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奉河 《魅力中国》2010,(9):143-143
物理探究性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物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蒙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徐悦 《魅力中国》2013,(13):227-227
摘萎: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此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任务、任务探究、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提出当前数学新课改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  相似文献   

4.
于晋武 《发展》2008,(4):107-107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相似文献   

5.
张晓婷 《西部大开发》2010,(4):161-161,183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本上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性题材;突出探究活动的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同时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6.
改进传统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出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1.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朱小莲 《魅力中国》2013,(11):223-223
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9.
韩林孝 《发展》2008,(5):92-93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实践过程中丰富感受、体验。笔者多年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在此对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作些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刁井楷 《魅力中国》2010,(33):336-3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慧蓉 《发展》2011,(5):141-141
“问题情境”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思源于疑,我们应当让课堂存在“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金环 《魅力中国》2014,(5):241-241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还要是高中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晓玲 《发展》2010,(1):121-121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合理选择探究内容。就是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目标要求的、适合学生探究的探究对象。为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回答不了他遇到的问题。新内容与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探究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具有选择探究内容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杜鹃 《魅力中国》2014,(16):225-225
课堂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避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厦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应谊是有思考价值的,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假设检验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高考资源网  相似文献   

15.
朱永奎 《魅力中国》2010,(8X):92-92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呢?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组织有效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用的较多的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做的就是如何高效的向容器中塞入各类知识."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强调的不再是学会什么.而是如何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思想者、创造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用的较多的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做的就是如何高效的向容器中塞人备类知识."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强调的不再是学会什么,而是如何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思想者、创造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用的较多的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所做的就是如何高效的向容器中塞人各类知识."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的不再又仅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强调的不再是学会什么,而是如何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思想者、创造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席小东 《西部大开发》2011,(2):113-113,12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课堂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政治课由厌学到爱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情景选择要有典型性、感染力,情景问题的设置要探究性,情景创设方式要有多样性,情景内容要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曾小平 《魅力中国》2013,(29):213-213
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推理、探索、交流,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探究性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