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01~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对外并购事件为样本,首先运用累积超常收益法度量收购方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短期财富绩效.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存在负的短期财富效应,其次,将多个动因理论引入到并购绩效的研究中,对这些企业的财富绩效显著为负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累积超额收益对各种并购动因的代理财务变量做横截面多元回归,结果发现,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狂妄假说可以部分解释中国企业财富损失的原因;政府关联假说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大股东控制假说和报表重组假说虽然系数为负,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庞家任  周桦  王玮 《金融研究》2018,452(2):153-171
本文基于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联手私募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的影响因素、市场反应及后续投资。我们发现:公司特征显著影响成立并购基金的可能性;资本市场对设立并购基金的平均反应短期显著为正,但长期显著为负;投资者对并购基金的后续投资持正面态度,但大部分并购基金并没有后续投资。我们从并购基金的结构和运营机制以及发起人(上市公司和私募)动机等角度对这些发现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技术发展的分工与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现代企业成了"三国"中的角色之一。目前,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比如华润对啤酒行业的整合;也有跨国并购,比如TCL并购汤姆逊,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以2004-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Fraser Institute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研究雇佣保护对企业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雇佣保护程度越高,企业并购可能性和并购规模越小,且这一关系在劳动密集度较高、受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中更强,表明雇佣保护通过降低并购整合收益和限制并购融资能力两种机制对企业并购决策产生影响。通过考察并购经济后果,发现严格的雇佣保护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并购利得的实现,进一步佐证了主要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并购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强烈。拓展性分析发现,并购显著提升了雇员的劳动收入水平,且使得公司高管与雇员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缩小。本研究为并购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对于如何通过并购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天勤 《国际融资》2007,84(10):32-36
政府应该怎样控制财富 记者:中国资本输出的形态目前正在发生变化,从中海油、京东方、联想、TCL等产业层面的并购,到现在出现了外汇投资公司投资黑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入股巴克莱银行,您觉得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并购溢价是主并企业对市场行情及目标企业进行严谨判断后的理性选择,高溢价并购逐渐成为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新常态。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并购溢价。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持股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来抑制企业并购溢价。同时,本文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溢价的抑制作用在企业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及信息环境方面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避免高并购溢价。另外,并购溢价对短期并购绩效有促进作用,与长期并购绩效无关。本文从并购视角出发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后果,为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及交易定价的规范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艾亚 《国际融资》2009,(9):18-20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境外企业,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必然会经历从失败居多到逐步增加成功几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交易遗憾告吹的案例,引发了关注投资并购的海内外经济界人士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现状的深层思考。中国企业“走出去”,究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究竟怎样才能科学有序地处理并购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为此,《国际融资》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先生。  相似文献   

9.
演艺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范冰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投资开设影视公司和艺术培训学校,并购下多处房产用来出租,连续两年摘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桂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范冰冰都是个演艺界的奇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财富弄潮儿。  相似文献   

10.
潘杰 《上海金融》2006,1(5):49-51,13
本文研究了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并购财富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发起的收购行为通常会导致并购方及其关联企业的总利润减少,竞争对手的利润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尽管收购活动对并购方而言没有创造价值,但并购事件依然发生。这是因为收购后控制性股东将偏袒他拥有现金流权相对较多的企业,而侵害其他企业小股东利益。另外,如果大股东在对手企业中的初始持股比例越高,其实施并购的动机越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制定收购监管规则及小股东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支付方式与收购公司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支付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本文以股改后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实证检验收购公司在并购首次公告期间的财富效应,且分别检验不同支付方式下的财富效应差异。结果表明,股改之后并购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了正的财富效应,股票支付的收购公司所取得的超常收益显著为正,且显著大于现金支付所获得的超常收益。超常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一些交易特征对收购公司超常收益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事件为例,实证考察了银行保险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并购对双方主体的市场价值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采用SUR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并购事件对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其他上市主体超额收益的影响还显示:企业性质、行业属性和企业实力等因素对其超额收益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珊珊 《新理财》2013,(11):78-79
“大并购时代”下,资本大戏序幕正式拉开。 作为典型的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载体,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及业务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整体超越了野蛮生长阶段后,通过并购来消化和整合属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研究,而国内有关政府干预下并购的财富效应的文献很少,这方面的系统回顾也没有,所以本文对此做出了简单总结。基于此,本文提出,有关并购财富效应的研究,国内学者应当尝试使用长期事件研究法。  相似文献   

15.
《深交所》2007,(10):41-46
政府应该怎样控制财富 记者:中国资本输出的形态目前正在发生变化,从中海油、京东方、联想、TCL等产业层面的并购,到现在出现了外汇投资公司投资黑石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入股巴克莱银行,您觉得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潮风起云涌,主权债务危机下的欧洲似乎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乐土。“越洋婚姻”相恋容易相守难,并购之后将面临财务风险、政策陷阱以及文化冲突。超越激情,成就梦想,中国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  相似文献   

17.
就盈利构成而言,在当今美国,券商前十名占到盈利的九成,而我国仅为一半。中国券商的进一步并购有很大空间。国内现有的110多家证券公司,规模过100亿的只有47家,经过这一轮并购整合后,能够存在的券商大概只有一半,即50多家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券商,形成券商行业新格局。因此,叮以想见在今后5年内,券商之间的并购会呈现“井喷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土企业如何应对外资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中国外资》2006,(7):18-19
2005年以来,随着外资并购的不断加速,国内企业纷纷感到压力巨大。有专家把外资并购重组国内企业比喻为洋人到中国来打麻将,其实质是一场全球化在中国的洗牌,很多牌自然要被外资洗走,因此国内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技巧,需要建立很强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研究主并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否增强并购后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研究发现:(1)可比性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主并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并购后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显著正相关;(2)并购导致主并企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且增加的程度与并购后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显著负相关,但主并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抑制了不确定性增加的程度,从而有利于并购后股东长期财富的提升。上述结果表明,主并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在并购的价值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涛 《理财》2008,(3):12-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技术发展的分工与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现代企业成了“三国”中的角色之一。目前,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比如华润对啤酒行业的整合;也有跨国并购,比如TCL并购汤姆逊,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等。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然而,企业完成并购活动后,虽然商机无限,但也依然蕴含着极高的风险。当公众的目光再次巡视那些并购后的企业时,很多光环已渐次消失,待价而沽以再次“出嫁”者也不在少数。这其中,有TCL的“一声叹息”,有明基的“壮士断腕”,也有格林柯尔的分崩离析。为何众多如此美满的“婚姻”却短暂地走向“坟墓”,“白头偕老”的誓言为何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之后已是“同床异梦”。并购给企业注入活力,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并购企业带来新的风险。那么,并购完成后,必须对所并购企业充分、全面、有效地进行整合,才能规避和降低一些风险和压力。可以说。没有成功、有效的整合就不会有成功的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