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资产价格波动、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基于2000~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2000~2008年第2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依据理论的推导,采用Johansen协整关系,对全样本进行协整检验,并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得出结论:短期来说,居民收入升高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互为Granger因果。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国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反向也成立;通过协整检验回归可知,居民收入与价格消费指数的变化,仍然是我国居民消费最有力的解释原因,我国资产市场存在一定的财富效应,但是效果很微弱;股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迅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滞后且持久。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经验的实证检验:1998-2006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分析了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传导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我国1998-2006年的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ECM),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两者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来说,房屋价格上涨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房地产价格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对居民消费存在正效应,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财富效应。因此,必须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态势,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是金融助推共享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检验了财富差距扩大对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富差距越大地区的居民面临金融排斥的比率也越高,财富差距对以投资类金融排斥和融资类金融排斥衡量的细分金融排斥指标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大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富差距对贫穷、低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居民的金融排斥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角,为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排斥和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房价收入比与家庭消费——基于房产财富效应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和计算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房价收入比对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房价收入比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拥有大小产权房和不同收入阶层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高时家庭消费水平也相应较高,但房价收入比高却显著降低了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弹性;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效应受房价收入比高的弱化影响更小,拥有大产权比小产权房更能抵御房价收入比高对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弱化影响,高收入家庭的抵御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讨论了中国中青年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财富效应";人力资本风险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替代效应";房产对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中年家庭没有"挤出效应";综合考察中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年龄效应",但细分年龄段后发现,中年家庭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而青年家庭的"年龄效应"并不显著;家庭财富促进了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具有医疗保险、商业储蓄保险的中青年家庭更可能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13—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从各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西部受影响程度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这种影响还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在门槛临界值前后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进一步从空间角度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皆显著.本文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稳定增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家庭固定资产、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城镇家庭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4,(3)
基于详实的微观家户数据,本文首次区分和比较了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住房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细致考察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住房资产主要呈现出消费品属性,只存在微弱的"资产效应",且不存在"财富效应"。这个结论对于拥有大产权房和二套房的家庭同样成立。因此,住房价格上涨无助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相反,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具有明显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同时,其"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自我雇佣的家庭中,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了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并缓解了家庭流动性约束。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引导资金进入生产性部门、发展房地产金融并积极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3)
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研究中得到佐证,在住房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讨论贷款购房带来的还贷经济压力是否抑制了房产"财富效应",在我国特有的消费文化和居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刺激国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引入购房方式相关变量后对房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再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住房"财富效应"广泛存在,是否持有住房、住房套数和住房价值对家庭消费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脱离购房方式,单一考虑住房"财富效应"不尽准确,在考虑了购房方式和待偿房款额变量后,发现贷款购房方式缓解了家庭预算约束,待偿房款额对住房"财富效应"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房奴效应"对于住房"财富效应"具有一定的削弱,但不足以抵消住房价值提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住房支出、住房价格、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增长——兼论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关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上看,从住房支出和财富效应的综合角度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构造一个包括住房支出、资产及其财富效应、可支配收入和利率的消费函数。实证分析表明,住房支出等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较大,住房支出的比例与居民消费的增长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资产呈现较弱的负财富效应。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有效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解决居民消费不平等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一个手段。本文利用2015—2019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其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基准回归和RIF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但现阶段却加剧了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传导机制检验我们发现,流动性约束机制和支付便利机制的不均衡与不完善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协助通讯和互联网相关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要有意识地将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向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改善支付便利性来降低居民消费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Obstfeld(1994)模型中引入财富效应,本文考察了金融开放、财富积累、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财富效应,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复杂。面对相同的技术和偏好冲击,各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而且,金融一体化具有不同的增长效应:对于居民比较耐心的国家来讲,金融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对于居民不够耐心的国家来讲,金融开放减缓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与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1年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以我国1994年至2011年的最新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房价变化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样本区间划分为三段,分别研究了新住房制度雏形建立以来、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以及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言,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三段时期都呈正向但较微弱;房价促进消费的效应在长期要大于短期,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渐强的态势;对于金融危机以来的样本区间,基于Bootstrap方法对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短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以及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证等角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国的中、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农村地区明显强于城镇地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应继续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治理和风险监管,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环境;引导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促进中国居民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住宅业泡沫及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5年为分界点,我国住宅业投资和住宅价格发生了结构性突变:从2005年起,我国住宅业投资不仅波动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泡沫;住房价格脱离一般商品独立运行、加速上涨并剧烈波动;住宅不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更具投资性甚至投机性的金融资产,具有向左上的供求趋势线。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住房价格的加速上涨使得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并超过40%的国际警戒线,房价上涨及其所带来的泡沫不仅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