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构分析:1985—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或收入来源的具体解析,依据收入来源差异系数,认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与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差异程度.文章提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核心或本质不是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乡村居民收入过低.从目前来看,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是乡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乡村居民原有优势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相对优势的逐步丧失.文章提出的对策是努力保持现有优势收入来源的优势,发掘、培养新的优势收入来源,同时要缩小城乡转移性收入来源的差距,并需要国家扭转偏重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布均呈钟形分布特征。模拟估计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布均服从以家庭户数占比最高收入组中值为期望值的正态分布,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方差不断提高,收入分布曲线趋于平缓,但近年来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抑制了城乡居民收入方差扩大趋势和收入分布曲线的扁平化倾向。同时,城乡居民跨年度平均收入分布也服从家庭户数平均占比最高收入组中值为期望值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并将空间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中,对1978—2009年期间中国省际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分布演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性看,中国省际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正逐步固化和深化,多俱乐部收敛特征明显、贫困陷阱问题日益突出;从空间动态性看,近邻效应对省际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分布演进存在一定影响,多数省份的工资收入水平向邻区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演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7983亿元,增长了109.8倍;人均GDP由379元增加到29534元,增长了77.9倍。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过高的居民收入差距阻碍了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这种收入差距问题,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课题组于2010年年初在全国29个省市区对2009年居民收入抽样问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高的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拥有党员或干部身份等政治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城市垄断行业收入高于竞争性行业,就业单位所有制性质不同,对收入回报的影响较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家庭带来了较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破除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分析这段时期内的分配制度,对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迁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谐演进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镇居民在1984年、1992年和2002年,农村居民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分别为各自的收入分配制度有效性变迁的拐点年份,在这些年份国家制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对于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改变性的影响;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谐演进的区间介于维持不破坏公平存在的“和”与维持效率得以发展的“谐”这两个“阀值”之间;制度的一般性、确定性、开放性、人本性和预见性为保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谐演进的约束性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1990~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FDI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将全国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数据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符合"倒U假说",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FDI却存在"U"形关系,FDI滞后一期的影响不显著。(2)从地区数据来看,FDI除对东北和华东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有负影响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均为正;华东、东北地区FDI与城乡居民收入存在"U"形关系,华北地区则存在倒"U"关系;FDI滞后一期只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3)FDI通过产业结构对缩小华东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影响外,对其他地区均有正向影响;FDI通过人力资本对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地区不显著,对其他地区均表现为正向影响。(4)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FDI通过外贸依存度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促进作用,对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则有抑制作用;华北和西南地区FDI通过交通运输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面影响,但西南地区未通过检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运用微观计量的方法对1988-1999年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的变动情况进行分解,以定量地分析各种因素--人群禀赋和参数结构对收入分布差别的影响,同时对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作出评估.结论表明,工资或所得方程的参数结构对收入分布的影响很大,其中省份和人力资本变量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群不可观察特征之分布的变化对收入分布的影响不大.教育选择方程参数的改变对收入分布的影响非常大,其次是参与选择方程行为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显著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控制了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应该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核心影响因素筛选模型,筛选出1991—2009年和1991—2013年两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对比,挖掘了不同时段核心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GDP比例始终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新增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建构一个包括农业和非农业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过程中二元性的关键作用.遵照布吉尼翁和莫里森的作法,使用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二元性的指标.协整分析表明,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存在明显的反方向变化.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8.25%的调整力度使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二元性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成因. 相似文献
15.
以多元线性回归为手段,文章分析与度量了广西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的产出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而第一产业的产出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居民收入有较大的贡献。在理论上论证了通过农业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性,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全面渗透,创新的范式由此发生了转变,数字创新的出现为重塑当前创新发展经济体系、深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契机。本文从协同理论视角,在理论上探究了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理,进一步地运用2013—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决定经济发展质量,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联系密切,二者间存在较高的匹配度;第二,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中国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多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状态,地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创新长期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中国各地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结合空间区位视角发现,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以邻为善”与“以邻为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数字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演进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全面掌握各地区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巨大的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显示,来自于财政的转移性收入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反而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助推器。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扭转当前的局面并使得财政转移性支出角色回归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收集到1978~2012年内蒙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及其对应的收入差距系数,基于ARIMA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定量分析,并预测"十二五"时期未来几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同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己见,帮助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浙江省区域经济人均收入数据,采用核密度函数和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人均收入分布特征有别于全国或省区层面上的收入分布特征:浙江区域收入分布整体上呈现单峰、偏态的分布形态,且区域间收入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区域间的状态转移矩阵显示,收入状态的流动性较低,仅在相邻的状态之间转移,难以实现状态问跨越式转移.在经济的长期收入均衡状态中,收入分布分散于四种类型状态空间,其中,不发达地区将占主要比重,不会出现区域经济趋同现象,收入差距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