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叶燕 《商》2014,(49):142-143
审计意见对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即审计意见是否具有信息含量一直是审计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廖义勇(2012)提出的审计意见行为“后果———动因”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评述,以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指引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股东至上”逻辑的颠覆,是新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理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钟华 《商》2012,(22):86-86
在冲突理论观点下,现代审计动因的产生是源于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也正是由于企业财务报表提供者与企业内外部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也就有了协调这种冲突关系的审计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袁晓峰 《北方经贸》2013,(12):115-116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流观点将公司治理定义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的一套控制体制”.这一领域主要侧重于对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结构与职能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审计也应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这一目标服务.而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批判学者却将精力放在了为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上.笔者认为,为了广大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应该加强审计的职能作用,给审计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受托责任论、决策有用论、外部压力论、企业自愿披露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当前会计学界公认的几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它们都只侧重于从某一方面分析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原因,而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因涉及到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来自于股东、管理者、政府、债权人、客户、普通员工、审计人员等可能存在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些动因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来自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29项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可以划分为7个维度;(2)来自于股东、作为征税者的政府、贷款人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的重要性相对高一些,而来自于客户、员工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的重要性相对低一些;(3)对各项动因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部分动因在不同性质企业间、不同规模企业间以及不同行业中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的审计模式有助于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审计模式的生成并不是单个要素的随机组合,而是经过系统化,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审计关系、审计环境、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资源、审计能力、审计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行为等影响因素所构成的集成系统。首先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审计模式生成模型,然后分析保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审计模式有效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经历了“基于身份”静态观到基于“主观感知”和“主体属性”动态观的转变过程。静态观的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已不能帮助焦点企业管理者在一个动态复杂环境中有效识别出显著的利益相关者,但动态观在“谁是显著的利益相关者”问题上仍争议颇多。鉴于此,以动态观为切入点,把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分为焦点企业的主观感知和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属性这两大研究视角,提炼出一个识别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的整合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至今,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没有被广泛接受,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难度,并且使得在实践工作中失去了可操作性;运用共生理论,论述了利益相关者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企业可以根据利益相关者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关于企业并购行为解释的理论,主要是从企业运作的角度来阐述的.本文则重点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并购行为,从并购行为选择的动因出发,站在控股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寻求一种利益的均衡,要求公司的治理主体扩大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这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产生了冲突。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利益均衡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其还面临着实际运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公司治理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动机和能力,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下治理主体应包括以股东为主的各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13.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对独立性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干扰也慢慢滋生。着重从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性入手,从主客关方面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保障条件,希望能对审计实务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商》2014,(26):135-135
不断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组织价值增加与风险加剧之间的平衡,也更加注重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然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增加组织价值,以及如何评价其对组织增值的贡献,一直困扰着国有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需求,建立了内部审计的利益相关者模型,并在吸收了平衡计分卡(BSC)的建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对独立性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干扰也慢慢滋生。着重从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性入手,从主客关方面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保障条件,希望能对审计实务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审计信息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审计信息产权概念,分析审计信息产权属性,揭示审计信息产权的四大功能,旨在为审计信息治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贡献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翼,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确定需要进行监控和测评的"关键"利益相关者。绩效三棱镜坚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考虑和监督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平衡。通过总结国内外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以绩效三棱镜为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使企业在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其更多的支持与贡献,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是从2003年正式开始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仍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审计实务工作中缺乏相匹配的审计标准,环境审计的重点又多放在政府审计上,因此加强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自愿开展环境审计意义重大。通过对环境审计追本溯源,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分析企业自愿性环境审计的驱动因素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以及提升企业价值等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应合理利用驱动因素的影响促进企业自愿性环境审计,随着环境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实现企业强制性环境审计。  相似文献   

19.
王国红 《商业时代》2005,(35):30-31
学者们大多从理论上赞同利益相关者治理,但对其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文章批判了这种对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不可行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提高公司财报的可信度,展示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降低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低质量的审计则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加强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非常必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就提高审计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