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勇 《开发研究》1989,(5):25-28
<正> 一、收缩与突变西亚海湾地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劳务市场,外籍劳动力一度高达600多万,占当地劳动力总数的70~80%,承包市场异常繁荣。1987年以后,由于石油价格下跌、石油收入的减少以及两伊战争的影响,海湾国家的承包市场和承包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突变。  相似文献   

2.
<正>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动武 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急于对伊动武,非打这场战争不可,从根本来说,是为了维护美国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即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在美国治理之下的世界和平,从而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单超独霸地位。这是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所极力推行的全球战略。可以说,发动对伊战争,乃是实现美国这个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海湾地区经济交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20世纪末以来日益紧密的能源联系。目前,海湾国家(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加上伊朗和伊拉克)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给来源,中国是海湾国家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双方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性互利,是能源联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存在的经济互补性非常明显,具有通过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潜力。在这种经济互补性基础上,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逐渐形成了海湾地区的石油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和建筑工程服务相交换的基本贸易格局。双方目前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将为双方战略性经贸互利关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为双方的全面关系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东自70年代后成为世界热点,它的局势的发展越来越被世界所瞩目。1987年中东形势的发展曾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对影响中东局势的波斯湾危机、两伊战争、阿以冲突与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做一剖析,提出我们对中东形势的认识及对它未来发展趋勢的看法。一、波斯湾局势的发展趋势1987年是波斯湾局势最激烈动荡的一年。波斯湾局势的发展成为全世界最瞩目的事件之一。一时间,波斯湾出现了近10个国家的70多艘军舰,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战争火药味。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球多地港口都在以处理能力过剩为患时,海湾地区从阿联酋迪拜的杰贝勒阿里港到伊拉克的乌姆盖斯尔港,诸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展开,或正在酝酿之中。据统计,在未来五年内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用于港口建设的资金将超过150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用于物流供应链的建设,对提升海湾地区贸易发展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湾地区港口不仅是中东地区、北非、东非以及印度次大陆的重要枢纽,所服务的市场人口高达20亿,而且还是海湾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 美国在海湾地区有着众所周知的、极其重大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其对该地区实施的政策为世界众多国家所关注。克林顿政府对海湾地区实施的政策重点大体上包括如下内容。一、强硬干预政策海湾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抓住了机遇和资本在海湾地区奉行强硬干预的外交政策,并推行强权政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克林顿政府在外交上奉行“多边主义”国际干预政策,尽管国内财政拮据,但克林顿多次强调仍将继续发挥美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不会忽视其全球义务。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尤其不能放弃或牺牲,必须实施强硬干预政策,以发挥美在该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强化其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博弈出自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在美国重返亚太战背景下,日本就其海洋战略扩张、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牵制中国方面的需要,不断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联系。中国则更加注重与南太平洋岛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战略更能有利于南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冷战继续。世界动荡不安,人类走向何方?直到A十年代,不少国家的人民和明智领导人,开始认识,全人类应该永远告别战争和残杀,告别贫困和愚昧,走向和平,走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个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转折,一个人类最崭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向全世界人民走来。面临着这个新的历史巨潮,一些国家都在重新研究新的世界战略和各自国家的战略重点。日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为什么一些落后国家以及一些民族、宗教纠纷严重的地区,政权不断更迭,局部战…  相似文献   

9.
国际机制不仅影响国家行为体,也影响国家层面之下的非国家行为体,并作用于两类行为体间的互动。作为最为成熟也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一,国际贸易机制一方面通过机制功能作用于国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另一方面施加影响于贸易议题从而刺激国内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无论是机制还是贸易都与国际和平战争研究紧密相关,如"贸易和平论"与"国际制度和平论"。基于国际原因与国内产出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机制如何影响国内政治,特别是影响国内冲突的爆发风险?通过回归断点设计(RDD)与Logit回归分析,1946-2009年之间的国际贸易机制(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及国内武装冲突数据显示,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能够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国内武装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分别控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贸易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贸易机制对各国国内冲突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条件性的混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费开支的两大突出特点纵观海湾之战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军费开支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构上来说,都具有了以往战争不同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新技术广泛运用,直接战费规模扩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如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等大量出现。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大量运  相似文献   

