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一、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特点 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5月,我国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5月份,贸易顺差累计已经达到4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8亿美元,增每达56%。照此估计,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将可能超过上年水平,并继续加大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持续增长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急剧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外部经济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货物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等短期性因素和我国传统比较优势、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链条跨境延伸等长期性因素的深度影响。为此需要落实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有效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5月,我国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30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5月份,贸易顺差累计已经达到4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8亿美元,增幅达56%。照此估计,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将可能超过上年水平,并继续加大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持续增长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大量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来看,应该正处于通过外国资本的流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然而事实上,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双盈余"--"储蓄盈余"和"经常项目盈余"。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进而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产生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6.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很大。我国从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人民币的贬值到升值的过程。文章将着重分析从1985年到2006年人民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研究2007~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贸易差额大幅降低是主要因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两方面去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最后基于对中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变化的判断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贸易顺差有望持续减少,贸易不平衡状况将有所改善,甚至不排除出现整体贸易逆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汇率执行着价格转换及贸易收支调节的杠杆作用。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上会导致我国国际贸易收支顺差扩大。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不足,人民币汇率升高带来的消费者相对收入上升也不能相应地带动进口,所以也不能缩小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不断推出改革举措。通过提高管理手段,转变管理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本文在回顾改革历程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霓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80-183
就业结构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文章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就业结构失衡、地区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的人才总量在增加,人才的学历在提升,但目前我国人才队伍中仍存在一些人才分布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我国的总体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作用于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基于VECM的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劳动力抚养负担、经济增长和经常项目差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应从长期性结构视角认识劳动力抚养负担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反向作用;短期来看,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与此不同,经济增长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非常显著。快速减轻的劳动力抚养负担通过储蓄、消费、投资、出口以及政府财政收支等传导变量促使经常项目差额增加,这是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以及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动态关系产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世界银行在国别研究报告中指出:"有实力的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一个必备条件.这对中国来说,同样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向市场为基础的国家体制过渡的时期".几年前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我国财政困难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制约性,中央政府和一些学者纷纷提出振兴财政,加强中央财政的目标和任务.然而几年来我国的财政状况,不但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相反由于财政困难所引致的财政风险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体制转轨、中央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当前,潜在的财政风险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开展流域尺度的碳平衡计量分析对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核算2000—2017年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进行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流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格局,流域碳吸收强度与此相反;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总体上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汾河流域碳平衡整体上呈现出中间差、南北两侧好的空间格局,汾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为汾河流域主要的碳汇功能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差;经济发展较弱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好,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通过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然后,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以及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三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检验,主要结论有: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稳定周期大约为3年;在1987-2006年的20年间,只有大约1/4产品的比较优势具有平稳特征,并且这些产品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也比较低,2006年只有9.8%.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物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物流安全主要包括信息安全、运输安全、储存安全和加工安全。笔者通过事例分析了我国物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