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佳睿 《东北之窗》2008,(18):54-55
大连律师吴莹曾遇到一件恼人的事:"我有两部手提电话,一部是印在名片上、办公用的,另一部纯属家人间通话用的,下班后把办公电话关掉,只开这一部。可最近我当事人的前妻总是在我下班后打这一部电话骚扰我。她是怎么知道我这部电话号码的?后来一位同事告诉我,我的电话用两元钱就可在网上买到。是谁把我的个人信息拿到了网上叫卖?"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份,我往秦怡家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无人接。一位影视界的朋友告诉我说,她到深圳拍戏去了,至于拍多长时间,不知道。新年刚过,我终于拨通了秦怡家的电话,巧得很,接电话的正是她本人。她在电话里答应元月7日下午2点半接受我的釆访。那天,我刚踏进门,就听到秦怡在接电话,她对着电话讲,这个剧本还没看过,要马上定下来,不行……她挂断  相似文献   

3.
人间有爱     
刚刚接通了一位四川记者朋友的电话,她刚刚从绵竹退下来,她在电话里和我讲了她眼见的情况,只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世界末日。”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01,(7):30-31
要求采访野村集富果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少兰的电话是6月9日星期五上午1O时左右打到香港,好像是接线生,用非常不清晰的国语说:她在开会,我给你转她的秘书林小姐。林小姐的国语也有点困难,我生怕她听不清,单刀直入,报上姓名单位要求采访。林小姐说,好像你们发过王惟尊事件的稿子。我把采访的背景和这次采访的想法告诉了她,在电话里感到她还是蛮高兴的,她说,下午再约吧。下午五点半左右,林小姐的电话来了,说是吕少兰同意接受采访。周一11点左右,吕少兰来了电话。听到她比较清晰流利的国语,我心里顿时高兴起来,没想到一谈就到了中午12点,她的谈话集中在喊冤上。  相似文献   

5.
与Kevin W.Hart见面其实很偶然。那是在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举行的一个活动上,经领馆的朋友介绍认识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所获得的信息是Kevin是一个加拿大籍的老重庆人,但我已经作出了采访他的决定。所以我们约了另外一个时间聊聊。后来在电话里,Kevin约我12月24日下午四点,也就是平安夜采访。  相似文献   

6.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刚换了工作来到另一个城市的阿兰,在原来的单位有一个谈了二年的男朋友叫阿建,一开始双方电话频繁,可是过了一年时间,阿兰的电话越来越少,原来阿兰单位上一个男同事阿华正在追她,再后来阿建打电话也经常找不到她,阿建虽然有心于阿兰,却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再后来的事不用看下去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阿兰和阿华恋爱了,他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7.
女人的称谓     
单正平 《西部人》2005,(1):56-57
女人有很多称谓,我在这里不想罗列,只就已婚中年女人的称谓发点议论。先说自己的事。我结婚不久,有一次来了客人,我介绍说:“这是我老婆。”她听了芳容失色。又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聊天,言及“老婆”二字,她在旁赫然作色,说一个人粗俗还不够?差点把电话给压了。还有一次,我写文章,自以为得意,请她欣赏。她看了勃然大怒,说你竟然把“老婆”叫到文章里去了,这叫自甘堕落!她绝对不能容忍丈夫叫她“老婆”。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怎么就成了“老婆”呢?“难道我一结婚就老了吗?”她如此义正辞严,问得我面有愧色,把那篇文章中的“老婆”统统给灭了,以示…  相似文献   

8.
段子     
当我接通久未联络的一位女作家朋友的手机时,里面一个男人冲我一连串嚷:喂,谁呀?说话!噢,我是她男朋友,你是谁?为什么要找她?为什么总是这个时候找她?你想干什么?说话呀!再不说话我可要问她了……你什么意思?找她又不说话,以后不许再找她了,我说话你听见了没有?!正当我纳闷之时,女友在电话里嘻嘻哈哈地问:嗨,老兄,怎么样,我新下载的彩铃很酷吧,吓到你了吧?我苦笑答,还好啦,万幸咱俩还没来得及出轨,否则我听到第二句就会心虚得挂断电话,从此退避三舍的……  相似文献   

9.
我有点觊觎她的青春美貌,内心里,我曾极力否认这点,但后来发觉那样很累,我更愿意轻松一些。想开了这一层,我就原谅了自己内心所有轻佻的念头,安之若素了.我把她定义为写字间美眉中的一个,很普通,当然,也有些与众不同,每次她在大厦中出现,总会在电梯间和走廊里刮起一阵香风,从后面看去,她裸露的雪白脖颈与身上的香气一样令人着迷。这让站在她身后的年轻男人们局促不安,并微微躁动,我发现,虽然这些年轻人提着电脑包并衣冠楚楚,但其实很缺乏与女士沟通的勇气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归去来兮     
采访时间:2000年2月采访地点:深切特区被采访人:阿珠(女,27岁,福建龙岩县人) 2000年的钟声敲响不久,阿珠从日本打来电话,此时我家正宾客满座,未返内地过年的朋友都聚在我家的房子里,共庆新千年的到来。也许是我家的喜闹声引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阿珠的伤感,她祝福的话中夹杂着无法掩饰的落寞。我问她是否已给她母亲打过电话,她用我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打了,打不通。”我忙解释说我们在座的都在往家中打电话,可线路太忙了,竟没一个人拨通,并劝她说,反正不久就要回国,不必太难过。但她仍抑制不住的在电话那…  相似文献   

