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年金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探讨中国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从企业角度对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待企业年金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刘建成 《中国外资》2010,(18):127-128
本文通过从企业角度对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待企业年金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第二支柱”快速发展,无疑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审批公布了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将持企业年金牌照的机构由原来的29家增至47家,旨在促进企业年金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各金融机构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申请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情况来看,各金融机构瞄准万亿企业年金市场,磨刀霍霍的架势显而易见。由此引发的2008年各年金管理机构,围绕企业年金展开的“争夺战役”打响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考察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进入规制。质量规制目标明确,最低资质标准能够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底线质量,但受评审专家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干扰,资格认定机制无法保证经营牌照发放给真正优秀的金融机构。资格认定机制也是数量规制措施,监管当局缺乏对企业年金市场合理市场结构的明确判断,政策的摇摆导致早期企业年金市场恶性价格竞争,未来垄断合谋的可能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王琦 《金融与市场》2007,(11):30-32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三大支柱"为代表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企业年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其市场化运作需要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参与,而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也改变了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产生了许多影响。商业银行在开拓企业年金业务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优势,树立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自信心,对于探索和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有效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供求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魏巧琴 《上海保险》2010,(2):15-17,39
1990年,我国开办了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经历了近20载的发展,企业年金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供求分析,从政策法规、监管体系以及金融机构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闫彦明 《金融论坛》2005,10(11):29-35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参与。但不同机构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开展年金业务的优、劣势。本文在比较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控股集团在竞争中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控制、业务创新、同一品牌等综合优势。然后根据年金业务的承接主体、年金业务的协调管理方式两个分类角度下的企业年金业务管理模式矩阵,分析了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金融控股集团拓展企业年金业务的三种基本模式,并提出当前的优选模式即“集团主导型”的修正模式及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5,(10):71-73
由于企业年金市场广阔,获得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格,也将为自身的发展增加更多的胜算,对此,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最终优胜者会是谁呢?这是从去年4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公布以来,大家一直在猜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发展企业年金,实现企业年金的增值保值已经成为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环节,而年金基金入市成为实现增值目标的必然选择。结合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分析,对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运作困难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特别是针对国内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和金融机构过度竞争两个问题,提出应积极拓展海外资本市场以及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以及地方社保机构和行业管理的企业年金向具备资格的专业机构移交为标志,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开始进入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以信托为基础,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四个角色,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有的企业出于风险考虑,或者为了平衡各管理机构的关系,也有管理机构资格分布等原因,形成了多种管理组合,如“全分拆”“2+2”(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等,结果造成了受托和账户管理相分离。无论从国际惯例看,还是国内实际运作表明,受托和账户管理分离不利于提高企业年金管理效率,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和账户管理进行整合,采取“受托账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更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年金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年金计划的管理与运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年金经过近5年的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首批获准开办企业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是什么让中国工商银行在异常激烈的企业年金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对中国工商银行主管养老金业务的罗熹副行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业务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该项业务客户覆盖面广、资金沉淀量大,是各家金融机构激烈争抢的利润蓝海。本文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视角,通过比较分析年金市场上各家金融机构的优势特色及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商业银行在年金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进一步开拓市场、锁定客户、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年金是在企业及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介绍我国信托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开展现状及其主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托公司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并对我国有意染指企业年金业务的信托公司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贡峻  陈磊 《海南金融》2010,(10):84-8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企业年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年金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然而,企业年金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产品同质化的现状,探究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金融机构规划企业年金产品体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参与。但不同机构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开展年金业务的优、劣势。本文在比较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控股集团在竞争中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控制、业务创新、同一品牌等综合优势。然后根据年金业务的承接主体、年金业务的协调管理方式两个分类角度下的企业年金业务管理模式矩阵,分析了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金融控股集团拓展企业年金业务的三种基本模式,并提出当前的优选模式即“集团主导型”的修正模式及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是在企业及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介绍我国信托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开展现状及其主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托公司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并对我国有意染指企业年金业务的信托公司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存量规模已达500多亿元。随着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各类市场管理主体在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企业年金业务以其高成长性、低风险度及良好的派生性极大地激发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对金融机构而言,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带来一次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将对金融资源的重新组合及转移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年金,无疑是金融市场里的又一桶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养老体系之一的企业年金制度,从2004年正式推动和全面规范铺开以来,虽然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对此市场非常看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企业和员工不愿接受企业年金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的发展与发展规范的机构投资者是一致的,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的发展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分析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改革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