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还会对国家内部地区也带来重要影响,特别是位于国家边界线附近的边界地区。边界地区在一体化条件下拥有着非边界地区无法具备的区位优势:处于一体化市场中心、临近外国市场、市场准入度高等等。因此,一体化对边界地区的影响效应就尤为剧烈和突出。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背景,详细探讨和分析了CAFTA对边界地区发展的具体的一体化效应、并给了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龚勤林  李源  周沂 《财经科学》2023,(4):110-122
为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发展提供历史依据,本文利用1992—2002年川渝边界区县专利数据,探究边界效应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997年川渝分离后边界地区的技术创新数量增长和技术多样化演化均受到了抑制,边界效应降低了边界地区的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受川渝分离影响越大的边界地区,其技术创新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边界效应对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边界效应会减少对边界地区的知识溢出,同时也会导致上级政府减少对边界地区的转移支付,进而降低边界地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中央政府制定的长期合作规划能够明显抑制边界的屏蔽效应,并加速其向中介效应转化。基于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畅通边界地区知识溢出通道,制定跨边界的协作方案和规划,率先突破毗邻地区的壁垒效应,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共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三地区模型,推导出效用差异函数以模拟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边界地区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边境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的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弱、边界效应对要素和厂商是否向边境区聚集,与所接壤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缩减边界效应是边境区形成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基层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使得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发展呈现出整体落后和不均衡发展特征.在对苏鲁豫皖交界地区6县(区)10镇25村统计调查基础上,从农村资源、金融、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省际边界地区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县际边界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恒 《经济地理》2005,25(3):307-309,314
县际边界地区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湘西北有多种类型的县际边界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边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县级行政(经济)中心。文章认为边界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应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大农业、资源型工业和旅游等主导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加快治愚脱贫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区际合作和边区贸易;实现边界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东部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易被忽视,但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省际之间即边界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欠发达地区.既有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和行政区划方面的原因。培育或建立更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促进边缘地区的发展,以改变每省只有一个超大城市,缺少大中城市的现状.这是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余典范  龙睿  王超 《经济研究》2023,(11):172-189
边界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阻碍边界地区实现产业提档升级,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监察式手段往往治标不治本,并未从根本上削弱边界污染的动机。本文采用2013—2019年边界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边界乡镇面积占比衡量城市边界属性的差异,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边界地区污染的治理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破解边界地区污染治理难题具有显著效果,且主要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和增强追踪监管能力的途径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化解边界污染中的负外部性,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通过经济联系对相邻地区的污染水平产生抑制效果,降低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负面激励。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协同水平较低和连片特困地区,数字经济对边界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边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以及跨区域经济联系,降低边界污染的驱动力,实现边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和俄国争夺与侵略中国西藏的产物,印度政府继承了英国政府的西藏政策。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发展,中印关系具有全球意义和战略意义。现在印度实际已经获得了一条与中国的安全边界,中印边界问题在中印关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中印互利共赢的大背景下,两国政府有效管控中印边界地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得到了两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只要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互谅互让,中印边界问题就能够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9.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呈现出整体落后和不均衡的发展特征,已逐渐形成带状经济凹陷区.本文在分析省际边界区农村发展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就当前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村存在的分工模糊、产业同构、缺乏协调、重复建设、政策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访谈资料和国内外农村发展的成功实践,提出推进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规模扩大效应决定了一体化的收益,而一体化的交易成本则制约了一体化的程度。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一体化促进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北-北型一体化、南-北型一体化和南-南型一体化在经济绩效上的差异,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既是时势已至也是时势所趋。通过分析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意识到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在于创新战略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和政策调控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宋兰旗 《经济纵横》2012,(12):87-89
在贸易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的背景下,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理论为依据,结合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得出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尚属于较低级的起步阶段的结论,从经济方面分析了影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对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析及公共政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袁政 《经济地理》2004,24(3):355-360
对城乡一体化理论、概念及其形成背景作了讨论,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作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若干文献资料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作了评价。并得出结论:从制度、机制角度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在实践中发生了概念性误偏,畸变成了物质环境布局的一体化,结果未能收到预定成效,反而影响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实施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咸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单回顾了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分析了造成西咸一体化进展缓慢的问题及其成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得出了西咸一体化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没有形成有实权的独立组织来实施一体化的各项事宜,以及针对主要的原因给出了怎样建立一个权威的组织来加速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油产业的纵向一体化成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弥补自身产业链上的不足,大力发展一体化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石油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的架构发展,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及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纵向一体化战略与石油产业发展的关系。高度垄断的中国石油产业为纵向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又为石油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石油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现状,指出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探讨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8.
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纵向一体化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纵向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可以说有关纵向一体化的理论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企业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复杂性,现在并没有一个关于一体化的统一的理论,将来也不会出现。影响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理论主要有两类: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对纵向一体化进行研究,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就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等,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一体化速度和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基于理论及实践的分析,认为,体制与机制障碍严重牵制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能在一体化制度方面有所创新,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向纵深发展。当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驱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欧洲联盟的一体化发展规模空前,颇为壮观,影响深远,堪称典范。探其原因,在欧盟一体化进程的诸多保障要素中,立法协调发挥了独到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