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与企业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影响银企深化改革的现实难题。一方面,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至少占全部资产的20%,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负债率已由1980年的18.7%上升到1997年的85%以上,其中90%以上是对银行的负债,成为高风险借贷型经济。因此,化解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我国要消除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可以采取这么一种思路:银行将一部分债权出售给基金这一中介机构,基全对企业控股和投资,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受益证券和股票来解决。基…  相似文献   

2.
关于规范银企关系化解银企之间不良债务的浅见李艳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银行和企业应该都是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都是具备企业基本特征但经营对象不同的经济法人。同时市场经济也要求具备规范的、健康的银企关系。保持银企关系的协调化既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疏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银企之间的债务拖欠问题更趋激化,盘根错节的债务链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债务网,严重制约着我国银行和企业的改制。对此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银行和企业的不良债权资源,通过信息沟通,发现债务链,进行债务清算,排除不良债权中的泡沫成分,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解决不良债权,最终有效解开债务链。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是经济生活中令人关注的现象。客观地看,大量的不良贷款存在,既有政策性贷款因素,也有重复建设和企业经营风险向银行转移的阴影,还有银行业经营不善违规贷款的原因。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重大隐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不仅难以化解历年累积的信贷风险,国家也将蒙受重大的政治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成立,表明中国金融主管当局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全新方式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5.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为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信息不对称与不完美、信用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比较优势的丧失等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房地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泡沫经济的破灭、企业倒闭破产、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等是日本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银企关系的典型表现是:一方面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上升,银行对企业的信任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足却异贷严重,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却普遍不足。造成上述银企关系扭曲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的腐主用缺失,只有加强和整顿社会信用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诚信的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才能使银企关系得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立军 《辽宁经济》1999,(12):33-33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写进去,这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对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经济生活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化解国有银行大量存在的不良贷款,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深层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从1990年的2951.96亿元上升到1996年的9486.90亿元,七年间增加了三倍之多,这就导致了金融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有效性是逐年减弱的。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自身因素,也有非金融因素;既有宏观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占比仍高居不下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工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但也由于一些金融部门在清收、压缩不良贷款工作中采取过激、片面的作法,使之“贷款难、难贷款”、特别是银企关系紧张、社会逆反对抗银行的矛盾又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入世”十分不利,有必要认真加以解决。银企关系紧张的表现及缘由,主要反映在“四种偏见”引发的“四种对抗”:第一,清收不良贷款成了某些银行不顾企业生存而追、缠、催、讨的借口,银企之间产生的“情义对抗”。由…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稳健经营,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了改制步伐,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层。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改制实质上造成银行大量资产损失。商业银行为使恒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少受损失,甚至不受损失,采取分种措施保全资产。因此,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小地区看,规范企业改制、依法保生资产、正确妥善地处理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已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海西地区企业改制的现状谈谈农业银行如何保全债权,支持企业稳健发展。一、企业改制对银行债权管理的现实影响(一)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薛克 《辽宁经济》1998,(6):16-16,15
债务托管解决不良债务问题的建议提纲●薛克王庆童1.解决不良债务难题是当务之急。不良债务问题的不断发生、缓解和再发生,严重困扰我国的企业、银行和政府。据统计,1995全国国有资产为9.6万亿,负债为5.8万亿。其中,对银行的负债占66%,对企业的负债占...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构筑新型金融组织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银企关系,才能切实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当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银企之间超信用的资金供给制的影响,国有企业负债过度,效益滑坡,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信用风险加剧,致使社会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追根溯源,除了自身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外,银行与企业之间也有角色错位之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大量不良债权、债务、既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也为银行增添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认为,我国企业这种高负债经营是造成企业亏损和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国有企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大障碍,因此是亟待解决的,围绕如何解决银行企业间债务问题也引出了许多观点和争论,这里,我们不妨研究一下日本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也许对我们重新认识关于银企之间的这两个问题会有所启示,即:银企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企业的高负债经营就真的是造成我们企业亏损的“元凶”吗?解决企业占有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办法之一-债权转股权,就真的一无用处吗?  相似文献   

13.
一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虽经几次化解实际有增无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的瓶颈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拖欠银行贷款日益增多,虽经几次清理但收效甚微,这既涉及到银行管理、企业管理问题,也涉及到银行企业关系问题。其中国有企业发展不顺是基础性原因,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其清收也极为重要。在传统银企关系下,因为都具国有性质,所以相互信任度很高,再加之领导关系的介入,所以贷款前既不认真审查,拖欠后也不积极清收,这就变相鼓励了企业拖欠行为和不良资产增加。当…  相似文献   

14.
对重建新型银企关系的若干思考凌江怀,黄真一、当前银企关系进一步扭曲变形的突出表现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银行逐渐取代财政,成为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银企关系亦按市场取向的改革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但形势的发展并不...  相似文献   

15.
廖臣之 《中国经贸》2014,(3):99-101
农信社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巨大的金融隐患,也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转变的巨大障碍。农信社不良资产的生成在我国经历了萌芽、产生、扩张、减缓四个历史阶段,究其形成原因,既有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方面的因素,又有产业金融政策调整方面的因素;既有金融监管不力的因素,又有银行自身机制缺陷的因素。要解决农信社不良资产问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防范新增不良贷款,二是处置存量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银行与企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制约了银行、企业的发展,并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调节银企矛盾,搞好银企关系,改善银行服务,已成为当前政府和银行的重要工作。一、转型期银企的内容及特征转型期银企矛盾主要是指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性矛盾、体制矛盾、政策性矛盾和权益性矛盾。1、融资性矛盾依然是基本矛盾。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企业既是银行资金的主要供应者,也是银行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加大投入,上规模、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资金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不十分完善,对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实行妈额下的资产比例管理,对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和和银行适度从紧的资金供应矛盾依然突出。同时,我国的金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银行业在自由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出现风险加大、盈利下降、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到加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是各国银行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状况"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已构成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日本也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后,形成大量银行不良债权而使日本金融业陷入危机,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中日银行不良资产深层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如何化解银行不良债权,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试图用信息经济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认为:政府一银行一企业三者存在信息非均衡是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深层次原因,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途径是从体制入手创造相对均衡信息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银企关系问题的探讨●林迎春侯亚兰银企关系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就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对策。一、当前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一)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过分依靠银行。从某种程序上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20.
大凡在经济领域,只要有经济往来,债权债务纠纷就不可避免。债权债务纠纷,古今中外有之,因而并无稀奇之处。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债务也便随之大量产生,其中既有银行与各企业之间的债务,又有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债务,以及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债务等,如此形成了经济交往中纷繁复杂的债务链。其实,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从法律的角度看,我国也有明确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条文,但在现实中,许多债务人对国家的法律条文却熟视无睹。对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