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航天育种事业。航天育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新型育种形态,产出"太空种子"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2.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3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经居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3.
水稻亩产六七百公斤已较罕见,然而福建省航天育种超级稻“Ⅱ优航一号”却创下了干谷亩产 971.9 公斤、湿谷亩产1191.9 公斤的奇迹。 据悉,“Ⅱ优航一号”是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将 "明恢八六 "等三个杂交稻恢复系种子送上太空产生有益变异,并将回收的种子在福州、上杭、南靖、云南永胜及海南三亚等不同生态地点种植,进行穿梭选择出的两个新组合之一。“Ⅱ优航一号”在尤溪的 101 亩示范片,百亩平均亩产干谷 928.3公斤,最高干谷亩产达 971.9 公斤,湿谷亩产 1191.9 公斤,创超级再生稻问世以来亩产最高纪录。 日前,国家农业部科教司陈明世副司…  相似文献   

4.
日前,随着免费成功搭载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遨游太空15天后返回地面的1500克小麦的交付,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超级小麦航天辐射育种项目全面启动。航天育种指利用太空环境的高真空、微重力、强磁场、核辐射等综合因素的诱变作用,诱导植物产生遗传变异,从而选育新品种。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是我省唯一专门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的科研所,曾先后四次组织全省会员单位,搭载小麦、水稻、大豆等50多个作物新品种上天。其中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分院最近培育成功受太空环境诱变而发生基因变异的番茄新品种。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蔬菜品种。该院的副研究员郭亚华说,耗时7年半培育成功的这个新品种被命名为“宇番一号番茄”,与它的前身相比,在品质和产量等方面产生了可喜变化。研究人员于1992年将番茄品种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为期8天的太空遨游,试图使其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产生遗传基因变异。此前,我国曾利用航天技术相继培育成功水稻、小麦等两种粮食作物新品种。郭亚华说,番茄种子随卫星返回地面后,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种…  相似文献   

6.
据《石家庄日报》报道,太空小麦是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培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经太空辐射突变后连续多年选育而成。2002年4月,第一批太空小麦种子在栾城县“安家落户”开始试种繁育。 栾城县农业开发中心负责人安世禄说,他们共引进“神舟一号”和“太空十七”两个太空小麦品种,经过两年的培  相似文献   

7.
“神舟八号”飞船11月17日返回,又一次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自1987年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的第25次种子空间飞行航天育种试验,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总数达到110个。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装置,通过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种子产生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过程.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我国通过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第一个芝麻新品种——“航天芝麻1号”,被一家上市公司以100万元买断了生产和全国经营权。 1996年,油料所选送的芝麻搭载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上天,在太空高真空、微重力、弱地磁以及强烈的高能粒子辐射等环境下,芝麻获得了在地球上难以得到的一  相似文献   

10.
从9月7日召开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了解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在中国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据了解,今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研究》2007,(3):37-37
西南大学利用水稻分子育种技术.成功育成西农优1号、西农优2号、西农优7号、西农优30号、富优1号5个耐旱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新品种通过了专家评审,相关科技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从2001年起,引进了福建省选育的“特优航1号”进行多点试验试种,后又相继引进了高产的“中浙优1号”、“浙101”等航天育种水稻进行试验种植。与传统水稻相比,航天杂交稻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优点,亩产可达600公斤到800公斤的超级水稻标准。航天杂交稻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与良好的口感,其米质透明,颗粒饱满。经过5年的试验、示范、审定和推广,“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航天36”、“浙101”等航天育种的优质稻,今年已经在温州市大量推广,种植面积近.16万亩。它将与传统稻米、东北大米和泰国香米“争宠”百姓餐桌。  相似文献   

13.
正太空农业(Space Agriculture)是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以后,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是利用卫星或高空气球携带搭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虫等样品,在太空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作用下,诱发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快速有效地选育新品种的空间诱变育种的高新技术。2016年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展示了太空育种新品种,对市民进行了太空农业科普。比如,现场展示  相似文献   

14.
尽管具有周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等特点的航天育种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是仍有不少农民对种植这种 "太空里培育出来的种子 "心存疑虑,航天育种的普及还有待时日。第五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 15 日至 21 日在长春市举行。记者在航天育种的大棚前看到,这里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在争睹 "太空里培育出来的种子 "。"从太空里带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产品个头大,产量高,还不爱生病呢!"一位参观者说。这次农博会上展出的航天育种品种一共 10 个种类,40 个品种。长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李黄丽说:"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从2001年起,引进了福建省选育的“特优航1号”进行多点试验试种,后又相继引进了高产的“中浙优1号”、“浙101”等航天育种水稻进行试验种植。与传统水稻相比,航天杂交稻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优点,亩产可达600kg到800kg的超级水稻标准。航天杂交稻还有着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油行业“领头羊”中粮福临门与中国航天基金会11月8日在京举行签约仪式,宣告双方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双方的航天合作战略中,包括航天育种项目,将搭载中粮的粮食种子飞上太空,培育新品种,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顾问》2009,(9):11-11
航天育种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最早进入太空的是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子,最近几年已开始搭载少数园林植物种子。“神州七号”宇宙飞船搭载了三峡“鸽子树”,三清山秀丽槭、青钱柳等濒危植物,大连普兰店千年古莲种,  相似文献   

18.
航天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闵行区马桥镇政府合作组建的集科研、生产、科普于一体的非营利性的农业研究机构。未来5年内,“中心”将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玉米、小麦、大麦、大豆、蔬菜、花卉等多种植物种子和食用菌种,选育“太空蔬菜、水果、花卉、水稻、食用菌”,最终组建以航天育种工程中心、太空品种制种基地、太空品种展示中心以及太空产品加工中心为核心的航天育种及产业化园区,构建以太空果品、蔬菜、食用菌、花卉及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航芝一号是农业部“九五作物航天技术育种”重点研究成果。2002年通过国家芝麻区试,200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由丰乐种业开发。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期就农业推广应用高新技术问题 ,对广昌农村作了一些调查 ,颇有启示 :一、成功的实践近年来 ,广昌县委、县政府对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非常重视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1 .白莲太空诱变育种。通芯白莲是广昌县的传统特色产品 ,以其色白、粒大、药用价值高、营养丰富等特点享誉海内外。为解决白莲亩产低的问题 ,自 1 994年以来 ,广昌县白莲太空诱变育种列入国家 863高科技计划。白莲种子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 ,接受宇宙射线和空间重粒子辐射产生变异后 ,送回地面经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白莲新品种 ,号称太空莲。太空莲具有花多、蓬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