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2年7月30日,白酒巨鳄茅台正式进军葡萄酒行业,组建了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在当时外行业资本纷纷进入葡萄酒业的大背景下,茅台这一成功的白酒企业将会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到底白酒的成功运作经验能否复制到葡萄酒上来;昌黎茅台葡萄酒厂能否为茅台集团带来他们所预想的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经销商说     
《糖烟酒周刊》2005,(4):B004-B004
葡萄酒新标准执行力度有多大,白酒企业要摆脱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3):30-30
在结束了对江西葡萄酒市场的调查之后,这一站我们来到了东北,来感受一下“北国风光”。东北是我国山葡萄酒的主要产区,也是低价酒的一个大本营。吉林的长白山地区是野生山葡萄的主产区,以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东北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吉林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00余家,占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东北葡萄酒市场形成了以吉林为中心,辐射黑、辽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3):90-91
近期常有读者朋友给本刊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进口葡萄酒的相关事宜,2006年,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到了14%,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商引进进口产品。一个走进来,一个走出去,彼此对对方的世界都是向往而又不熟悉的。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此系列专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士针对中国酒商在选择合作伙伴、进出口产品等实际操作环节上的常见问题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4):84-85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葡萄酒企业争夺的重点地区,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早形成的葡萄酒饮用氛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战略核心市场,诸多地级市的葡萄酒消费量也相当可观。近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升温,浙江市场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7.
朱茜 《商》2014,(12):234-234
在经济整体下探、国家政策严厉的双重因素的背景下,酒水行业在2013年走得异常艰难。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基于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背景、特点,进一步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产量和进口总量以及造成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原因,从而思考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4,(24):19-20
从2002年开始,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株连,山葡萄酒市场一路狂跌,直到现在仍未能走出困境。从2002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针对山葡萄酒的市场状况,我刊组织过多次报道,主题分别为假冒伪劣带来的忧患,山葡萄酒如何安身立命等。近期,本刊记者再次来到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山葡萄酒企业采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9.
唐文龙 《大经贸》2007,(2):44-45
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张裕的决策者就已经意识到了在一个逐渐开放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葡萄酒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葡萄酒消费热潮,业内竞争者纷纷加大市场投入抢夺对方市场份额,而众多业外资本的对于葡萄酒的“追捧”也使得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正是在这一市场竞争态势之中。张裕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重拳组合,试图铺就百年企业的品牌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4,(45):22-23
成都是一个充满了诱惑与竞争的城市,其葡萄酒的年消费量居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成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令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暗喜,将其定为主要的销售区域。记者近日对成都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这个能够将千吨万吨的葡萄酒尽情挥洒的天府花园,以长城品牌为主导,蕴涵着无尽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进口葡萄酒的进攻浪潮中,卡斯特来了,并且来势凶猛。 作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制造企业,中国业界对卡斯特的名字并不陌生。2001年,卡斯特与张裕合资成立了张裕&;#183;卡斯特酒庄,目前,“张裕&;#183;卡斯特”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代表品牌,“卡斯特”亦随着这一品牌的扩张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业界思维中形成了高端、专业的印象。不过,卡斯特的此番到来并没有沿用其原有策略,而是直接将多款原装进口葡萄酒提供到中国市场。业界人士分析,卡斯特对高端葡萄酒市场必将带来重大冲击,很有可能改变高端葡萄酒市场的现有格局。 卡斯特的进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在经历多年的鱼龙混杂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品牌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4,(33):A032-A033
有些专家对我国葡萄酒行业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既缺少真正大众化的产品,又缺少有个性的高端酒品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葡萄酒厂商对市场细分的不够。本刊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主题是“中国葡萄酒细分时代即将到来”,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产品同质化已经成为我国葡萄酒市场最严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进口酒关税下调、新国标的推行,中国葡萄酒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伴随着这一进程,行业发展也具有了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已经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新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酒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品牌、不同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保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29-130
通过分析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品牌分布现状,揭示了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东强西弱"的分割局面;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剖析,提出我国葡萄酒企业只有重视品牌营销和运用合理的科学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本支持的二、三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低端产品将被边缘化。此外,短期内进口产品的冲击有限,给了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数字     
《糖烟酒周刊》2007,(37):24
葡萄酒前三季利润总额为8.5亿元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葡萄酒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状态。据中国葡萄酒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葡萄酒行业利润总额为8.5亿元,同比增长33.83%。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今年,我国葡萄酒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仅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就实现产量17.079482千升,同比增长12.2%。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7,(32):74-75
国内几个葡萄酒企业的割据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很晚;二是以前国内葡萄酒容量有限:三是以国企作为背景,依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郭其昌 《糖烟酒周刊》2004,(36):A002-A002
目前,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因为没有质量分等的机制,消费者购买国产葡萄酒时不能辨别售价与实际产品价值,导致质量与定价和售价不衔接,企业随意订价和销售。我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等是两个——一个是合格,另一个是不合格。在合格的葡萄酒里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根据质量区分等级的科学方法。因此,企业不  相似文献   

19.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8):74-75
浙江葡萄酒市场的年消费量超过10亿元(以厂价计),作为葡萄酒主销区之一.历来是众企业必争之地。但要想在已经形成了王朝、成龙等强势品牌的地盘上打开缺口,绝非易事。华东葡萄酒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强势品牌.仅在青岛一个地区就可实现超亿元销售额,令其位列囤内葡萄酒企业前十强。2005年,华东葡萄酒提出了分步骤实施的“全国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7):60-62
在葡萄酒的消费淡季,我们却惊奇和欣喜的看到东北葡萄酒企业的大力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积蓄力量的东北正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卷土重来,寻求市场的重新布局,其中唱主角的就是东北山葡萄酒的两大代表性企业:通化股份和长白山。 新华联重组通化股份,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架构分布初露端倪,喜庆红和喜庆干红在婚宴市场酝酿红色风暴,超级爽口的绿色旋风为今夏带来一丝凉意,“红与绿”主题促销活动掀起了通化股份夏季推广的帷幕;长白山酒业梅河、蛟河基地的分立、高端冰山葡萄酒的上市、新的招商思路和营销策略的出台,印证了长白山总裁张传海的那句话:“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 此次山葡萄酒两大龙头企业再度发力,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别。从产品线来看,两家企业都保留了山葡萄酒产品,但在此基础上,通化股份推出了1959国宴用酒、高级干红2000等中高档产品,长白山推出了洋姑娘、五味子、窖藏系列干红,而且两家企业都运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出了冰酒。从营销模式来看,通化股份的“红与绿”促销,长白山发力政务、商务用酒以及红酒俱乐部营销,都为山葡萄酒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山葡萄酒企业爆发能否启动市场的新纪元,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