11.
女儿教我     
女儿薇薇在哈佛读书。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一天,她钻在书房里翻看了半晌我旧时的日记,出来感慨地说:“妈妈,你如今变多了,看你那个时候多上进!”我谦逊地笑着,表示这意见很有考虑的价值,心下却不以为然。一来说这话她还太嫩,二来我自觉我可以。后来是,在多次的交锋中,虽感触良多,但为母者的权威尽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亦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2.
信仰     
<正>简介:转经筒的老人拍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我在到达松潘的第二天一早,便手持相机穿梭在当地藏寨的大小巷子里走走拍拍。记得那天我很幸运地遇见了图片上的这位转经筒的老人,起初我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她,后来在得到老人的允许后我开始了拍摄。面对镜头,老人的眼神  相似文献   

13.
奶茶刘若英45岁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很是惊诧。网易娱乐新闻的头条推送里,她的孕肚照置顶在前,评论里则尽是感叹之声。那个少女小渔,倏忽之间就迈过了不惑的门槛。而网易云音乐也把她的歌曲做成了首页专辑,供熟悉她的歌迷们倾听。我想,网易的那个做专题的编辑应该不是“90后”吧!记得很多年以前,班级里的女生在K歌时最常点《后来》,五音不全的我记住了那  相似文献   

14.
吕途 《走向世界》2008,(6):93-93
我有点觊觎她的青春美貌。内心里.我曾极力否认这点,但后来发觉那样很累.我更愿意轻松一些。想开了这一层.我就原谅了自己内心所有轻佻的念头.安之若素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道》2009,(6):6-6
我怕从广东带现金回去不安全,决定回家再取。银行取款窗口里,接待我的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她问我取多少。我说4000元。刚好接了个电话。大概数了下钱就出去了。  相似文献   

16.
我初次接触到儋州调声,是在1996年的一个秋日,在儋州市的名胜古迹东坡书院。记得我一进书院,就被一阵阵别致、动听的“山歌”声吸引住,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农妇妆扮的中年女子蹲在台阶上引吭高歌,同时左顾右盼,她半是羞涩半是自得地笑着,眼睛里也充溢着笑意,于是,她那张并不漂亮的脸因为生动而美丽起来,我看得几近痴迷。不多时,几位山民装束的青年男子过来了,与她对起了“山歌”,她唱着唱着,声音渐弱,后来,她低着头掩着脸且唱且退,她消失了,一群年轻女子却冒了出来,很快,青年男女们各自列队拉手,一边“对歌”一边按…  相似文献   

17.
张联抒 《上海国资》2008,(12):74-74
十一时买了本《他乡之税》,读了几章感觉不错,正巧一位高中师妹来北京,她自小好学,标准的好学生,现在在跨国咨询公司做事,也算成功了。我也买了本送她。岂料今天电话里随意谈起来,问到她看这书的感觉,她答道:“说实话,看了几页的,但是离生活太远了,然后就翻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8.
故乡小院门前,栽着一棵酸枣树。经不住诱惑,我爬上了酸枣树,树上的枣刺挂破了我的裤子,站在树下的邻居的女孩枣花竟笑个不停。我得意的坐在树杈上,等她笑够了,才把一颗小酸枣丢下树,枣花无法寻到那颗小枣,急的高声叫着我“哥哥”,我才大笑着摘下一把把小枣子,雨点般的撒下去。后来,酸枣树长高了。枣花出落成一个俊俏的大姑娘了,我们再也不敢去树林中疯跑了,再也不敢让她为一颗酸枣而流着泪追上我叫一声哥哥。我上高中那年,枣花回到了村中,她像村中的媳妇一样开始坐在门前的枣树下学针线话。秋天里的一天,在村口的小路上,我…  相似文献   

19.
外国领事馆是什么模样?一个外国总领事的"王作照"又是如何?中国在老外眼睛里是怎么一幅情景?我来到澳大利亚总领馆商务处,推开沉甸甸的玻璃门。迎面是半人多高的接待台,上面安放着一盆五色缤纷的鲜花。接待小姐坐着,她面前有计算机和电话机。她请我稍等.两对单人沙发中间的玻璃茶几上有几本画册。信手拿起一本翻翻,一个活生生的澳大利亚蹦了出来:悉尼  相似文献   

20.
潘虹要当“女老板”了。这是她在电话里对我说的。找潘虹很难,即使找到了她,也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与她好好地聊一聊。这两年间,她所接影视剧,一部接一部:《股疯》、《花帜》、《走过冬天的女人》、《喜福会》等等。戏在东西南北,人也南北东西;天上地下、海内海外,春夏秋冬、晨昏朝夕地跑。自从她把生活的重点从四川转移到上海以後,在上海也从没有长长地呆上一整段时间,往往是过一段时间以後,她又要匆匆地上路了。她去拍电影、拍电视,她的乐趣在银幕和荧屏上。银幕和荧屏给了她视野、荣誉与幸福感;也给她带来了孤独与失落感。当然前者总是胜过於後者。可以这样说,银幕和荧屏,是她的命运的寄托所在。因为,它们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美。她说:“如果让我再有一次人生选择的契机,我将毫不犹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