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品牌》2014,(3)
当前女性在参加社会劳动后,妇女地位在各地领域都有了显著提高,可是并没有彻底消除性别分工的家庭劳动模式,家庭两性之间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完全平等。性别分工导致的角色歧视是我们社会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绝不能以性别角色来定位个人的劳动分工。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3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全国及各省市规模标准化邓肯指数的测算,分析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现况。结果表明,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隔离程度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河南省;产业间职业性别隔离指数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但隔离程度增长趋势相对缓慢;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隔离程度增长趋势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3.
李贺  张明 《消费导刊》2009,(15):138-138
本文通过梳理职业性别隔离理论及简述国内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应在静态的结构性研究基础上发展对个案的动态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会计职业中女性从业人员的比重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使得女性会计人员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会计职业女性化问题,导致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会计事业长远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职业性别隔离视域,对当前会计职业女性化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志红 《商业时代》2006,(15):20-21
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社会性别意识缺失,使得女性在就业、劳动分工、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应关注性别平等的问题,让女性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使用198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探讨教育回报率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数据显示,女性和男性的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使用Heckman两步法估计明瑟教育回报率表明,女性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而且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扩大。机制研究表明,国有部门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从而导致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非国有部门,而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低学历女性和男性工资差距扩大。此外,女性占比较高的半白领和白领职业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女性占比较低的蓝领和白领职业。综上,有关部门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降低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距,减轻对女性的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模式是“去性别化”的,该模式导致女性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偏识;市场机制迫切呼唤更加灵活、弹性和多样化的女性就业模式与之适应。“性别化”的就业模式满足机会均等原则,对促进我国女性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应建立一系列与新的就业模式配套的,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继续教育等引导性而非约束性的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政策,积极帮助女性转换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模式,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一、“科层制”管理:手工管理的必然蒸汽机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进入到工业经济时代,历时两个多世纪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经济。在这个时代,企业依据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组织规模化大生产,以取得分工效率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随之,劳动分工原理被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之中,并使之与工人的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从而在企业形成了按职能层层分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尽管“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劳动分工”原理在管理部门的应用,即将企业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9.
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外来人口存在职业分工的特性,这种劳动分工既和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有关,又对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地产生影响。从地域空间的角度,揭示浦东新区外来人口的职业分选特性、其空间演化原理,探讨了分工对外来人口市民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玥璐 《中国市场》2009,(26):75-77
为考察人名性别化的Stroop效应,让安徽中医学院和安徽中澳学院共379名在校大学生做人名性别归类作业。结果发现:这些大学生对80个备选人名做性别归类作业时出现人名性别化倾向,即出现了人名性别化的Stroop效应:①具有性别化特征的汉字组成的人名被归类为男性或女性的人次出现相当高的一致性,不具有性别化特征的汉字组成的人名被归类为男性或女性的人次则是随机化的;②人名性别化受人对于人名中汉字原本的性别化倾向心向的影响,即存在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外来人口存在职业分工的特性,这种劳动分工既和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有关,又对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地产生影响.从地域空间的角度,揭示浦东新区外来人口的职业分选特性、其空间演化原理,探讨了分工对外来人口市民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认识深化的成果之一,也是女性解放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武器。自20世纪70年代,社会性别视角被纳入旅游研究,至今已过了40余年,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基于此,本文将国外和国内关于旅游和社会性别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研究主题大致包括性别化的游客、性别化的东道主和性别化的劳动力三个方面,通过国内外的比较,从中总结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识性别差异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就业意识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责任。与男大学生对比,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功利性突显;女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模糊,对于未来在职业与家庭间的定位较为迷茫;男、女大学生在职场存在不同的性别利益。因此,国家在制定与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考虑就业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向。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促进工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对女性劳动者的政策倾斜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企业(雇佣者)为社会责任主体的女性劳动保护政策规范得到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再分配机制的有力支撑,但由于责任主体的错位,其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不适应不仅没有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反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基于此,本文认为应改革完善与市场价值规律不相适应性的女性劳动保护规范,确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女性劳动保护政策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当地经济增长水平就越高,这也表明了劳动分工和教育水平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分工制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本文针对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分工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官二代”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隔离.只有极少数“官二代”能够成为负责人,而绝大部分“官二代”从事负责人以外的其他五类职业.工作变动及时代变迁使得“官二代”职业层次总体有所提高,但女性的提高程度小于男性.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工作获得途径对“官二代”能否成为负责人具有显著影响: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可能性总体小于男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容易成为负责人,提高受教育程度对男性成为负责人的影响大于女性;求职/应聘能够显著提高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可能性,党员身份和自主创业对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齐结斌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140-141
现代经济是分工经济,这个时代也已经进入模块时代。虽然模块化的内容有方方面面,但是抓住模块化与分工的联系这一点进行分析,区别了它们的不同,探索了模块化广化和深化分工的知识路径,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模块化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性别话题在社会上的热议,诸多品牌也选择借助性别议题进行营销。国产品牌珀莱雅于2021年和2022年三八妇女节推出的《性别不是边界线》主题系列广告是新媒体时代性别广告的典型范例。文章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和互动意义三方面分析其内容呈现特征,发现珀莱雅通过对大量性别文化符号的运用,实现了品牌叙事和价值理念的传达。在传播和营销策略方面,珀莱雅顺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逻辑,综合利用多种营销手段,不仅达到了出圈的效果,也实现了向“建设性广告”的迈进。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员工性别间数量结构与技能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员工性别间存在数量互补和技能分工现象,但在行业及企业间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性别间的数量互补效应显著存在于服务业企业之中,员工中最优女性比例大约为45%,但性别间的数量互补并不存在于制造业企业中,原因在于相较于服务业,制造业中男女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在性别技能分工方面,企业生产中存在以“男高女低”为特征的技能分工效应,最优的技能差异为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女性大约多1年,该效应能够部分解释女性的职业“天花板”现象.从企业异质性角度看,企业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强化性别间的数量互补效应并弱化“男高女低”的技能分工效应,说明企业升级发展有利于加强女性尤其是高技能女性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