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产品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由过去长期的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已全面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尽管还不能把现在出现的这种格局简单地与发达国家的过剩经济相提并论,但目前我国市场运行正处于总需求不足的状态,却是一个不争的共识。加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适时启动国内市场,刺激和扩大内需,不论在短期调控还是中长期发展战略上,都将是今后我国重要的政策指向。一、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2.
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大了基础产业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努力克服各种...  相似文献   

3.
方生 《浙江经济》1999,(10):40-42
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但这绝不意味着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不重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方针,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继续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并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仍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仍把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增加银行信贷投入等作为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政策 ,其中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和最具有活力的着力点。一、现有农村市场的拓展潜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 ,只有当人均 GDP达到 10 0 0美元以上时 ,才会出现对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从而引起商品过剩问题 ,而我国目前人均 GDP仅达到 70 0美元 ,从表面现象上看 ,就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了过剩问题 ,原因何在呢 ?从总…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的国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思路。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买方市场的必要对策,而且是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方针。从国内来看,我们不仅具备扩大内需的经济需要,而且具备扩大内需的市场条件和体制背景;扩大内需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大国优势,通过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带动内需的扩大,并通过内需的扩大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目前,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政府投资、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问题是现在投资增长缺乏现实的内需可持续增长,农村消费也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而适度调整我国人口政策,允许城市有条件的家庭生两胎不失为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朱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市场供大于求就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在这种经济环境中,要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有许多矛盾需要解决,其中消费政策的调整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消费政策体系是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为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保持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央政府把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先后实行…  相似文献   

8.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终于告别了短缺常态,迎来了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过剩经济"时代.这种过剩不仅表现为生产能力的过剩,出现产品大量积压,而且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过剩,出现失业、下岗人数增多和资金大量闲置,于是启动经济、刺激消费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指向.与此同时,就在经济领域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在道德领域同样呈现出一种新景观--道德有效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告别“短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特征逐渐显露出来,宏观经济态势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状况已表现为实现“软着陆”之后的有效需求不足,这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扩大内需成为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从环境上、体制上及结构上深入剖析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内外环境的状况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而就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在目前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扩大内需的要求首先,从国外环境来看。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一、宿州市“十一五”规划GDP总量指标完成情况的预计和分析 “十一五”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扩大内需政策,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使宿州市经济连续多年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扩大内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妙珏 《浙江经济》2009,(10):32-33
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应该是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将政策重心放在如何启动与扩大消费需求上面,更加注重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是目前我国加快经济复苏,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很多人认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农村广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农村市场难以承担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产能过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而言,对外开放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依赖稳定的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国际形势的改变迫使中国经济不得不加速进入转型时期。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以“降低对外依存度扩大内需市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世界加工厂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等为标志,加速进入了经济发展转型期。这是我国对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问题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是目前我国加快经济复苏,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很多人认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扩大农村广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农村市场难以承担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产能过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险一方面直接反映金融系统内的风险,一方面反映更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当供求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启动内需自然会成为各项调控政策的共同指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是拉动经济健康的增长。因而,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就不但要注重投资需求,而且要注重消费需求。因为消费需求是市场的最终制约力量,现有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否实现取决于未来的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居民收入增长趋缓、预防动机增强、供求结构变化不适应等因素制约了国内需求的扩大。本文从高等教育、住房改革、开发农村市场、调整产品供给结构等给出启动国内消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已引起全省上下的普遍关注。我们认为,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扩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毋庸讳言。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当前国内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平稳,为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了结束旧体制的全面改革,许多的居民通过购买产权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然而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人民生活的安定。全面房改以来,原本为体制因素压抑下的购房需求爆发出来,加之二十世纪末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见表。  相似文献   

20.
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制定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开拓农村市场无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自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10年,适应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中国及时调整“三农”政策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本文对最近10年中我国“三农”政策演变的背景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展望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