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荣 《证券导刊》2013,(28):72-73
中国银行在资产规模、机构设置(尤其是海外机构布局)、人员配置、存贷款规模、理财产品种类及盈利水平等方面均保持稳健发展状态。从传统优势业务板块来说,中国银行海外业务经营业绩和表现仍然稳居四大行之首。近五年来,海外机构覆盖面积、海外工作人员数、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及海外利润总额和增速均要领先于其他三大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用卡》2013,(8):30-38
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体系继续发生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矛盾有所加剧;金融监管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脱媒加剧,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益提升。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为银行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进一步对银行提出  相似文献   

3.
动态     
全球动态麦肯锡:互联网银行崛起,储户逃离"四大行"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对消费者的一项调研表明,随着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渗透三四线城市,及互联网银行的崛起,在快速增长的零售银行业务中,中国国有"四大行"正失去市场份额。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四大行"市场份额下降,其主要受益者是一些股份制银行,比如招商、光大和中信银行。根据麦肯锡的调研,富裕  相似文献   

4.
陈熠  项莹 《时代金融》2013,(29):161+16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管制的放宽,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呈爆炸式的发展。中国银行信用卡现状不是很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以差异化的服务不断冲击争夺传统国有大银行的原有市场。作为中国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既有市场业务和客户同时开发新的市场,关系到中国银行今后战略转型的成败和持续发展。本文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渐转型的趋势背景下,以中国银行信用卡营销业务研究为主题,分析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同样也把中国银行推向国际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大行存、贷款量占全国银行业总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沉默多日之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行关于存量房贷优惠利率措施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松口:只要在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清七折优惠利率。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增速下降,但四大行国际化逆势扩张——海外资产增速为20.3%,高于国内资产增速8个百分点。2012年年报显示,中行的资产、营收和利润规模继续保持第一。工行近年通过战略并购方式大举扩张,近四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发展规模的影响;河南省整体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显著,四大行与城乡收入差距无显著关系。研究结果还发现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程度都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云南金融》2009,(2):8-8
2009年年初,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大行关于存量房贷优惠利率措施终于松口 :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得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相似文献   

10.
出处: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挑战与抉择"尽管面临人口红利衰减、"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收入分配拉大和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但由于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区域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化金融持续发展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公司客户的新需求,实现银行轻资产模式转型,自2012年起,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十几家国内商业银行发力交易银行业务,并成立了交易银行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对比分析手段,从组织架构、业务布局、产品体系、品牌建设、系统品牌和人才激励等方面着手,研究商业银行在交易银行方面的部分先进实践,为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     
《时代金融》2012,(7):52
<正>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2012年2月16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召开了2012年工作会议。会上,黄志刚行长作了题为《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创云南分行加速发展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该行2011年经营管理工作,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黄志刚行长指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外需下降、要素边际生产率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影响下,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与美欧银行业的普遍萎缩态势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增长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4.
《新理财》2013,(8):66-67
2013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在上榜的89家中国内地企业中,金融行业格外惹人关注: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而在"世界500强利润前10"的排名中,入围的4家中国企业——"工、建、农、中"四大行——也全部来自金融行业,排名分别为第四、第五、第九、第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另一组数据。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利率为0.95%,而该数据在2008年为2.4%,2009年则为1.58%。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利率,已经实现连续多年下降。这些令人振奋的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而且也从侧面表明,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2011,(11):14-19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各方面条件并不优越。但这几年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表现很突出:业绩连续在同组中名列前茅,主营业务增速在省内四大行中领先,当地政府和客户均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为了能使广大关心、爱护中国银行并关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读者更好地了解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并从中得到启迪,我们采访了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傅正辉行长。我们诚心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参与我们的互动,都来谈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融》2012,(3):52-52
20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迎不了百年华诞。作为中国第一家连续经营100年的银行,中国银行始终保持着与全球经济脉搏的紧密联系,代表着中国的金融形象和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中间业务发展,逐步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激励考核力度,中间业务收入总额逐年增长,2005~2008年农行中间业务收入由109亿元增加至2884L元(见表1),年均增长率达38%。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农行中间业务已取得显著进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已从10%提高到12%,但农行中间业务与同业差距依然明显,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收入排名居四大行最后,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经济增速下行、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加快、信息科技发展加速等多重压力和挑战。而在新的一年里,银行业发展转型任务更加艰巨,各家银行应当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携手本刊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发布会,邀请诸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高管齐聚一堂,共谋中国银行业科学发展与转型大计。本刊在此选登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所有发言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本人确认,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9.
周明 《中国信用卡》2007,(1X):14-17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标志着中国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发卡行的队伍,全面开放下的中国银行卡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各行力图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来吸引和挽留客户。然而,伴随着快速创新而来的风险也威胁着尚不强大的中国银行卡业务。如何在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的同时防范风险,是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王岩岫副主任。 适逢2006年12月6日银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向媒体介绍了刚刚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新年过后,国际舆论又开始了新一轮对中国银行业的唱衰。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时有发生,都受到事实的有力回击——中国的银行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快最好的银行。但在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波动,主要发达国家财政金融问题相互交织的外部环境下,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究竟如何?人们仍不免有所疑问。2013年4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年报》,可以看作对外界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