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时代经贸》2006,4(11):24-25
在经济垒球化过程中,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加剧,新时期里我们必须关注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精神是一门管理科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因此,应把企业家精神做为发展生产力的要素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财经科学》2005,23(5):127-133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区域企业家精神系统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刻画区域企业家精神各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及区域企业家精神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江苏省为例,确定模型的参数值及初始条件。运用Vensim 软件对区域企业家精神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不同情景下关键公共政策指标的调控,提出创新资源导向型、金融资源导向型、人力资源导向型和社会资源导向型区域企业家精神政策组合方案,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参考,实现“政策实验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人格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的界定现有关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三种。1.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据,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企业家是管理阶层中的一部分。2.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相似文献   

6.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产力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生产力的代表性学说有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等的观点。政治生产力是指政治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政治体系采取相应的政治行为对包括政治体系在内的各个社会系统及其要素进行作用并取得政治性产品的能力。政治行为主体、政治体系和社会系统及其要素是政治生产力的"三要素"。政治生产力具有现实性和潜在性、物质性和精神性、多元性和相对性等特征。政治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驱动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8.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缺口可以说是缺乏企业家,这一问题同时又是制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因此,培育和壮大企业家队伍便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任务。一、企业素是具有特殊素质的经营管理专案企业家作为经营管理的专家,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经营者群体。他们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个具有特殊创新职能的专家队伍和职业化阶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家能够把企业生产力诸要素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利润最大的经营目标。企业家与所有者(投资者)不同,他们是组织、联系、调节所有者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创立、发展、繁荣起着决定作用。本文对企业家的素质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便人们从人格上区分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成员,提高人们对企业家的理性认识,以促进造就企业家产生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智力型劳动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人与自然)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聚合论分析,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接近重合,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有部分相交,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将是21世纪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董亚辉 《时代经贸》2011,(14):42-43
企业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是制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稀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准确理解、把握企业家的内涵,探讨企业家精神的构成,提出中冒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策略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敏  肖昆  项晶 《经济师》2010,(7):25-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家精神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理论与实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各界人士对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认识、研究还没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因此,文章研究旨在通过从个体企业家精神、公司企业家精神、内部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四条脉络对企业家精神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把握不同专家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认识,为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容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着眼于二元关系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文在简介复杂性科学最新的发展复杂性系统质涌现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社会生产力概念,区分了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系统环境和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内部基础要素,然后阐述了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复杂系统质涌现理论指导下初步建立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理论,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适应时代进步和需要。  相似文献   

14.
邓江年 《新经济》2014,(1):60-61
一、劳动力能否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断优化,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方面 经济发展总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基础性生产力要素作为支撑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就是转变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任何经济体的发展总是一个阶段性优化的过程,其重要表征之一就是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因此,劳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构成能否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盛南 《技术经济》2006,25(6):11-13
从概念演进入手阐明了中西方文化下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构成要素,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阶段发展模型,并以该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浙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困境的成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Baumol认为企业家行为模式受到所在制度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制度环境会促进企业家从事增加社会福利的生产性活动,比如创新;而制度环境不佳会导致企业家从事攫取社会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比如寻租。Baumol的企业家才能配置理论在中国具体情境中,是否有其适用性?以我国2009-2014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人均土地出让面积作为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在有效控制内生性可能导致的模型估计偏误后,实证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家寻租活动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转轨时期我国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深,企业家寻租活动就越多。进一步通过系数检验以及Bootstrap方法考察企业家寻租活动在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和企业创新强度之间的中介效应,证实了“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家寻租活动增多→企业创新强度减弱”传导机制的存在,可为深化中国要素市场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隶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是制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稀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准确理解、把握企业隶的内涵,探讨企业家精神的构成,提出中国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策略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个系统,包含有要素、结构与功能。诸多要素组合成一定的结构,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故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究竟有多少要素?争论了几十年,现在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实体要素,还有科学技术、管理、信息三个非实体要素。 现在人们在谈论第一生产力。何谓第一?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或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个系统,与生产关系并列,二者结合为生产系统。在生产这个系统中,可以说生产力第一,生产关系第二。而在生产力这个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所谓第一生产力,是就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载体系统的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或力量。它蕴藏在人的身体和类的组织之中,由主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潜在性要素以及准备性要素来承担,实现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之中。平时人们所称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不是生产力本身的构成要素,而是生产力载体系统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