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 《大众商务》2010,(3):34-35
安徽籍的王玉明在南京打工已经有15年了,除了日常的打工工作外,业余时间他还干起了一种"捞钱"的新行当。一只塑料袋,一只皮手套,外加自制的长杆小磁铁,而这些装备只为一个目的在厕所里打捞钞票。而记者获悉,以此作为生财之道的外地  相似文献   

2.
李智霞 《新智慧》2007,(4):30-31
网上开博客,打工妹也尝鲜 2003年,23岁的李智霞从老家江苏宿迁农村来南京打工。虽然寻梦的火花一次次被现实浇灭,但她怀揣理想不轻言放弃,天天熬夜学习英语,还报考了中文自考大专,业余时间她经常买书看报,关注热点资讯?希望有一天能让梦想腾飞,在南京置办个温暖舒适的小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林南 《大众商务》2004,(6):29-30
初中只上了一年,田建国因为没钱退学了。16岁的他开始跟着师傅学木匠在农村替人做家具。有一次,一个出过远门的人带回一个信息,说广东那边好赚钱。于是,1984年夏天的一个早晨,18岁的田建国跟着100多人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静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湘潭市石谷镇,到广东打工。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天地》2005,(4):50-51
大多数人都适合打工,但适合创业当老板的人却是不多,尤其是在打工基础上进行同步创业的准老板。各位在决定进行边打工边创业之前,还得好好想一下自己是否真适合来当这个准老板。  相似文献   

5.
朱朴  丽兰 《新智慧》2006,(12):6-6
在德国的外国学生,多数勤于打工。一到假期,更千方百计寻找零活干。今年刚放暑假,经一家中介公司介绍,我去了斯图加特市的一家铸币厂打工。去之前.中介公司就已说清楚,是去戒备森严的欧元硬币铸造厂,还对我约法三章,诸如随身不得带硬币进入厂区,金属饰物如戒指、皮带扣等必须摘下。工间休息时间内不得离开生产区。等等。  相似文献   

6.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的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省经济学会和南京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江苏经济:世纪之交的挑战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9年11月4日在南京经济学院隆重举行。江苏省经济学界知名人士、南京经济学院部分教师及新闻媒体记者共78人参加了研讨会,有20多位代表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另收到论文26篇。南京经济学院院长、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徐从才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由于我们只重视经济转型的目标而忽视了转型过程,忽视了转型过程中的制度规范与制度建设,从而使我国的改革在跨入第三个十年的时候进入了制度僵滞期…  相似文献   

8.
陈立东在深圳一个纸箱厂打工,工厂主要生产饼干盒。 一天下午,陈立东忽然想起“买椟还珠”的故事:一个郑国人,看见街上有人把珍珠装在盒子里卖。漂亮的盒子吸引了郑国人,便掏钱买下,却只拿走了盒子,留下了珍珠。一个念头忽然在陈立东的脑海里闪现:作为配角的包装盒当商品被消费者购买后,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相似文献   

9.
2007年,陈贵民在武汉一家装修队打工。一天,在给顾客装修新房时,楼下住户找他修了几块老化的瓷砖,结果他轻松赚了50元钱,此后他经常留意接手这样的小活,有时一个月能赚到3000多元钱,竟然比打工高出了一倍。  相似文献   

10.
有人问:"一毛钱能买什么,能做什么?"的确,一毛钱的作用简直是微不足道。然而,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上海,偏偏就有这么一位执著的打工汉,专做一毛钱的生意,而且还能月赚5000元。打工途中发现"开水"商机打工途中发现"开水"商机李保良是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民,几年前,他和妻子一同来到了上海打工。  相似文献   

11.
《新智慧》2008,(5)
“为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当老板”,如今欲投资商铺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而目前商铺的类型和地点也日趋多样化。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铺呢?  相似文献   

12.
创造新财路     
创富需要新思维.在我们苦苦寻找赚钱门道的时候,不少人,在不经意间,就寻觅到一条绝妙的生财之路.一位水产生产的老板,因发明了装运螃蟹的包装盒,发现了年产值达2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他本人仅几个月就赚上了百万.一位在酒店打工的女孩,放弃了自己找拼几年才当上大堂经理的位置,回家为养殖户的奶牛当起了“保姆”,一年时间就成百万富姐。一位不安分的农民打工汉,突然养起了人人厌恶的苍蝇,居然为自己找到了一本万利的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难以取舍的抉择。每个人都要面对!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打工,就意味着用自己的汗水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资还不过千。省吃俭用几十年,买个住房还要借钱……”虽是玩笑话,但却道出了众多打工青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常识中,只有牲畜才吃草,但在南京,有个下岗汉竟然执着地要把青草卖给城里人吃,并在短短的几年间,他居然赚了2000万元,这简直不可思议!异想天开,他要把草卖给人吃今年43岁的谢秦是广东省湛江市人。2004年3月,他下岗后来到南京打工,几经周折,他应聘进了一家生物制品厂,推销一种叫"华蟾素"的营养药品。由于他没有推销经验,虽然他每天一家家医院地去跑业务,但收  相似文献   

15.
曹海波 《大众商务》2005,(8S):41-41
王柏学出生在吉林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里穷,王柏学15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不得不在家里帮忙做农活。小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家庭的生活重担。那时村里开始流行一股打工潮,王柏学看到他这个年纪的同乡出去打工都赚了不少钱,就决心出去看一看,闯一闯。  相似文献   

16.
"小菜"做出大生意一位来自安徽的青年,使用统一品牌包装各地"小菜"在南京销售,结果一炮打响,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这位安徽青年名叫胡小平。10多年前,他就来南京打工了,但把生意做大,也只是近一年多的事。他发现,无论是居民家还是宾馆饭店,对小菜的要求量都很大,但南京的许多超市都嫌小菜进货太麻烦,所以上柜品种很少。看准了这个供求差距他便决定来做这项工作。他办起了公司,与员工一起到四川、黑龙江、广东、浙江、湖南等地寻找合作伙伴,定点加工各地风味小菜,用统一的"小菜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春运潮在我国已成蔚然大观,而春运潮的主体是农民打工族。农民打工潮的风起云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革的折射,其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是多重而复杂的。农民打工潮涌动的背后,促使我们正视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纪宝成首先,对南京经济学院在迎评促建中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虽然我离开内贸部已一年多了,但对南京经济学院的迎评促建工作多少有些关心,也有些担心。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据我了解还不错。今天来看果然有新的气象、新的面...  相似文献   

19.
小贤 《大众商务》2006,(10):36-36
笑是人的本能,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不容易发出笑声。工作、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幸福的情感,整天为生存而奔忙,经常让我们忘记了自己还可以笑出声来。然而,你知道吗?在南京,有位留学生却靠“哈哈大笑”发了财!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上海光明乳业开始了全方位的"渗透战略". 刘德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任命为光明乳业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的.8月11日,光明乳业用一辆面包车把刘德宽和他的3名部下接到了南京."南京周围的市场就拜托你了!"集团老总王桂芬对刘德宽只说了这么一句,就跳上了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