加快到41%。  相似文献   

4.
纷纷加入“衰退俱乐部” 我们曾在2008年11月初大幅下调了对2009年GDP增长的预期,但此后高频数据迅速恶化,我们不得不再次下调我们的预期。我们将2009年亚洲总体GDP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2.3%,而2008年增长率的估计值是4.1%。2009年亚洲(日本除外)GDP的增长预期则从5.7%降至4.9%。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7%至8%的增幅才是正常健康的增长,超过两位数就是过热。他并称,与中国国民收入年增10%相比,中国房价3年未动,相当于跌了30%。樊纲说,中国经济增幅超过9%就会形成通货膨胀,超过10%则既会出现通胀又会出现资产泡沫。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至8%的增幅4至5年,随着过剩产业慢慢调整到位,过去积累的问题逐步得到清理,加之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经济又会上一个台阶。“经过2、3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软着陆”,樊纲说:“而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6.
陈曦 《中国新时代》2012,(10):10-10
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把2012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先前的1.9%至2.4%的范围下调至1.7%至2%,但它预测到2013年的增长将达到2.5%至3%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世纪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急速下滑,股市剧烈动荡,油价大幅升降。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4.7%降到2001年的1.4%,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0.3%,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1.27万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76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陷入衰退是2001年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美国2001年增长1.1%,低于2000年的4.1%;欧盟2001年增长1.7%,低于2000年的3.4%;日本2001年增长不到0.4%,低于2000年的2.2%。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动荡,新加坡和台湾已陷入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日前举行。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在会上发布的《201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称,2014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2.5%至3%。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高级经济事务官员伊戈尔·保诺维奇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6年后,世界经济仍然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2014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2.5%至3%。全球复苏依然乏力,而支持全球复苏的政策不仅为数不足,而且常常不相协调。据《201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12年和2013年世界产出增长率均增长约2.3%,2014年的增长预期将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辽宁经济统计》2009,(1):40-40
知名投行美林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3%,为1982年以来新低。报告称,这比半年前的预测低2.4个百分点,比2008年预期增速低1.9个百分点。不过,随着各国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全球经济有望在2010年全厦复苏,增速回升至3.1%。  相似文献   

10.
《东南置业》2009,(5):54-58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保增长、促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2009全国年经济增长目标是8%,而一季度在大量贷款刺激之下,经济增长6.1%。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厦门市在支柱性行业普遍下滑之下,出现罕见的负增长,下降幅度之大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国经济可增长8.5%左右,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的增长,GDP可增长9%-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2010年投资增速将略有降低,但将继续维持相对高位,消费、外需将同比好转,国民经济增速将超过2009年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经济走势 2001年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油价大幅升降。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4.7%降到2001年的1.4%,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0.3%,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 1.27万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76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陷入衰退是济的突出特点,美国2001年增长1.2000年的4.欧盟2001年增长1.72000年的3.4日本2001年增长不到0.4%,低于2000年的2.2%。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动荡,新加坡和台湾已陷入经济衰退。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世界银行预测增长率为1.6%),其中美国增长…  相似文献   

13.
尽管每个国家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却是少数几个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事实上,与美国在2007年经济增长2.7%而2009年下降2.4%相比,2007至2009年问中国的增长率仅从2007年的13%放缓至2009年的8.7%(美国中情局《世界概况》)。伴随着西方经济体的衰退和缓慢复苏的前景,贸易和投资界意识到中国是未来增长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流向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2006,(6):89-89
1990年,亚洲各国QDP仅占全球QDP总额的28%,然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至42%。相比之下,欧洲各国经济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35%缩减到2015年的25%。世界其他国家在全球QDP所占比例则将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对全球经济的宏观视野掩盖了其中无数的变化。随着QDP的变化,工作机会、企业以及经济活动重心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世界》2008,(7):32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过去几年全球GDP增长强劲,自2004年以来每年增长均高于3.5%。2008年此现象将有所改变,尤其是美国房市和消费相关产业表现将影响美国经济,值得注意的是,预计欧洲地区经济也将较为疲软,发展中国家则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经济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拖累世界经济形成下行“拐点”,形势变化之快、振荡强度之大、影响程度之深都出乎人们的预料。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明显的减速阶段。其中,美国在2008年的GDP增长率为1.4%的基础上2009年下滑至-0.7%,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代》2014,(2):26-27
全球钢铁业今年将迎来复苏 英国((金融时报》对15位钢铁业分析师的调查显示,2014年世界钢产量将增长3.6%,其中欧州钢产量在去年见底后终于将开始反弹。经过6年的持续下降后,欧跚1钢产量将首次实现2.4%的同比增长,这将部分抵消中国增长减速的影响。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正在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服务拉动型。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究》2015,(3):6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全球经济展望》,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4%调低至3%,并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1%。这份一年两次的报告称,继2014年估计增长2.6%之后,全球经济预计今年可增长3%,2016年增长3.3%,2017年增长3.2%。去年年中,世行曾发布报告预计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三十年后突然出现了较大波动。GDP从2007年的同比增长14.2%,一下跌到2012年的7.8%,增幅以每年平均1.28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根据李克强总理的目标,2013年GDP增幅要努力争取和保持7.5%。  相似文献   

20.
罗影 《英才》2008,(11):59-70
当唱衰世界经济的论调将2008年的中国经济当做某种希望的象征时,中国人却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尽管上半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3来自于中国的贡献,但出口的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增长率创6年来的新低,以及A股市场的深跌、房地产市场的告急,预示着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