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冬铃 《消费导刊》2009,(18):99-99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即只有在企业消耗掉的实物资产能够得到补偿以后,才能进行收益的分配。在这种概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应以重置成本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这可以从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运用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主要运用与体现,同时结合案例论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起到预防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正确理解与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和处理过程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是针对一些外在或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运用判断、估计时,要采取的一种处理态度,以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和处理过程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是针对一些外在或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运用判断、估计时,要采取的一种处理态度,以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6.
吴凯晶 《北方经贸》2004,(12):49-50,55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 ,为有关各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风险的加剧,企业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的增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采用会计估计方法来预计损失或收益。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将成为必然。但是谨慎性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会计实务中只有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谨慎性原别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但同时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谨慎性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伟立  黄芳 《商场现代化》2008,(10):372-373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文章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恒广 《商场现代化》2010,(19):142-142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及实务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避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肖斌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134-135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对其实际应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 ,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 ,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 ,只确认损失。  相似文献   

16.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近年来,随着企业会计的迅速发展,由于企业会计存在人为操作空间比较大的现实问题,企业会计中出现了很多漏洞。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企业管理者加强了对企业会计的管理。只有真正运用了谨慎性这一原则,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财务,帮助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得到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逐渐增大。因此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则,加强会计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红蕊 《商场现代化》2007,(19):380-381
<正>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谨慎性原则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项会计核算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也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因此,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着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客观公允揭示的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在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中职业判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