11.
冯硕 《理论观察》2022,(11):78-82
“整体性”范畴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表明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梳理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战争的起源和演变。列宁、毛泽东说明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人类摆脱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指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观的守正创新。考察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为我们在整体和平但局部战争不断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真正永久和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大部分时光,人类是在争夺、战争、对抗和战争恐惧中度过的。冷战结束以后,人们期盼着21世纪能是一个祥和安宁的世纪,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文明新时代。但科索沃战争却把人们从憧憬的梦幻中惊醒。不少人在思索,即将来临的21世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和平,还是战争?一、当代高技术对国际战争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影响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当代高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冷战后新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国际斗争激化的结果。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沙梓 《上海国资》2005,(9):14-16
G股实施完股改方案便大幅下跌的事实不禁让人再次怀疑本轮行情是反转的主流判断9月10日,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各自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此举也意味着围绕股权分置改革所进行的战争终于全面爆发。之所以用战争来形容此轮股权分置改革,是因为此次股改本质上就是一次利益之战、权益之争,因而会引发不同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激烈博弈;其次是因为此次股改时间跨度极长,将延续至2009年才有可能最后完成,因此决非战斗或战役可以形容;最后,股改的全面铺开意味着试点之箭现在已成为万箭齐发。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的国内武装冲突不断涌现,在一国武装部队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爆发的"新战争"中,武装组织的暴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针对乌干达的国内冲突和上帝抵抗军的暴行,国际刑事法院以战争罪、反人类罪为由,指控科尼等五名上帝抵抗军领导人。但国际刑事法院的介入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正义理念与逻辑的冲突、政治观与法律观的矛盾、外界对其干预条件与法律效力的质疑。这些都凸显了西方与非洲地方之间不同治理价值观与规范的冲突、国际刑事法院的偏见与双重标准、缺乏对和平进程与儿童保护的重视等因素。鉴于当地人对和解与安全的渴望远远高于对正义与惩罚的追求,解决乌干达北部地区冲突和上帝抵抗军问题,仅依靠国际法的惩罚与威慑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平衡各方利益。这包括重视当地的司法方式和冲突解决实践,重视武装冲突解决的参与进程,大力支持和促进乌干达北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加强对非洲地区的和平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际教科文     
《重庆与世界》2017,(30):93-93
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宣告:“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今年和平日的主题是:共创和平:让人人享有尊重、安全和尊严.  相似文献   

16.
一、战争的目的和需求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一切。战争,作为人类生存发展无法回避的一道门槛,也受到冲击、发生了变化。冷战后短短的十几年里,在海湾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高技术战争。不是冤家不聚首,两次战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和未来一段时期,应对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摩擦,处理台湾问题及各种国内分离主义,妥善处置涉及中国的多种主权纠纷,保护日益扩大的中国海外利益,承担合适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义务,既是新时期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面临的五大任务,也是外交工作和整个中国对外关系领域的重大使命。解决这些挑战及麻烦,不光需要军事投入,也要求有新的观念和制度安排,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不同行为体之间更好的配合。要使和平崛起阶段的中国国家安全获得更好的保证,必须统筹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获得社会公众的更多理解。超越狭隘的军事斗争思维和框架,从广义上理解中国作为世界新兴大国的国家安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五十年里,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甲午战败和抗战胜利并非偶然。本文通过对导致战争不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从正反两方面去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民族进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庞伟  王新和 《魅力中国》2010,(21):124-125
2010年3月26日,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韩有争议海域值勤时发生爆炸而沉没,46名韩国船员因此丧生。经过联合调查团调查,最终结论5月20正式公布。其妥善解决关系到朝、韩两国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六方会谈”框架能否继续向着朝鲜无核化的方向发展,关系到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双方是否能早日签订“和平协定”,世界和平才是联合国解决一切的终极目标。但是,此事件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除了朝、韩两国外,还涉及中、美、日、俄等大国的利益,从而决定了“天安”号事件的解决过程必然伴随着大国的博弈。本文探讨各个国家对此的态度以及对这一问题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即全球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