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金的非货币化和再货币化--对黄金货币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黄金作为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易的媒介和社会财富的代表,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金本位制的终结和黄金与货币的脱钩,有许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不是因为黄金本身丧失了作为货币基础的特殊本质,短时期的价格波动并没有影响黄金在长时期里仍保持稳定的钩买力和有效的价值储存功能,各国中央银行依然保持大量的黄金储备以黄金市场的迅猛发展,说明黄金没有退出货币体系,而“e-黄金”的出现则为黄金的再货币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说,从1978年开始黄金已经非货币化,但从社会经济意义而言,黄金作为最终支付手段,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等货币功能依然存在,而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需要黄金继续发挥期币功能。  相似文献   

2.
《杭州研究》2009,(4):181-185
自金本位制崩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法律程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不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正式进入信用本位体系。作为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信用货币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以国家信用为唯一支撑的货币总有过度发行的冲动,支持恢复金本位的声音因此而一直存在。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本位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恢复金本位的讨论日益升温。但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于是否恢复金本位,而在于如何约束信用,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现行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重点也在于约束美元信用,牵制美国政府未来滥发货币的行为。对此首先应该加强制度约束,从更长期的范围来看,多元化货币体系或许能改变目前的美元本位之弊。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或者世界统一货币则是最长远及最理想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或SDR)能否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能否在将来建成一个以SDR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同所有其他经济范畴一样,货币或世界货币都反映着历史的特征,SDR 是在黄金非货币化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只有了解黄金非货币化的历史必然性,才可能对SDR 作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金因其自然特质而具备了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曾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舞台叱咤风云。但由于种种原因,黄金逐渐退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舞台。本文通过对黄金在不同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中的地位演变历程的梳理,深入分析了黄金的货币职能,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5.
当前存在明显的国际货币竞争态势,突出表现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从决定国际货币地位的经济总量、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币值稳定性等因素看,欧元已取得与美元一较高下的资格,但在网络外部性与政治因素上,美元明显优于欧元。欧元与美元在国际货币职能上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交易媒介、价值贮藏职能上美元优势明显,相对而言二者的计价单位职能地位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局限于资本市场,而且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深的伤害,在采取宽松经济政策的手段来减缓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开始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相关学者也提出许多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背景,本文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如何引发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机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7.
制衡美元的政治基础——经济崛起国应对美国货币霸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巍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5):97-119,159
国际货币能给发行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政治好处,大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在积极竞逐更高的国际货币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作为全球的霸权货币,美元既不受国际制度的约束,也不受其他国际货币的制衡,这就使得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财富"掠夺"和政治"胁迫"。为此,作为经济崛起国的德国和日本,它们先后调整了追随美元的国际货币政策,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以对美国滥用其货币特权进行制衡,进而捍卫自身的货币权益。虽然德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由于在国际政治领导力上的差异,它们分别采取了货币联盟建设与单边的货币国际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货币战略,其导致的对美元的制衡效果也大相径庭: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第二大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竞争压力;日元的单边国际化却进展颇微,日元与美元地位仍然相差甚远。这对现今同样处于经济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提供了货币战略方面的重要启示:中国货币地位的提升除了需要夯实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国际政治领导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对影响传统中国货币行用的若干理论关系进行澄清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了明代货币体系的“白银化”,认为它并不纯粹是钞法、钱法失败的产物,而是由宋代以前传统的铜钱体制向银、钱、钞并行的多元格局转变过程中的波折。同时,明代的财政白银化对民间的白银行用虽然有挤出效应,但也增强了白银的货币属性,存在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因此,白银化和货币化是明代经济中两个并不对立乃至可以相互促进的趋势,而由白银化推动的货币化最终为货币多元化在清代的成熟提供了条件,货币深化以及与之相伴的金融发展也揭示了明清经济正逐渐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当一国经济衰退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促使经济复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联邦利率、增加贴现等手段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仉是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艟,美国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这与货币创造过程发生堵塞、货币倒流造成的艇础货币与M1间的升常现象宵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深化东亚金融合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东亚金融合作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诞生,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发展的。尽管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全球化下东亚各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危机传导链条的逆推式探究表明,在泡沫破裂、泡沫形成这两个关键阶段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根源,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美国政治的右转,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从而导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朝着不利于前者的方向大大倾斜。在住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泡沫逐渐成形。然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供给只是暂时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支付手段,却无法解决实际收入与真实购买能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实际收入的支撑,泡沫最终破裂,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决之道在于,平衡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使经济增长的果实能够惠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3.
东方 《中国经贸》2009,(15):68-69
日前,美联储“印钞”的消息一出,一夜之间,世人对全球性通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随即英镑.欧元等相继疯狂印制……在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时,美国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流动性)的直接后果只能是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价格虚涨,同时滞胀给非美货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各国相继出台五花八门方案的实质是一场世界范围货币博弈,也带来了无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日前,美联储印钞的消息一出,一夜之间,世人对全球性通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随即英镑、欧元等相继疯狂印制……在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时,美国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流动性)的直接后果只能是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价格虚涨,同时滞胀给非美货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区域应对——东亚外汇储备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筹建和增资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东亚地区资金救助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东亚区域加强合作、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本文研究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缘起、基础和成立过程,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意义和制度安排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中国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反思与摸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各界开始对美国模式和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日本民主党在这种背景下上台执政,但不到9个月鸠山由纪夫首相便宣布辞职。菅直人执政后提出日本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和“亚洲经济战略”,而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败后其执政地位大为削弱。未来的日本将继续反思与摸索,对日本经济回升来说,中国的重要性开始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东亚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已经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实体领域,美国经济减速,造成东亚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同时也为东亚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了调整的压力.在金融领域,东亚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面临着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难度加大.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说明了东亚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2009浦东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于2月21日在上海浦东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部分省市产学研主管部门领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代表和专家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汉嵩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8-1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愈发地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但也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出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颜秀春 《科技和产业》2009,9(3):84-86,94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生存举步维艰。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下融资环境变化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接着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普遍紧张等融资困境,提出了走联合重组之路等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