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思婳 《理论观察》2009,(3):182-183
从上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媒体上兴起和蔓延,并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之一。在我国央视和地方台的某些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星光大道》等都属于此类节目。比较受观众喜爱。但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人物选择与叙事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何搞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赵兵 《发展》2012,(8):100-100
1954年美国NBC播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电视访谈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一话题进行现场交谈,通过交流增进对话题的理解。因其成本低、收视率高、制作容易而被引入我国。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于上海东方电视台在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栏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开播后,国内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3.
江晨 《珠江经济》2003,(3):28-32
收视率颇高的《城事特搜》2002年开播时,是中国第一个有民营电视商参与制作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由于新闻节目“禁区”所限,以往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大多选择娱乐或生活资讯类节目为主要业务。而当《倾城追击》2003年3月3日开播时,有关方面大张旗鼓地宣称,泛新闻类节目的制播分离,以及电视台与有实力的民营电视商合作,已成为电视改革的起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电视购物让人爱恨相交。让人爱恨相交的,还有电视购物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边缘的企业生态。毫无疑问,发轫于1992年的中国电视购物渴望翻开新的一页。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获悉,《电视购物节目标准》和《电视购物行业标准》正在编制中,前者有望年内出台。“两个标准”让监管上位。监管之下,自律却是中国电视购物最后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陈皓 《魅力中国》2013,(19):296-296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和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具有特定主题或内容取向。本文结合电视专题片《南京味道》的制作.简析专题片创作过程中遏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现今天中国的电视屏幕,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滚动播出的新闻,不同档的电视连续剧,群星荟萃的电影,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还有电视纪录片。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已经完成,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更催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纪录片栏目,像《生活空间》、《纪录片编辑室》等。然而1996年以后,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向低谷,当年的火爆场景大势已去,收视率逐渐走低。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的收视率普遍比较低,但是从高到低这样一个转变还是值得纪录片理论工作者深思的。 本文试图对目前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社会属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这种杂糅的新型节目形态的特性进行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7.
周末盯着暖气改造,两个民工在家里干活,怎么看怎么不像干的。手底下活儿倒是挺利索,钉是钉铆是铆,可就是干一会儿就抽支烟,看会儿电视,从韩剧《浪漫满屋》到风行一时的《潜伏》,再到动画片《花园宝宝》。一边看一边点评得头头是道,看来平时是没少看电视啊!中午11点就歇了,还打会儿扑克,下午2点上班,就这么拉拉杂杂地忙活到下午5点半,完活儿。  相似文献   

8.
张琼 《发展》2010,(8):69-69
“电视是以凝聚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为基础的媒介,它以生活的形态传播信息,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感官,因而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最大众化的传媒。”(朱羽君《电视采访学》)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4,(9):I0014-I0017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互联网电视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严厉监管风暴,向来以“电视行业颠覆者”形象出现的乐视网,数度成为了这场风暴的中心:两次坊间传言的被广电高层“点名”、三次股票停牌、之后蹊跷的《十问广电总局》文章、数亿市值蒸发……政策严管下,局势一路跌宕起伏,诡谲难测。  相似文献   

10.
<正> 自2005年夏天起,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一系列选秀娱乐型节目相继推出,掀起了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超级旋风,创下了中国电视新的收视记录。无数观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文化、不分地域,均被牢牢锁定在电视机前,且随着节目进程而喜怒哀乐。调查发现,参与性强、观众  相似文献   

11.
文劲松 《魅力中国》2010,(29):14-14
2010年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异常火爆,拉开今年相亲节目序幕的首先是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接着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却后来居上,是它引爆了电视相亲节目,一时成为全民热点。随后,各电视台跟风者不断,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缘来是你》…一时间电视台都争着当红娘。其实电视相亲节目早已有之,不过在这之前这类节目都是不成不淡的,为什么2010年却突然如此火爆?透过繁荣的表象看本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暴露出很多问题。节目的内容暴露了很多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拜金、恶俗、炒作、价值观缺失…节目的形式则是各电视台抄袭之风非常严重,形式雷同,环节设置几乎一模一样。盲目跟风、缺乏创新将会很快耗尽电视相亲节目的生命力。电视相亲节目如果想走得长远,首要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其次还要找节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春天,电视连续剧《潜伏》走红,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对信仰问题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3.
吕金国 《魅力中国》2010,(25):113-113
近年,《梨园春》栏目屡获大奖,作为中国著名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的美术设计师,我深感荣幸,也倍感压力。伴随着《梨园春》栏目的迅速崛起,《梨园春》品牌的影响力,在社会上的认识度、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也深深地鼓舞着我们。  相似文献   

14.
从百余年前的第一部纪录片,即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诞生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国在建国后也曾迎来一段电影纪录片的辉煌创作时期,进入80年代特别是随着电视的普及,纪录片在电视领域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90年代后,伴随着电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娱乐化走势,纪录片的身影逐渐淡出了主流。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纪录片创作又有了重新的认识。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电视产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电视工作今后在纪录片创作道路上该如何去把握呢?本有如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电视传播中的平民意识与平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放,使得广大电视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传播者也从居高临下的地位而走进受众的中间,这种观念的转变引发了一种平民化的电视潮流。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立于电视新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电视”由童稚走向成熟,摄影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自上而下对准了普通百姓,用平民化的情感,平民化的视角,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电视在把“生活”原汁原味地还给观众的时候,传播者与观众间也建立了平等与尊重的关系。这是一种健全的电视观念和电视语言,它代表了一种契合时代的电视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16.
张金玲 《理论观察》2011,(2):150-152
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16日开播《实话实说》栏目为标志,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中国的电视界出现并风靡,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此类节目。2009年9月26日,《实话实说》播出最后一期节目,而全国各地省、市台的谈话节目能笑到最后的却并没有预先希望的那么多。幸好,在这个问题上数量并不意味着一切,那些顽强生存下来,并不断向高峰攀登的谈话节目,已经渐显未来电视媒介支柱节目端倪。总结其中的一些共性:一个准确的节目定位、一个会倾听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赵菲 《中国报道》2009,(4):78-80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老师的电视讲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热播,《从头到脚说健康》、《张其成讲养生大道》等书籍长时间排在各种图书排行榜前列的同时,中医行业却正陷入从业人员减少、“中医西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1,(9):125-125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5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对11万名25岁以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电视看多了会减少人们的寿命。那些平均每天花6小时看电视的人最后要比别人少活5年。该研究报告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网络版。  相似文献   

19.
正4K电视终于有"身份"了。2013年年末,中国电子商会与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京发布了《4K超高清电视认证规范》。这是我国国内首个4K认证标准。当日,TCL、索尼、三星、LG和夏普5家中外主流彩电企业的4K电视产品通过了国家认证。4K电视究竟是什么?它真的会成为拯救"家电之王"的大兵吗?  相似文献   

20.
王梦奎 《发展》2008,(6):5-8
本文作者接受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编导的采访,纵论中国百年史,从改革开放走入历史纵深,回溯往复,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近代以降中国走过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