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销学上有所谓“决胜终端”,这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终端能力来自终端。终端是“最后一战”不假,但“胜利之婴”的诞生并不取决于“摇篮”。有个经典笑话:一名饿汉吃完第五张饼,饱了,然后他懊恼地说:“早知道这第五张饼可以吃饱.就不吃那四张了。”决胜终端,吃  相似文献   

2.
牛根生  陈玮 《商界》2007,(9):25-25
营销学上有所谓“决胜终端”,这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终端能力来自终端”。终端是“最后一战”不假,但“胜利之婴”的诞生并不取决于“摇篮”。有个经典笑话:一名饿汉吃完第五张饼,饱了,然后,他懊恼地说,“早知道这第五张饼可以吃饱,就不吃那四张了”!决胜终端,吃的就是这“第五张饼”。  相似文献   

3.
“车市又降价了,可我们还是买不起!”家住海珠区的小黄早在去年就看好了心仪的车型,可几个月后,他打消了买车的念头,“现在物价都在涨,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买车计划可缓一缓。”  相似文献   

4.
《光彩》1998,(12)
第六碗饭你·说·我·说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连吃五碗饭,都未见饱,吃完第六碗,就有些撑了。于是他慨叹说,早知如此,我就只吃这第六碗了。另一则故事说,一个人打了九口井,没见到水,打完第十口井,水冒出来了。于是他说,我当初为什么不选在这里打第一口呢?两个故...  相似文献   

5.
<正>你一定听说过名牌手表,名牌服装,小小烧饼也能创名牌,你知道吗?烧饼无特色小生意难维持贵州农村小镇有个叫张小明的烧饼铺老板,他的烧饼全国有名,甚至老外吃过他的烧饼后,都夸赞他的烧饼是“中国的比萨”,为什么?原来,他做的烧饼和其他人做的烧饼不同,人家做的烧饼是圆的,他做的烧饼是方的;人家做的烧饼是绵软口感,他做的烧饼是脆的掉渣;人家的馅在面里,他做的馅在表皮;人家的烧饼炉子放在地上,他的炉子吊在墙上!张小明从来没有学过营销学、市场学,他只上过三年小学,那么他是怎么让这个小小的烧饼飞出贵州的小乡镇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名的小吃呢?当初,张小明开店的时候,镇上还有3家烧饼铺,都是有固定客源的老铺面了,张小明就曾经是其中一家的小伙计。干了五六  相似文献   

6.
<正> 前几日,我和一同事到河南郑州出差。下火车后觉得非常饿,就到附近的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牛肉面。正吃着,又有四个年轻人坐在我们桌上并要了四碗面。他们吃的非常快,快吃完时,其中一人问我:"刚下火车?"我就应了一声,他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一会他们吃完了,就对我们俩告别一声便走了。我们算帐时,老板却说六碗面,我一再解释我们只要了两碗,并不认识那四个人。老板却说:  相似文献   

7.
张忠谋 《商界》2007,(12):105
管理是这样的,我觉得有几个阶层,最高的层次是“建立好的制度”,建立好的制度后就算以后换了人,这个制度还是存在。因为管理是好多层次的管理.像台积电作业员之上有领班,上面还有剐经理、经理、厂长一大堆。第二个就是“找好的人”,你有了制度,你就要好的人,找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第三个层次才是一个经理人有头脑“处理单一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我叫徐玉亮,出身河北衡水市农村,毕业于烹饪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做了两年厨师,觉得打工没什么前途,就去烧饼铺做了一年学徒工,后来回衡水市里开起烧饼铺,亲戚朋友对我创业的想法不是很理解,我的压力很大。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想在城市中站住脚很不容易。虽然家人不是很理解,但我还是觉得  相似文献   

9.
<正>老杭大后门口,有个卖烧饼的小店,很少有人知道老板的名字,但大伙都亲切地称他为"胖子",他的烧饼就叫"胖子烧饼"。可别小看了这一张烧饼,多少人不惜排几小时的队,甚至有人说,一天不吃胖子烧饼,心里就发慌。上午十一点到晚上十一点,老应基本上不得空闲。尤其傍晚,浙大下课的学军放学的学生们,从文三路开车骑车或步行的上班族们,把小小的门面层层围住。"两个甜胖子!""三个辣胖子!"的声音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0.
<正>张万国是河北顺兴机械厂的厂长,他在一次山西之行中,发现有一种面食叫猫耳朵,是用手工做的,吃起来别有风味,样子极像猫耳。张万国觉得有趣,感到用机器生产这东西可能会引起面食者的注意。后来他又发现了做油酥烧饼揣面、掺面的技巧,心头一亮,想到了把两种面料轧制在一起,然后切片,油炸……  相似文献   

