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文章认为任何区域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区域内寻找发展动力,而且还要从区际关系中寻找发展动力。不“同”不“和”,“同”而不“和”,不“同”而“和”,是区际关系的三种“和”、“同”模式。区域应给自身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以促使区际关系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因我国区际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对我国区际经济现状进行解析,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作综合的评价,最后对我国区际经济与金融差距进一步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9.
试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两者的关系可表述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归宿 ,即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流动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不许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增加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等。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分布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月21日至25日,在兰州举行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首届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汪道涵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言,阐述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化在推进。主要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第二个问题: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从点面结合,集聚效益和地域分工,中心和网络,城乡分工和城乡一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本刊刊登汪道涵同志发言中的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5.
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都与区际协调机制的欠缺有关。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开展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调整行政区划等手段来应对这些问题,但距离有效的区际协调机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应从尽快着手编制具有权威地位的国土规划、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建立具有协调与仲裁功能的区际协调机构、改革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区际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地区发展战略必须接受国家区域发展总战略的指导 ,又必须具有地方特色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在处理二者关系时 ,应遵循全国一盘棋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的原则 ;开放的原则。要按照这些原则 ,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我国区域经济理想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理想模式,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必然要求,值得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8.
贸易开放下,不均质大国经济在面对外部合作的同时,由于内部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利益,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区际合作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选取两类地区中的典型省份甘肃与浙江,立足各自比较优势,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两省区际经济合作的福利损益和合作机制,认为东西部区际经济合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必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建立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我国原有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其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