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曾经闻名全国。到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纷纷改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很多村的集体经济一度变得薄弱。但最近记者调查后发现,苏南农村集体经济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资产租赁型:收益持久而稳定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乡镇企业到乡镇企业改制再到目前的集体资产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苏南模式"得到了发展.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苏南模式"需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南乡镇企业经过产权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突破性进展,在新的世纪迎来了体制创新的收获期、产品聚集的加速期、产品更新的见效期,悄然形成了一些规模企业、园区经济、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群等特色“板块经济”,成为带动苏南乡镇企业重振雄风的强劲动力源,融入国际化潮流的助动器,对乡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根本性影响。 特色“板块经济”的悄然兴起,成为苏南乡镇企业独具魅力的发展亮点 1、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江阴板块”,在中国股市上独树一帜。江阴  相似文献   

4.
南汇区乡镇企业起始于五十年代,发展于七十年代,壮大于八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已达到1700多家,20多万职工,30多个行业,总产值达到50多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变化,曾为农村经济发展立下巨大功勋的乡镇企业,从九十年代起出现徘徊不前,甚至萎缩滑坡的状况.于是全区对传统的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改革,采取"一包三改"到"酬利挂钩"等形式,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了股份制形式,使乡镇企业改革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到1999年止,南汇区乡镇股份制企业已发展到656家,占整个转制企业数的40%,全区经济也有了新的起色,1999年乡镇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30亿元,比1992年增加1.4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南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对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MBO这一形式进行了全面地探讨。通过分析认为,近年来苏南乡镇企业的MBO,主要是在市场不断发育完善、乡镇企业经营者与地方政府自发响应获利机会的外部和内部动力相互交织下的产物。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苏南乡镇企业MBO的特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这次产权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苏南乡镇企业改革历史回顾苏南乡镇企业萌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队企业。80年代初,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在中国农村的全面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再加上社区政府组织资源上的特殊优势,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建了风靡一时的“苏南模式”。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江苏乡镇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削弱,虽然从1998年后速度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已不能和1992~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长40%以上的情景同日而语。其主要…  相似文献   

7.
江苏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有“乡镇企业王国”之称。然而,伴随着苏南乡镇企业效益的严重下滑,从1998年起,浙江乡镇企业的指标全面超过江苏。苏南也将戴了多年的桂冠拱手相让。就在不少人为苏南乡镇企业的落伍痛惜不已的时候,聪明的苏南人又靠自己的努力与实干,戴上一顶新的洋帽子——成为全国利用外资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认为,在乡镇企业改制转制中,必须注意防止以下四种不良现象的出现,以确保乡镇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一、改革产权制度,要提倡多样化的形式,防止简单私有化的现象。在改制中,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已经过时,现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一步到位"将乡镇集体企业全部转为私营企业。还认为,只有量化到私有经济,才能真正明晰产权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个别地方出现了乡镇集体企业全面私有化的现象。要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正确理解改革产权制度的内在含义和目的意义。我们认为,改制决不是全盘否定和削弱集体经济,更不是简单地实行私有化;而是要通过改制,进一步界定产权归属,明晰产权关系,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和科学重  相似文献   

9.
兴盛一时的苏南乡镇企业曾为苏南赢得了"苏南模式"的雅号,其20年来由盛至衰的历史路径不仅使它充满波折的实践层面备受关注,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为众多的理论学者从不同角度考研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不管是在苏南域内抑或域外,"苏南模式"的演进道路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乡镇企业的“母体”,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都是在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些积累,乡镇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农产区,农业还是大头,发展乡镇企业,更须打好农业基础。农业基础不牢,不仅乡镇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农村,是我国乡镇工业的主要发祥地,目前,乡镇工业已成为这个地区农村的主体产业。1987年,苏、锡、常三市所属12个县(市)工农业总产值达507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371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本文主要论述苏南乡镇企业体制的特点及其弊端,阐述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二十年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景观是乡镇集体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集体企业曾经以其高速度增长、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向社会提供丰富商品的巨大能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振兴的原动力。乡镇企业发展的代表是“苏南模式”。然而,乡镇集体企业近几年的发展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中颇具活力的重要增长点,但是,由于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政企不分、管理粗放等问题,使企业行使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受到制约,使乡镇企业这个市场经济先行的机制不断弱化。因此,从分析乡镇企业经营机制弱化手,研究四川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探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体制转换的模式选择等问题,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促进四川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日渐占据半壁河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乡镇企业产权关系模糊等问题,使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竞争,增强乡镇企业自身活力的需要,乡镇企业亟待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以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此,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从全国多数地区的情况看,产权问题多发生在乡镇集体企业,而乡镇集体企业是我国乡镇企业的主体,其产权制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三角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形势下,苏南乡镇企业怎么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这是本文所论述的主要问题。 一、必然的战略选择 苏南农村在全国率先发展乡镇企业。目前,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产业。1987年苏、锡、常三市乡镇工业产值达371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苏南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进程,成为苏南工业一支突起的"异军",引领苏南经济发展,助推江苏经济领跑于全国,由此,应运而生"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苏州市约有60%的乡镇集体工业企业的资产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目前,乡镇企业改制已处于关键时刻、攻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对乡镇企业改制来个“回头看”,十分必要。通过“回头看”,总结成功经验,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乡镇企业改制的健康发展。“回头看”看什么? 一看是否符合乡镇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乡镇企业的改制,是涉及农业、农村和农  相似文献   

18.
一、龙山镇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14年来,龙山镇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成为黔南州的一颗乡镇企业之星。1987年7月,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视察这个镇后,高度赞誉这个乡镇企业发展的走向为“苏南模式”后,激励了全镇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龙山镇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总人口26315人,镇办企业33个,村力企业5个,个体企业715个,百万元以上的企业8个,年产生铁12000吨,年产工业硫酸1.8万吨,年产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苏南乡镇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张秋林吴全民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镇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年来,苏南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了“建设农村,支援农业,致富农民,服务城市,贡献国家”的综合功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20.
一、永福县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永福县乡镇企业起步于80年代初,到199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增加农村财源,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使乡镇企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