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法。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在翻译歇后语时,应根据翻译的标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准确而忠实地转达原文的信息。本文主要探讨了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歇后语是汉语文化中独有的语言现象,本文结合关联理论的知识,对汉语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诙谐风趣的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对汉语歇后语形象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实例进一步对翻译中的多元化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与服饰相关汉语歇后语是汉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文章结合服饰文化背景,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服饰歇后语的意义构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理论框架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对服饰歇后语意义的构建过程进行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5.
6.
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为俗语性表述,一类为用典。传统歇后语的理解一般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理论模型为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了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从而可以探讨影响人们理解歇后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三个重要性质即家族相似性、与"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及其遵守规则,解析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过程,可为我们阐释汉语歇后语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在歇后语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认知作用。研究发现,喻意歇后语中只有极少数是单独基于概念转喻或概念隐喻形成的,大部分都是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结果;谐音歇后语都是在语音隐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一部分还包含有概念转喻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应用的传播学理论、新闻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及广义的对外宣传理论,结合《长江周报》(Changjiang Weekly)具体文本,初步探索分析当代网络英语汉译英现象,以图实现国内新闻更加准确、高效的传播效果,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拟声词的翻译在不同的语域、语篇中有很大的变化 ,难有规律可寻。文章就汉语文学作品中拟声词的英译技巧作了一些总结归纳 ,力图揭示出特定汉语文学语域中拟声词英译的一些普遍倾向 ,以求对该语域中不同语篇的拟声词的英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宋词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葩,其优美精致的句子大多成为千古绝唱。要促进这一文化精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词牌名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本文着眼于对常见翻译方法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了对词牌名翻译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性,意象也是一种隐喻,是诗歌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提出意象的英译,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中动物语素的语汇很多。本文通过分析有关猴的歇后语,揭示包含猴语素的歇后语的文化蕴涵,以便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申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汉语中的一些常用的特殊词汇,例如缩略语、成语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并不一定能直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翻译技巧来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5.
赵彦春先生对《三字经》中部分段落的翻译既浅显易懂又传神达意,他的翻译作品无疑让人们重新深思那个问题"翻译到底是什么"。本文以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及历史性为视角,通过将有道词典的翻译和名家的翻译做对比,探析翻译的特性下汉语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如何能更好地将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由后缀"性"构成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这类词表义简洁、使用经济、功能多样。翻译时应结合句子结构和意义,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再现汉语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古典茶文化著作。既强调茶学信息的准确传达,体现出科学价值;又在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上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美学价值。因此译者对原文美学意蕴的传达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通过对原文的质朴美、形色美、辞格美和画面美的分析,探讨了《茶经》美学意蕴在译文中的成功再现。也说明"达意"和"传情"不失为再现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18.
辩证思维孕育了汉语的对偶句。对偶因其形式优美、寓意深刻、易于诵记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对偶句的语义结构,采用直译、省略、转移等英译方法可实现汉语对偶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载体,承担着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交流的重要责任,而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发现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得整个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意在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以及历史性五个翻译特性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以及习惯表达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翻译特性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德国功能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根据目的原则和忠实原则来进行文本翻译。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结合音译、直译、释译等翻译策略,对汉译英广告中所出现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并探讨其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