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楚光  涂振鹏 《商》2014,(9):145-145,221
本文拓展Dynan模型,并用中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多来自中等收入居民家庭,且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储蓄行为基本不受当期流动性约束影响,而服务类消费价格普遍上涨带来预期流动性约束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斯卢茨基方程出发,研究中国家庭储蓄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家庭储蓄率有消极影响,风险厌恶的家庭倾向于更高的储蓄率。消费与储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房地产价格对居民储蓄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居民的储蓄倾向,说明中国家庭储蓄的重要动机之一是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3.
涂振鹏 《商》2014,(8):188-188
本文采用Dynan模型对中国城乡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较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镇居民家庭预防性动机整体上强于农村居民;2、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都更多来自中等及接近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庭风险资产持有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矛盾非常突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差异特征亦很明显,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居民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研究调查的7331个家庭样本,对城乡居民风险资产持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需求、风险偏好、收入、社会保障、家庭规模、年龄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居民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同时,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终本文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2017年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提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增加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并且促进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家庭间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通过直接效应、预防性储蓄和健康风险的中介效应影响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可能性;通过直接效应和预防性储蓄中介效应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其中预防性储蓄的中介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有鉴于此,应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和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估算现金类资产的最佳持有量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货币需求理论出发,梳理基于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等三类货币需求的企业现金类资产持有动机,提出了估算现金类资产相对应的财务和经济运行指标,并结合ZJ公司的财务案例,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财产性收入占中国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房屋拆迁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会显著增加家庭总消费中的耐用品消费,对日常消费总体没有显著影响,但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仅为0.02 ~0.03.与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理论一致的是,农业户口、较低收入、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金融资产较少家庭的消费反应更大,其日常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升家庭消费能力,对低收入阶层福利改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以预防性消费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运用1978年~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ECM)来对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行实证检验。本文证明了经济转轨时期中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预防性储蓄特征,并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东部9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考察了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农民工家庭消费的3/4发生在城市,且城市消费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家庭的城乡消费有着不同的决策机制,但都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均住房资产是影响城市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大学扩招这一政策冲击构造工具变量,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次探究了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户主接受高等教育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户主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增加12.85%,风险资产投资金额显著提高1.29倍,风险资产投资占比显著增加4.55%。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受高等教育会通过提高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家庭总收入、健康状况以及减少家庭的子女数量从而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其中,投资者的认知能力是最主要的渠道变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在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说明人才强国战略在提高人力资本的同时,也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帮助居民做出合理储蓄决策应对未来养老开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居民养老和退休财务安排状况。利用家庭调查数据,计算各年龄组的储蓄和储蓄率,并把收入分为不同的来源,分析各个年龄组的收入构造,发现居民从51岁开始,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61岁后居民储蓄率明显下降。年轻人的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比较大,一般都在50%以上;61岁后老年人收入以转移支付为主,主要是退休金的领取。通过两期世代模型研究居民的养老财务安排,对中国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储蓄是养老安排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建议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教育,健全覆盖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艳鹍 《中国物价》2014,(2):85-87,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储蓄过度、消费不足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预期的短视和经济制度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为研究背景,采用1978-2010年间宏观经济数据来分析转型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时序变化,进而对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因素做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曹茜  马冰  张皓辰 《中国物价》2023,(9):116-120
中国家庭消费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而收入波动和疾病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中的截面数据,从微观角度实证分析家庭在面对收入不确定性时,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作用,并试图解释健康保险的消费平滑机制。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分别有着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控制人口统计特征等变量后,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显著缓解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消费的冲击作用,有效平滑居民收入曲线,大幅提升家庭消费水平。同时,家庭面临的收入风险越大,商业健康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也越发突出。此外,相较于农村家庭,健康保险降低城市家庭收入不确定性进而平滑消费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Swanson(2012,2020)模型的基础上,将货币持有纳入跨期决策模型,重新考察了风险态度。我们发现,相对于消费和劳动而言,货币持有会使家庭面对风险时更为谨慎,这会改善风险厌恶被低估的倾向。基于中国家庭层面微观数据的测算结果发现,考虑货币持有后,中国家庭层面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均值为1.6398。这比Arrow-Pratt经典模型和消费效用模型的测算结果分别高出12.66%和27.88%。风险厌恶程度还表现出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和消费结构异质性。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中国家庭风险态度的决定因素,发现脆弱性越高、少儿抚养压力越小、健康程度越低的家庭,其风险厌恶程度越高。本文考虑货币持有的真实经济环境,为风险态度构建更准确的测算模型并得出多样化的测算结果,为理论建模中的参数设定提供参考。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结构特征,随着中国家庭资产更多地货币化,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灵活化、弹性化,家庭风险态度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资产配置和资产价格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宋小姐家庭属于典型的高收入、高资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但资产流动性差,需要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增加金融投资,提高流动性,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涛 《消费导刊》2011,(12):1-2
本文在预防性储蓄研究框架下,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结构是影响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变量之一,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越快,其消费增长也越快。  相似文献   

20.
新古典经济学派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是一种确定性均衡研究。然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常态,要对消费问题进行准确细致的研究就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农村居民在不确定性感受下的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现期消费的减少和预防性储蓄比重增加,使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因此,需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村居民从预防性储蓄转向消费和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