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农村工作通讯》1998,(3)
近年来,由于信贷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村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受灾较重的地方,高利贷之风愈刮愈烈。据对部分乡镇的调查,目前农村高利贷已出现了以下一些新动向:一是借贷利率居高不下。高利贷月息率一般为2%~3%,比银行储蓄利率高出3~5倍,有的甚至每万元贷款月息高达500元。二是借贷者由个人向集体单位发展。过去高利贷仅在私人之间发生,现在已发展到集体向个人借贷。海复镇19个乡村企业,有11个向私人借高利贷,借款总额达100多万元,最多的企业借款32万元。三是高利贷日趋公开,手续日益完备。过去私人借贷比较隐蔽,近年来随着借贷面的扩大,特别是集体单位的参与,高利贷已越来越公开,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在 相似文献
3.
4.
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党委、政府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治理农村高利贷款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来抓,深得民心。 3月8日,长滩镇经管站站长告诉笔者:“近4年来,村村都有高利借贷,一般年息为25%—30%,全镇各村民间高利贷款297万元,近期还本金163万元,还有134万元高利贷款。” 相似文献
5.
本刊于2003年第8期以《贵州毕节高利贷状况调查:借贷主郑东勇之死》对贵州省毕节地区高利贷的现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随后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通过本刊对此事件进行采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6.
7.
朱振球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5)
编辑同志: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跃,高利借贷现象突出,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高利借贷活动的“掮客”,他们不是利用自己的自有资金进行民间个人借贷,而是通过三种方式获取资金:一是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是非法集资;三是巧立名目从银行获得贷款。前两种是惯用的手法,随着国家对金融“三乱”治理整顿力度的加大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加强,这两种现象已基本消灭。令人担心的是第三种情况,即利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高利贷活动。有的是个人利用抵押担保等形式,从银行或信用社办理到各种形式的贷款,他们不是按借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间高利贷在农村和集镇迅速活跃起来,在农村信用活动中占相当重要地位,逐渐形成民间信用体系,成为社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农村高利贷是指农民之间,农民和村组之间发生的高息货币借贷行为。从对湖北省红安县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10.
近代中国茶业中的高利贷金融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茶业高利贷金融资本甚为活跃,这种旧式资本成为茶业资本的主要来源,茶农、茶商均赖其生存.由于茶业高利贷利润丰厚,外国银行、洋行、茶栈、钱庄,甚至地主、官僚、茶商、茶贩均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插手贷放.高利贷资本的兴盛,强化了洋行对茶叶外销的控制,摧残了近代中国茶业,加速了茶业的衰败,茶商、茶农深受其害,而最终负担又转嫁到了茶农身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一些乡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因生产、经营和农民婚娶所需资金不足,便四处以高于银行几倍的利息向私人借款。随之,高利贷现象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并大有泛滥之势。随着高利贷的泛起,它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其一。高利贷诱发家庭纠纷和农村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1998,(4)
民间高利贷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在解放前往往被人们称为阎王债,浸透了穷苦人的血和泪。解放后,高利贷被政府明令禁止,高利贷现象已长时间销声匿迹。进入80年代后,我国多元化的经济逐渐活跃起来,在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由此死灰复燃,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1996、1997年三次较大幅度的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民间高利贷又呈现日益猖獗的发展势头,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利贷行为向城镇蔓延。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多偏离了服务于农民的性质,把大量贷款投向了乡镇企业,而扶植农民所需的贷款只占20%左右。由此,农民遇有扩大生产、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一些入不敷出的农民在向信用社借贷无门时,不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民间借贷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月利率普遍在 3分以上,大大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明显具有高利贷性质,而且其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各种有关借贷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重大影响。为此,须对农村民间高利贷现象加以研究,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一些农村放高利贷的情况日趋严重。其利息一般年利30%左右,高有达50%的。放高利贷者主要是农村的富裕户,其中包括专业户、收入较高的余钱户和少数基层干部。借高利贷者主要有四种用途:一是为子女找出路,借钱投资进厂,(因有的县、区和乡、镇工厂规定,凡向厂里投资三五千元的即可安排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厂做工);二是农民为改善居住条件修建新房或改造旧房;三是筹办家庭工业和第三产业,他们除向银行申请贷款外,也向放高利贷者借款。四是有的农民因遇到天灾人祸,如房屋失火、生病住院等,被逼着要借高利贷,以解决暂时的困难。此外也有少数农 相似文献
15.
16.
17.
“私人银行”在“崛起” 时代就象咆哮奔腾的黄河,波澜起伏,浪起浪落。十几年前,人们对金钱是那样的讳莫如深,仿佛金钱就是罪孽,是咀噬人的灵魂,断送人的政治前程的鬼怪。 如今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谈钱,可以相互打听挣钱的门路,可以施展挣钱的十八般武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从钱身上得到好处通过脸上或微笑或哗笑或冷笑……。 相似文献
18.
7月31日—8月1日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以此为话题,请本刊总编温铁军对农村高利贷问题发表评论。本即为事件的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