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的放宽,现有外债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二线"和"一线"两个外债管理方案及其实现条件、管理效果的分析,提出对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实行"一线"管理的中期政策调整方案,其对外负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放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不合理的资金以外债形式流入,现行外债管理政策对外资企业债务性资金流入设置了两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在外债登记环节要求企业借债金额小超过"投注差";第二道门槛"是在外债结汇环节实行"支付结汇"制度.从政策设计的角度看,考虑得较为周全,但在实际执行中,目前这两项管理制度都存在一定缺陷.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超  马昀 《金融研究》2012,(4):84-97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党的"十三大"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精神,加强外债管理,促进外资引进,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于1987年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联合召开了"外债管理研讨会".会议联系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管理外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就我国的外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然鼓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形成一定的人民币外债规模.但是,现阶段人民币外债尚未有较为明确的管理办法,对于人民币外债应如何管理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文章提出要完善人民币外债管理的法律法规顶层设计;建立适合人民币外债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相关配套措施要进行必要的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傅光明 《财政监督》2003,(10):35-35
一、政府外债信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政府外债是指以政府为债务人,与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居民个人以及国际机构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吸收和利用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借用外债过程中,如何完善外债诚信制度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借用外债诚信不足,表现借用资金时什么条件都答应,什么条件都具备;到了还款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突出的就是资金偿还不及时,地方政府采取了扣款的形式,严重影响了财政收支平衡。外债诚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借用外债诚信差,急于求成追求政绩而盲目借用外债。有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政绩,脱离实际大上项目和工程,不惜一切手段借款,结果使得借款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外债持续增长影响顺差的调整,而逾期外债大量长期滞留于境内极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如何应对逾期外债带来的一系列瓶颈,如何确保外债资金合理有序流动,已成为我国外债管理面临的课题.本文将以湖南省逾期外债情况作为实证,对逾期外债的不利因素、成因和应对措施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一)外债流入规模难以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外贷款,应当报外汇管理机关备案。"除此以外,没有对外债作出任何限制。《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第18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举借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应当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内。在差额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举借外债。超出差额的,须经原审批部门重新核定项目总投资。"投注差的管理减缓了外债增长速度,但由于外国投资者可以利用提高投资总额来扩大投注差,因此该政策规定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外债流入规模。  相似文献   

9.
一、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一)外债流入规模难以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外贷款,应当报外汇管理机关备案."除此以外,没有对外债作出任何限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外债资金流动性强,且使用不当容易形成债务负担,故我国对外债实行较为严格的规模控制,并根据债务人性质和资金流出不确定性程度分为企业外债、银行外债和主权外债三种类型分别实施不同的登记管理。本文分析了这种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境外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中,常常会有融入外币资金的需求,由此产生外债风险敞口。企业在通过各种衍生工具来管理外债风险敞口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外债以及外债风险管理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避免财务报表因为汇率波动而“大起大落”。鉴于此,厘清外债风险管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不同风险管理方式可选用的套期会计类型,明确运用外债套期会计时的注意事项,有助于企业将外汇风险管理活动以恰当的方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中,降低汇兑损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控制外债规模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1988年对沿海地区的对外短期借款实行余额管理办法.最近又提出改中长期外债指标管理为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的改革设想.不论采取上述哪一种措施.都涉及到外债总量问题。笔者认为,要确定我国的外债总量和分析外债承受能力,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方法,计算三个比率:(1)外债偿债率,即将我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2)外债债务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3)外债负债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但基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上述的计算方法是否也适用于确定各省外债规模及作为考核外债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不仅关系到各省能否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稳健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按时履约归还外债本息.维护我国对外信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外债的外汇管理和统计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从外债、审慎监管、宏观微观等相关基础概念出发,梳理本轮外债改革的步骤、手段,以求达到理解领会外债改革整体思路的目的.最终旨在点明改革思路,使外债相关工作沿着改革大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外债管理,外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限制,外债结构方面也保持较为合理,总体上看来国家的外债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外债风险已初见端倪.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外债监管以及外债监管制度的基本阐述,进一步分析我国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债监管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实物形式的外债一般包括贸易融资、外汇租赁和出口信贷等金融行为形式外债也是以货币进行计价,但外债的流入以货物的报关进口为“提款”,外债的偿付一般是以货币形态进行支付,因此其流入、流出形态不同,而且同时具有贸易性和融资性,较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和货币形态外债来说,有其特殊性,相对于货币形态外债的管理而言,更具复杂性。本文拟就外债登记、还本付息方面,对实物形态外债的流入、流出的外汇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02年中国的外债情况,外债管理的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示线,但存在的问题仍不能忽视.针对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的使用效率低下、汇兑损失风险加大等多方面问题提出改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对实物形态外债管理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外汇资金的长期大量流入已经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对其中短期外汇资金流入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外汇流出量监测的需要,在长期外债、短期外债之下设计了"动态可付汇"监测指标,并提出了引导外汇资本进入实体领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外债的替代作用与追加作用外债和内资是使一国投资增加和收入增加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所谓内资即通常所说的国民储蓄,而外债则是对非当地居民存在制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就外债和内资的关系而言,有两种情形:一是外债对内资的追加,一是外债对内资的替代。追加作用是指当外债流入时,内资投资并未因此减少,因而使国内可供投资的资本得到了等量增加;替代作用是指当外债流入时,内资投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因而一定量外债的借入并未使得国内可供投资的资本得到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何娟文  胡琼 《征信》2016,(5):56-61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反映一国历史经济实力和政治理念的指标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一国未来发展潜力、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较少,这就导致经济繁荣时评级被高估而经济衰退时评级被低估.为了解决指标重复和指标欠缺的问题,应该将经济发展水平变量指标剔除,将人均收入、实际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外债、违约历史变量等指标保留下来,同时将短期外债、外债还本付息额、财政余额、经常账户余额、出口增长率变量等指标加入新建指标体系.选择这10个指标来评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更为符合经济原理和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自主举借外债。2003年以前,外资企业对外借债规模基本不受控制;《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外资企业外债规模主要受"投注差"限制。虽然有了一定限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尤其是短期外债规模增势强劲,外债余额占比逐年上升,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