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忻 《商业研究》2006,(22):115-117
政府型风险投资公司在其商业化运作过程中,偏离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一社会目标,从环境、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与行业三个方面分析风险投资机构偏离传统风险投资行为的原因,造成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行为保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采用商业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具有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谈毅  杜雪川 《财经论丛》2015,(10):41-47
运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5316条风险投资数据,以欧美国家市场联合投资的动机为参考,结合中国的法律、政策、文化环境研究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参与联合投资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融资规模大、外资机构参与以及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出于规避风险和整合资源的考虑较倾向于采用联合投资方式;获利期阶段项目的投资,则出于IPO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联合投资。这表明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联合投资的动机与欧美国家相比,会受到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一项高度本土化的行为,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风投机构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远距离的跨境投资。这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考察跨境风险投资的动因,即为什么本土化特征如此明显的风险资本开始热衷于进行跨越国境的远距离投资。尽管相关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但已迅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国家环境因素、社会网络和风投机构主体因素三个层次,对风险投资国际化影响因素的最新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建良  濮江 《财贸研究》2004,15(3):73-75
风险投资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合理预期高收益和合理控制高风险”。由此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不是人们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高成长的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或“风险企业” ;国内争论颇多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并没有本质不同 ,此种译名之争 ,其实强调的是各自不同的侧面 ;为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以过低的上市标准来设计、推出创业板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发展模式是值得分析和探讨的,美国风险投资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在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时应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及应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便使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尽快成为科技产业的“孵化器”,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是契约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交易契约设计的最基本原因。目前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的不确定性 ,认为信息缺口是因人们对某种专业知识的缺乏。在风险投资契约过程中 ,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并不是自然技术的外生不确定性 ,而是人力资本的内生不确定性 ,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退出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的契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应分段进行并设计好剩余索取权分配与剩余控制权安排等契约条款。  相似文献   

7.
金永红  奚玉芹 《商业研究》2006,23(18):169-172
联合投资是风险投资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投资方式,但由于风险投资家进行联合投资的动机和目的较为复杂,而且实证数据难以获得,因此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问题的研究较少。在对风险投资中的联合投资问题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联合投资的动因、原则和作用作了一些定性的归纳,联合投资的主要动因为决策共享及优势互补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靳景玉 《商业研究》2005,(24):52-55
随着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我国风险投资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对风险投资系统结构的分析,揭示了风险投资系统结构由风险投资要素子系统、风险投资主体子系统、风险投资客体子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熊季霞  高波 《商业研究》2005,(22):20-23
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中大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与行为选择是否妥当,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关系极大。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发展初期尤其应该强化政府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风险投资只能引导,不能作为主要投资主体,政府主办风险投资不符合市场经济以及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律。现阶段我国政府主要应当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全面加强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制度供给,为风险投资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风险资本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的确定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企业或者其部分股份能否高价出售 ,让风险资本带着丰厚的利润退出是风险投资的关键。风险资本退出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何时退出和怎样退出 ,即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问题。理论上 ,风险投资周期由项目边际增加值和项目边际成本共同确定。实际上 ,风险资本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还受到风险企业其他投资者、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资本家的管理能力、预先签定的投资协议和市场形势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创业投资具有其风险特点,创业投资的风险特点决定了它的期权特征,创业投资家在创业投资决策中广泛运用实物期权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损失和防范风险,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创业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德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加  徐祥柱 《商业研究》2002,(22):142-145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以IPO和并购为主 ,而德国风险投资主要以股票回购退出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板市场的发达度不同、投资主体的不同、投入创业阶段的不同和激励机制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3.
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特征及其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在风险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专有性及专用性三大特征。基于此,风险企业设计的激励机制应不同于一般企业,如赋予风险企业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采用具有期权性质的分期投资方式以及追求良好的声誉效应等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美、日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军 《商业研究》2003,(15):175-178
美、日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不同,导致两国风险投资发展效果迥异。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以有限合伙制为其主流组织形式,有发达的私人权宜资本市场和二板市场作为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的渠道,并且也形成了适宜于风险投资发展的人才和文化环境。而日本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二板市场状况和文化环境等条件都难与风险投资发展的内在要求相适应。我国目前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对美、日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分析能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的期权定义中引出实物期权的概念,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得出实物期权的定价公式。通过计算风险投资项目中实物期权的价值,比较含有实物期权的风险投资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的价值,可以看出在风险投资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思想,对风险投资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及对风险资本的保值增值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荷芬 《商业研究》2005,(2):30-32,37
20世纪 90年代发展得欣欣向荣的创业资本遭遇重挫 ,进入了发展的持续低迷期。学术界在肯定创业资本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需求和管理需求、化解和规避创业企业风险的同时 ,对创业资本这一制度商品本身不断凸显的缺陷也展开了多方面综合大量文献的分析 ,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风险资本支持下的中小企业成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大企业和成熟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持续成长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缺乏外部金融资本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制约。成熟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是依靠运作良好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来获得创新动力的,而目前在中国,这只是一个理想的规划,尚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环境。因此,本文拟重点分析风险资本支持下的中小企业成长的特征,提出强化我国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互动的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中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的目的都是实现收益最大化。融资契约收益的分配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家的努力水平,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投资收益。因此,只有从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两个角度分析风险投资中的最优契约安排,才能给出最优契约安排的选择区间。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过程中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风险投资的退出存在风险,但风险并非仅存在退出这一个阶段,从选择投资项目开始就存在风险。从风险投资的项目选择、风险资本注入企业后的管理、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四个方面来阐述对风险投资退出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勾永尧  王发钱 《中国市场》2009,(19):125-126
风险投资家在整个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投资者通过显性契约来激励约束风险投资家,然而创业投资的报酬分配机制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它未能使投资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为了弥补报酬激励合同的不完备性,有必要通过起着隐性激励作用的声誉机制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