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Markowitz均值-方差的基本模型入手,分析其缺陷并引入其修正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RORAC模型。两个模型采取了不同的风险衡量度量方法。在MATLAB环境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在同一收益水平下的两个模型风险水平。对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修正后的Markowitz模型的风险控制能力强于RORAC模型的VAR风险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只考虑单一目标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多目标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并用合理的优化方法对其进行决策将会带来很大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3.
许多经验性的研究表明投资组合收益通常是非对称的,当均值和方差相同时,投资者喜欢非对称度较大的投资组合收益.为了衡量模糊投资组合收益的非对称性,偏度这一概念被定义为此文的三阶中心矩.作为对模糊均值-方差模型的扩展,我们提出均值-方差-偏度模型并考虑其相应的变化.为了求解这个模型,我们设计了带有模糊模拟的遗传算法.最后,给出几个数值例子来说明这个模型的思想以及这一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模糊数的截集为切入点,给出随机变量取值为模糊数时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加权可能性方差和加权可能性协方差的定义,研究了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加权可能性方差和加权可能性协方差的性质,给出三角模糊数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加权可能性方差和加权可能性协方差的具体形式.并以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作为证券组合投资收益率为模糊数时投资未来收益的度量,以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作为证券组合投资收益率为模糊数时投资风险的度量,以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协方差作为不同资产之间相关程度的度量,以不同的权重表示不同投资者的对投资收益的风险偏好程度,构建基于模糊数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组合投资模型,给出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将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与传统的均值-方差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具体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下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企职工的消费需求,并使低能力职工处境恶化,使高能力职工处境改善,他们的政策支持度与其能力正相关,削弱下岗政策负作用的惟一途径是提高国企职工的预期收入和降低收入的不确定性。刺激职工消费需求的措施也能够增进职工的福利,因而存在政策一致性。一步到位的下岗方式可能导致无法想像的需求冲击,渐进式下岗至少在经济衰退时期更为可取,包括下岗在内的任何改革措施出台时机的选择要尽量逆经济风向而行。 相似文献
7.
8.
CAPM中的静态均衡是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下实现的。均值-方差的有效性使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更好地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然而关于静态均衡的实证检验中的异常收益又极大地影响了它对经济的解释力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投资方案的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项目投资方案的多目标决策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解决企业投资多目标决策的模糊优选决策理论模型,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标项目选择多目标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施工企业投标项目选择的重要性,从投标项目选择的实际出发,建立了投标项目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模型变化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个分析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的冲突及其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内在统一、完整的框架可以对门类众多的宏观经济学派进行梳理和整合.那么,在风采纷呈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发展长河中,究竟有没有内在的线索可寻?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因为对于这一个问题缺乏深入而全面的回答,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路径难以形成共识.在本文,我们抛砖引玉的提出一个模型:经济主体决策模型的变化影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走向.接着利用该模型粗线条地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行为决策理论为基础,根据对江苏省内企业知识员工直觉决策的实地调研数据,并结合文献研究,从心理和认知的角度分析了直觉决策因素的构成,揭示了直觉决策的6个维度,同时对影响直觉决策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直觉决策的测量、评价量表的确定以及直觉决策的主要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的明晰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传统并购决策考虑的是决策者如何在并购的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或次优策略,很少涉及到当对手策略变化时所选的策略是否最优。并购决策是多人相关决策,需要在多个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的环境中研究并购策略的合理性。需要考虑主并企业内部股东和管理层,主并企业与政府、竞争对手和目标企业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利益的不同,股东须通过设计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营管理者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协调统一。企业并购决策是竞争对手参与并购可能性以及目标企业对主并企业、竞争对手参与并购信念的依存函数。政府是否批准并购项目与项目的前景属性相关。目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并购有重要影响,目标企业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不可忽视,对于非国有企业,主要考虑的是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15.
在管理领域,直觉相对于逻辑思维所具有的系统整体性、创造性和快速简捷性等若干特质,使得它的作用不可忽视,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从知识角度看来,直觉决策是一个知识获取、运用和创新的过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是解决决策与知识匹配的有力工具.文章在分析了知识管理与直觉决策内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从修正直觉决策偏差、弥补知识缺口和提高决策效率三个方面研究了知识管理在直觉决策中的作用.决策主体在了解直觉并拥有正确的直觉观后,就应顺应知识管理的核心要求,充分利用直觉决策.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知识管理视角因势利导直觉决策过程中的倾向与特征,为直觉决策从无意识的习惯转变为有意识的行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因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非理性,形成了一些"伪为民工程",不但浪费了政府有限的经济资源,而且降低了政府的信用。究其原因,与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缺乏监督、缺乏理性、缺乏责任约束和政绩导向偏差是分不开的。要杜绝这些"伪为民工程",需要强化为民办事的意识,完善对决策的有效监督,建立不可行性研究和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已成为政府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将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中去,不仅关系到行政决策本身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自身要求的提升、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公民主体意识提高相契合。而过往理论界对于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定位阻却公众参与行政决策长效化、制度化;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之应然定位中仍然存在着"程序性虚弱"的问题。回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们首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步意识到了均衡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对指导分配理论的研究有极重要的意义,克服了传统经济学中的要素理论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仁芳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96-98
后悔是人们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之一,但是国内外关于后悔的研究起步较晚。后悔与非理性决策形影相随。人们在决策时常常陷入非理性思维心理误区中,导致后悔情绪的产生。非理性决策思维心理误区主要有:锚定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思维定势效应、禀赋效应、大众强化效应、认知偏差效应等。“非理性,,是人类的特殊心理现象。研究探讨非理性决策行为,可以规避“人性误区”,作出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界定及其测度,构建过度自信与企业分红政策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分析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迥异条件下过度自信对企业分红政策、企业现金流及企业外部融资等财务决策的影响机理。我们的研究旨在为企业财务决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