11.
王明学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农民家庭,他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困苦的生活,使他几乎填不饱肚子,小时候不记得吃过肉。父亲是在他14岁那年去世的,不满40岁就愁白了头的母亲拉扯着他们兄妹六人艰难度日。存家乡,他种过大棚疏菜,养过食应菌,培育过作物良种,结果,都已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一位学生毕业半年后回到学校对老师说:"在这半年的工作时间里,我感觉所学的东西比大学四年还多,早知如此还不如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老师回答说:"这就如你吃了四个馒头,没饱。之后你又吃了半个馒头饱了。能不能说,早知如此不如不吃前面四个馒头呢?"老师的比喻很形象。确实,如果没有前四年的学  相似文献   

13.
笑一笑     
《光彩》2002,(7)
也是长辈有一个人买了一只鹦鹉。他每天回家都逗鹦鹉说:“叫爸爸!”可是鹦鹉只会嘎嘎叫。两个礼拜过去了,鹦鹉还是不会叫爸爸。那人很生气地掐住鹦鹉的脖子大吼:“叫爸爸!叫爸爸!!”但鹦鹉还是只会嘎嘎叫。那个人骂道:“你跟一只彩色的鸡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第二天他便将鹦鹉关到鸡笼子里。没过多久,就听鸡笼传出一阵吵嚷的声音。那个人赶快打开鸡笼,只见鹦鹉正掐住一只鸡的脖子大叫:“叫爸爸!叫爸爸!!”中大奖一位顾客在某餐厅吃午饭。他点了一客牛排。快要吃完的时候,他突然发现牛排里有一只苍蝇。他十分气愤地叫来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仿佛一夜之间,街头到处可见手拿牛皮纸袋、津津有味吃着烧饼的人。自昨夏开始,一股土家“掉渣饼”热卖的旋风从西刮到东,横扫了重庆、武汉、杭州、宁波、北京等近半个中国的数十个城市。短短几个月间,各种打着“土家饼”、“掉渣香”等招牌的烧饼店在街头巷尾遍地开花。这种两元钱一只的“中国比萨饼”以它浓重的孜然香勾起了人们的食欲,一时间,食客买饼要排队,商家一天能卖3000余只,俨然创造了一个“烧饼神话”。  相似文献   

15.
8月18日星期三阴几位客人来吃午饭,服务员忙着招待。客人中有一位30多岁眼球有点鼓的人似曾相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问过小乔才记起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工作人员。小乔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光有印象他喜欢吃片皮鸭。果然,点菜单拿出来一看,上面就有片皮鸭。这帮人从上午11点一直吃到下午6点才结束。整整吃了7个小时,结帐的是附近一位搞汽车修理的老板。在付款前,办事处的那位干部对我说:“今天的片皮鸭做得很不好,一鸭三吃嘛,片皮的那一盘太少,炒鸭丝咬不动,鸭架汤咸得要命,怎么吃?”我大概掌握了一个规律,大凡顾客吃完后对某个菜挑剔…  相似文献   

16.
<正>芝麻烧饼、豆腐脑,地道的小生意。李国印却将它做成了大买卖,注册了"盛益隆"商标,249家加盟店分布在黑龙江、江苏、北京、天津……最值得炫耀的是,加盟店各个赚钱,年利润近10万。"盛益隆"的生意,到底有何秘诀?味美价廉每天顾客排长队一个烧饼8毛钱,一份豆腐脑1.2元,早餐点2个烧饼加1份豆腐脑,总共3元钱。便宜得要命!可以说人人消费得起,人人都觉得划算。光便宜还不行,味道还得好,不然也是白搭。去过"盛益隆"的人都说:"他家的芝麻烧饼又酥又脆,豆腐脑吃起来嫩滑,口感非常棒!"  相似文献   

17.
我叫徐玉亮,出身河北衡水市农村,毕业于烹饪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做了两年厨师,觉得打工没什么前途,就去烧饼铺做了一年学徒工。1994年存天,我回到衡水开了第一家烧饼铺,经过两年的努力,烧饼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相似文献   

18.
我叫徐玉亮,出身河北衡水市农村,毕业于烹饪专科学校。毕业后住北京做了两年厨师.觉得打工没什么前途,就去烧饼铺做了一年学徒工.1994年春天,我回到衡水开了第一家烧饼铺,经过两年的努力,烧饼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调控其实不影响房地产泡沫的野蛮生长。“新国五条”再次“冰封”房地产交易市场,因为卖二手房要征20%的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的方向不让人意外,但力度还是让人感到很刺激。 房地产泡沫危害之处显而易见,但用限制交易方式调控,就好比烧饼卖得很热,摊主提价,政府觉得不高兴,说怎么这么多人跑来买,要排队,一天只准50个饼出售。  相似文献   

20.
古时候,有个名叫陈西子的打井匠。一天,他叫儿子陈墨子去东岸王山家打井。陈墨子在王山家挖开了三个地方,均没打出水。第一个地方他挖开了18尺,放弃了;第二个地方他挖了24尺,没水,照样放弃了;第三个地方挖了30尺,还是没有水,又放弃了。他断言,王山家的前后都打不出水。陈西子来到王山家,观察一番后对陈墨子说:三个地方都能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