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实现平等与效率统一的途径孟祥仲一、以机会均等为基础,增进社会效率1.平等的权力是效率提高的前提平等概念包含多种含义,如从整个社会本身来考察,平等包括三种不同含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机会均等及收入均等)和伦理平等。其中,经济平等必须建立在政治平等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于内需问题即边际储蓄率过高问题.基本视角有文化传统、社会保障和收入不平等。通过换个视角。阶层经济学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无法解决扩大内需的根本问题.而收入不平等不一定会抑制内需.在不同国家表现不一样;对于我国当前状况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促进奋斗者向小康者发展.提高我国中产阶层比重.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于内需问题即边际储蓄率过高问题.基本视角有文化传统、社会保障和收入不平等.通过换个视角,阶层经济学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无法解决扩大内需的根本问题:而收入不平等不一定会抑制内需,在不同国家表现不一样:对于我国当前状况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促进奋斗者向小康者发展,提高我国中产阶层比重.  相似文献   

4.
《21世纪资本论》指出,贫富差距主要来自资本收入不平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结构和财富结构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10%的人拥有全社会财富的6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会财富的35%。要解决贫富差距,应该对资本征收累进税。通过征税改变规则、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防范金融危机、巩固民主社会。该书引起巨大反响,有褒有贬。该书忽视储蓄率而仅由rg就得出资本集中、不平等加剧的结论不能令人十分信服;混淆资本和财富的概念,也令人对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占比会随资本/GDP比重的提高而提高的推断存有疑虑。该书强调必须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学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从数据、从宏观变量的关系入手或许会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出一条新路。该书虽未深入讨黻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但也提醒中国必须正视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税收流失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在纳税人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假设下,税率、查获概率和惩罚对税收流失(taxevasion)的影响是怎样的。 本文试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将上述两大因素纳入考虑,在一个更广的范畴内研究税收流失问题。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一方面降低了逃税行为的查获概率,另一方面增加了依法纳税的机会成本,最终将导致税收流失的加重。收入不平等通常伴随着收入构成的变化,高收入者的非工资收入比例很高,而非工资收入具有明显的隐蔽性(non—matchable),必然会增加税收征管的难度。收入的两极分化越严重,中低收人群体的税赋压力越大,而高收入群体会发现自己承担的税赋与自己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对等;这样,无论中低收入还是高收人群体,都因为面临了更高的纳税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of compliance)而产生抵触心理,采取逃税行为。最后,社会公平还会通过道德成本来左右纳税人的行为。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证明了收入不平等与税收流失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为以上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在制定旨在减少税收流失的财政政策时,不应该忽视社会公平这个制度因素,因为收入不平等会严重扭曲税收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断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收入公平分配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内收入分配均衡并提供有益的启示?文章首先对儒家文化所产生的企业内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基于 2007-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准确测算,同时手工整理出唐代至清末存在过的书院位置信息与数量,并与上市公司注册地位置匹配以表征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最后,综合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区域信任度和公平感则越强,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程度越低。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抑制效应”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弱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和民营企业中表现不明显,并且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减弱。研究结论从正面肯定了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为缩小贫富差距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推动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  相似文献   

7.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改革》2023,(3):133-147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是经济学长期关注的命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目标,市场社会主义者从制度和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目标的体制基础,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目标的制度前提,实现平等目标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应实现平等与效率二者的真正统一。可以说,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实现平等目标的设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明确收入分配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初次收入分配被称为要素收入分配。要搞清楚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过程并不产生效率。在这个含义中,生产过程应该注重效率,而收入分配应该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才能够保证生产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是能够促进效率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计划指令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为由市场主导,财产占有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收入分配不是孤立的,而要取决于财产分配。如果让一些人不劳而获就获得财产权,收入分配的结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中国,财产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国企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转让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造成暴富者不劳而获。我们不但反对鼓吹贫富差距合理论的观点,也反对以贫富差距拉大为借口否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贫富差距拉大是没有落实市场交易原则造成的;运用市场机制的公平交易原则,不但能够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能够纠正财产分配不平等。要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真正落实市场交易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02,(2)
在改革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素养,但人们还是作出了有悖常理的判断和错误的决策,这往往与论者的利益取向相联系,比如在改革方案的选择上隐含着是选择有利于寻租活动的方案还是选择能够铲除寻租条件的方案。还有近几年关于股票上市制度的争论等等。但也有一些属于是非不那么分明的问题,例如当前愈来愈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当前我国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主要不是由结果的不平等造成的,而是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对于这种不平等和由此造成的贫富差别悬殊,需要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由、公平和效率》[美]米德著王文玉、崔之远译东方出版社2013年1月版48.00元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无非试图解决三种目标之间的冲突:自由、公平和效率。落实到具体问题,就是破解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和风险承担等问题的相互促动又相互钳制的复杂关系,例如相互克制的失业率和通胀率。这些冲突的无可避免性,使其成为米德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正是本书最吸引读者之所在。为解决工资决定制度和政策的分配效应与效率效应之间的冲突,米德在1964年就已解析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通过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穷人收入的福利国家方法;用财政和其他措施实现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平等分配,从而实现收入平等的财  相似文献   

13.
赵洁 《科学决策》2018,(10):72-94
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指标,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 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著加重了农户多维 贫困状况,采用三阶段联立方程处理内生性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不利影响依然稳健。 第二,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且该效用在降低中等层次的多维贫困更 为显著。第三,非正规金融在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多维贫困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调 节效应表明,农户非正规金融越多,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越小;中介效应表明,非 正规金融能够弱化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负向影响。因此,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 不仅缓解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而且改善农户多维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相对收入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验证相对收入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是对已有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补充,也有助于全面认识小范围内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影响。本文使用农业部大样本定点调查数据,验证了两种常用的相对贫困指标对是否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和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从验证内容、指标设计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改进了已有的对中国农村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发现:村内的相对贫困状态对外出务工产生了全面且显著的影响。在满足基本的外出所需资金之后,相对收入地位较低的家庭会倾向于外出务工。本研究还发现:通过外出务工,中国农村小范围内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相关理论,通过研究收入差距的临界点,分析了云南省的收入差距临界点所处的位置。说明了云南省收入差距临界点的影响因素,并且判断云南省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通过分析,认为云南省收入差距处于控制临界点和最佳临界点之间,而在云南省居收入差距中由于低收入人群占了人口的较大部分,“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两极分化恶化,失业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低,于是云南省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总体上具有较差的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体经济》2004,(2):47-47
近来,有的学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提出要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主张效率和公平双兼顾。我认为原来的提法是不能改变的,可以象十六大报告那样,具体化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05,(5):1-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说过,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在广西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穷人的经济学牵涉的面还广,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村减贫进程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不一致性。基于此,本文在贫困分解的基础上,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解释上述问题。文章发现,(1)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引起的贫困效应越强;(2)收入不平等越严重的地区,贫困对收入不平等的反映越迟钝;(3)1998年是我国农村反贫困性质发生改变的拐点。文章建议,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应从以促进收入增长的开发式扶贫向以改善收入分配为重点的社会保护式扶贫政策转变。并且,要实现快速的减贫目标,应当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和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内部不平衡。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邓洁华  杜放 《特区经济》2005,(12):48-49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原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配置上的公平。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