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旧中国农村的高利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利贷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高利贷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农具和耕牛的使用,生产渐见发展、资本愈益集中,并随着生产发展与资本集中的趋势愈来愈显著,高利贷由逐渐出现,到战国末期已发展到相当普遍的地位,此后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与地租一样始终是榨取广大贫苦农民的重要手段和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桎梏。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信贷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村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受灾较重的地方,高利贷之风愈刮愈烈。据对部分乡镇的调查,目前农村高利贷已出现了以下一些新动向:一是借贷利率居高不下。高利贷月息率一般为2%~3%,比银行储蓄利率高出3~5倍,有的甚至每万元贷款月息高达500元。二是借贷者由个人向集体单位发展。过去高利贷仅在私人之间发生,现在已发展到集体向个人借贷。海复镇19个乡村企业,有11个向私人借高利贷,借款总额达100多万元,最多的企业借款32万元。三是高利贷日趋公开,手续日益完备。过去私人借贷比较隐蔽,近年来随着借贷面的扩大,特别是集体单位的参与,高利贷已越来越公开,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在  相似文献   

3.
民间高利贷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社会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为民间高利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民间高利贷可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其弊远大于其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高利贷牟取暴利,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刑事犯罪案件,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党委、政府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治理农村高利贷款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来抓,深得民心。 3月8日,长滩镇经管站站长告诉笔者:“近4年来,村村都有高利借贷,一般年息为25%—30%,全镇各村民间高利贷款297万元,近期还本金163万元,还有134万元高利贷款。”  相似文献   

5.
殷莉  苏岩 《中国改革》2003,(11):14-15
本刊于2003年第8期以《贵州毕节高利贷状况调查:借贷主郑东勇之死》对贵州省毕节地区高利贷的现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随后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通过本刊对此事件进行采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民间金融的调剂是其延续及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高利贷一直在民间金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术界和政论界对高利贷的研究颇多,涉及到高利贷的界定、对象、手续、运作方式、用途、期限、利率及社会经济影响等诸多方面(温铁军,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跃,高利借贷现象突出,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高利借贷活动的“掮客”,他们不是利用自己的自有资金进行民间个人借贷,而是通过三种方式获取资金:一是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是非法集资;三是巧立名目从银行获得贷款。前两种是惯用的手法,随着国家对金融“三乱”治理整顿力度的加大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加强,这两种现象已基本消灭。令人担心的是第三种情况,即利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高利贷活动。有的是个人利用抵押担保等形式,从银行或信用社办理到各种形式的贷款,他们不是按借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间高利贷在农村和集镇迅速活跃起来,在农村信用活动中占相当重要地位,逐渐形成民间信用体系,成为社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农村高利贷是指农民之间,农民和村组之间发生的高息货币借贷行为。从对湖北省红安县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民间高利贷是一种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特点的行为,在高额利率的诱发下,极易产生种种不良经济行为,给社会及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那么,民间借贷与民间高利贷应如何界定? 《民法通则》第90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也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茶业中的高利贷金融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德臣 《中国农史》2001,20(3):34-39
近代中国茶业高利贷金融资本甚为活跃,这种旧式资本成为茶业资本的主要来源,茶农、茶商均赖其生存.由于茶业高利贷利润丰厚,外国银行、洋行、茶栈、钱庄,甚至地主、官僚、茶商、茶贩均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插手贷放.高利贷资本的兴盛,强化了洋行对茶叶外销的控制,摧残了近代中国茶业,加速了茶业的衰败,茶商、茶农深受其害,而最终负担又转嫁到了茶农身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一些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因生产、经营和农民婚娶所需资金不足,便四处以高于银行几倍的利息向私人借款。随之,高利贷现象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并大有泛滥之势。随着高利贷的泛起,它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其一。高利贷诱发家庭纠纷和农村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民间高利贷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在解放前往往被人们称为阎王债,浸透了穷苦人的血和泪。解放后,高利贷被政府明令禁止,高利贷现象已长时间销声匿迹。进入80年代后,我国多元化的经济逐渐活跃起来,在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由此死灰复燃,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1996、1997年三次较大幅度的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民间高利贷又呈现日益猖獗的发展势头,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利贷行为向城镇蔓延。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多偏离了服务于农民的性质,把大量贷款投向了乡镇企业,而扶植农民所需的贷款只占20%左右。由此,农民遇有扩大生产、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一些入不敷出的农民在向信用社借贷无门时,不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民间借贷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月利率普遍在 3分以上,大大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明显具有高利贷性质,而且其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各种有关借贷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重大影响。为此,须对农村民间高利贷现象加以研究,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一些农村放高利贷的情况日趋严重。其利息一般年利30%左右,高有达50%的。放高利贷者主要是农村的富裕户,其中包括专业户、收入较高的余钱户和少数基层干部。借高利贷者主要有四种用途:一是为子女找出路,借钱投资进厂,(因有的县、区和乡、镇工厂规定,凡向厂里投资三五千元的即可安排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厂做工);二是农民为改善居住条件修建新房或改造旧房;三是筹办家庭工业和第三产业,他们除向银行申请贷款外,也向放高利贷者借款。四是有的农民因遇到天灾人祸,如房屋失火、生病住院等,被逼着要借高利贷,以解决暂时的困难。此外也有少数农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农村高利贷猖獗,使得原本崩溃的农业经济雪上加霜,农民生计更加困苦,进而危及国计民生。对此,国民政府试图通过信用合作立法,保障农民自主组织和管理信用合作社、为自己发放低息贷款,以遏止高利贷。此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相关立法及其实践脱离国情、政府急于求成、农民无法掌控放贷权、政府无法监管和打击高利贷资本等问题的存在,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遏止目标,农村高利贷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法盲的悲剧     
法盲的悲剧汇川炳春,君航青年战×,是山东莱州市朱桥镇农民。在左右邻村是个有名的"老好人"。他心灵手巧,乐于助人,很有人缘。就是这样一位"老好人",在最近开展的"严打"斗争中,却被抓进监狱。人们为此感到惊讶──他这样的"老好人"怎么也犯了法?战×在一家...  相似文献   

17.
“私人银行”在“崛起” 时代就象咆哮奔腾的黄河,波澜起伏,浪起浪落。十几年前,人们对金钱是那样的讳莫如深,仿佛金钱就是罪孽,是咀噬人的灵魂,断送人的政治前程的鬼怪。 如今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谈钱,可以相互打听挣钱的门路,可以施展挣钱的十八般武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从钱身上得到好处通过脸上或微笑或哗笑或冷笑……。  相似文献   

18.
7月31日—8月1日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以此为话题,请本刊总编温铁军对农村高利贷问题发表评论。本即为事件的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长期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基于信贷规模大、信贷主体多元化、交易灵活便捷等特点,笔者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和经济主体行为三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行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地悲剧     
水资源引发的纠纷随处可见,一个通行的逻辑是,由于水资源类似公共池塘资源,所以很难通过私了的方式来解决,唯一合理的方式就是国有化。国家拥有水资源几乎是众多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做法。这一逻辑的理论基础来自学者哈丁著名的“公地的悲剧”一文。理解哈丁的思想很简单。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前面有一条河,河面不宽,但挺深,当时还没有什么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