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滦赵各庄矿是一座典型的衰老矿井,从80年代中期起,原煤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再加之原有经济体制的种种制约和企业自身的原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①产量逐年递减,全员效率低。由于矿井衰老、煤炭储量减少,深部开采难度加大,原煤产量逐年下降,全员效率仅为0.8吨/工,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人员多、摊子大、包袱重。我矿现有17000名正式职工,5000多名集体经济职工,5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而直接从事井下一线生产的仅有4400多人,占全体职工的27%。这么多的人统  相似文献   

2.
煤炭企业生产矿井之间,在原煤全员效率方面一直存在着可比性问题。原煤全员效率无论是对煤炭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考核,或者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企业升级和现代化矿井的评比工作,都是一项重要指标。然而,如果不充分考虑自然地质条件,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可比性效率作为衡量尺度,则各生产矿井原煤全员效率指标完成的情况如何,单从数值大小很难判断。这就会影响对煤炭企业的考核和评比,从而不利于推动生产矿井原煤全员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原煤全员效率,是以原煤产品的实物单位反映的全体原煤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原煤的数量。它是考核煤炭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一项主要指标,也是企业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是当前企业升级和现代化矿井评比工作的重要指标。提高全员效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全员效率不断提高,就能大大地节约人力、降低成本、增加生产,从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积累,扩大生产,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年以来,一部分资源萎缩、生产条件差、亏损大的矿井相继关停转产,这是合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运行情况来看,部分转产矿井效益提高、职工收入提高,立竿见影,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这种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死”与“活”的关系问题 实行关停转产,目的是使衰老  相似文献   

5.
矿井到了衰老萎缩期,无一不生产条件恶化,各种消耗过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在其大部分还不至下马关闭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只有试行“一矿两制”的经营模式,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一矿两制”模式的内涵所谓“一矿两制”是指衰老萎缩煤矿内并存两种管理经营体制。一是对有生产能力的井口和与生产关系密切的辅助单位(选煤厂、职工学校、退管科等)实行原有的矿管体制,它是一种内向型经营;二是将矿管报废小井  相似文献   

6.
我矿是一个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的小矿,现有职工598人。通过企业全面整顿,围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使企业大幅度地减少了亏损。1984年矿井连遭水、火灾害,在停产两个月的情况下,完成原煤产量8.75万吨,比计划增加3%,比1983年增加9.4%;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矿务局一矿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特大型骨干矿井之一。1987年底建成现代化矿井后,我们又提出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矿井的目标。四年来,原煤年产量由335万吨,增到366万吨,全员效率突破了3吨/工,安全生产逐年好转,吨煤成本连年保持平顶山矿务局最低水平,累计上交利润近5000万元。特别是1991年以来,在市场疲软、增支因素不断增加情况下,又有15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  相似文献   

8.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矿的瓦斯事故是关系到矿井安全和有效开采的重要因素。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构造的制约,在矿井生产前必须深入分析矿井的地质结构,找到其赋存自然规律。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加,煤矿煤层瓦斯的含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矿井瓦斯事故,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对矿井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详细介绍瓦斯防突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煤炭工业由于衰老报废矿井增加,经济效益明显下降。1982年后全行业由盈变亏,到1986年,除去政策性亏损指标和用折旧、包干工资、超产煤加价收入弥补外,仍超亏2455万元。经济效益差的原因,除了“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各种增支因素出现外,主要是衰老报废矿井增加。象洪山、寨里、岐山、甘霖、禹村、莒县、坊子等矿都是亏损大户,有的矿亏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受异地建厂、人员分流等因素的影响,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兴泰发电公司)“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凸显。为突破制约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这一瓶颈,兴泰发电公司于2010年正式启动“全员安全培训年”,拉开了全员培训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一、原煤全员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决策性因素。它包括国家大政方针决策、矿山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手段、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决策。这里,正确的矿山开发决策,先进的开发手段和人的合理使用是决定原煤全员效率水平的重要前提。这一因素的定量化及其影响程度主要是通过矿井集中生产系数、采煤机械化程度、回采工效率和采掘工与其他辅助工(包括地面工人)的结构等变化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原煤全员效率是反映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不断提高原煤全员效率,既是建设现代化矿井的客观需要,也是煤炭企业内部的一项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井陉矿务局是一个开采了80年的老矿区,现有3个生产矿井全部是衰老矿井,全局设计能力216万吨,1980年核定保留生产能力137.69万吨,下降了37%。全局现有生产工作面15个,平均工作面长度只有33.82米,其中老区复采和回收断层带、边角、巷道煤柱的工作面8个,占总工作面个数50%以上。近几年来,相继有14个坑口结束,生产条件越来越困难,产量上不去,经济效益差,全局面临亏损的严重局面。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1982年却取得了“安全、高产、优质、低耗”的显著效果。全局共生产原煤  相似文献   

14.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除安全事故外,还存在着机电、机械、工程质量等非人身生产事故,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制约着矿井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各类非人身生产事故,提高投入产出率,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根  相似文献   

15.
(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例某矿1965年底投产,1983年原煤产量为158万吨。目前矿井只有6个炮采工作面。根据矿井历年的原煤全员效率及其他有关统计资料(如表5—2),试对原煤全员效率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部、东煤公司的领导下,我局一矿作为高产高效矿井试点,从1992年1月1日起按照“机关四办、基层六队”的新模式正式运行,全年提前7天完成生产原煤180万吨的任务,产量比矿井设计能力翻了一番;全员效率达到5.86吨/工,比上年增长2.7倍;实现了扭亏为盈,年盈利500.16万元;保证了安全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一年实践的检验证明,试验矿这一模式是可行的,改革是成功的.试验矿的改革开了局深化改革的先河,带动  相似文献   

17.
煤价放开、煤炭企业进入市场自由竞争,给衰老矿井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从实际出发,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紧紧抓住了“增产创收、洗煤销售、节支降耗”这三个关键环节,深挖内潜,苦练内功,使矿井焕发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衰老矿井延缓衰老、提高经济效益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七五”期间,原煤全员效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原煤全员效率突破1吨,达到了1.027吨/工,结束了多年徘徊的局面;每年以0.05吨/工左右的幅度增长,初步走出了一条增产减人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劳动管理,涌现出了象晋城、潞安、大同、阳泉、邢台等一批高产高效矿井。但进一步提高原煤全员效率,目前还存在着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衰老报废煤矿转产的必然性及迫切性 煤炭生产属于采掘业,采掘业生产是以地下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因此,受自然资源的限制。每个煤矿在界定的井田范围内开采,都必然要经历开发、兴盛、衰老、报废这一自然过程。煤矿衰老过去一直没有严格的定义。目前煤炭管理部门为了工作方便,粗略约定所谓煤矿衰老,是指矿井可采储量已经不多,采区工作面萎缩,甚至失去主采区,  相似文献   

20.
动态     
1986年全国统配煤矿原煤全员效率已经突破1吨,达到1.001吨/工,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了部党组提出的“全面整顿劳动组织,使全员效率突破1吨”的奋斗目标。与1985年相比。提高了6.6%,其中由于减少用工使效率提高4.79%,由于增加计效产量使效率提高1.81%。截止1986年底,全国统配煤矿共精减原煤人员151101人,完成指标的160.07%,其中工人129112人,完成173.53%,干部21991人,完成109.95%。已全面完成了精减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