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的财政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经济论坛》2004,(18):119-119,126
日本财政无论是国债依存度、长期债务,还是财政赤字指标,目前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坏的国家之一。这样的财政状况使日本国民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改革现行财政制度和财政结构的愿望和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小泉内阁在2001年6月推出了经济财政运营和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把财政结构改革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柱,指出日本今后财政结构改革的总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经济的结构改革与高校-产业合作 1995年4月,在通产省的工业政策署建立了高校—产业合作促进局。该局自创立以来的三年中,已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它始终如一地努力来创造一个对高校—产业合作的较佳环境条件。日本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点上。从中期观点来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进一步进展。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这种环境下,各公司选择他们的经营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4.
秦凤鸣 《当代财经》2003,(6):30-31,44
目前,日本财政政策的选择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渐进式的增税减支对日本经济走向全面复苏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日本严峻的财政状况和金融业的危机促使日本政府尝试通过新的途径进行结构改革。2003年财年,日本政府试图在“没有改革便没有增长”(No growth without reform)的口号下坚持既定的基本政策,寻求财务省和日本银行的紧密合作,刺激私人需求和经济增长,加速2003财政年度的税收改革,期望公司部门能重新振作,并以刺激私人需求为主促成日本经济缓慢复苏。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战后50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但以1991年5月为转折点,日本经济步入战后以来最长的萧条、衰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技术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政治、经济经历了战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结构的调整时期。在必须进行的这场重大的结构变革中,教育和研究开发及技术开发便成了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日元升值影响的三种假说及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衰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日本经济衰退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之后,追赶型发展模式没有相应转变,迫于美国压力实施不当货币政策的结果。中国当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有升值趋势。减税、增加公共支出、改革融资体制,统一分割的地方市场既有助于抵消本币升值的紧缩效应,又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1995,(8)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转折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目前达到什么水平?有关权威部门通过深刻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从六个方面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权威部门分析,我国经济新的转折点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9.
价格体制不合理、价格结构扭曲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拦路虎,也是下一步治理整顿的重要障碍。对价格改革,理论界已形成共识;价格不合理,经济关系无法理顺,治理整顿不可能彻底,当前必须加大价格改革的份量。但价格改革的政治、经济敏感度很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抓住改革良机,又要慎重出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国内分析经济周期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本指标。图1绘制了建国以来河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建国以来河北省和全国都经历了9轮周期,其中前5轮周期在改革之前,后面4轮周期在改革之后。我们发现,河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惊人地相似,二者的波动轨迹几乎重合,绝大多数波峰、波谷、周期转折点出现的年份都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就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过一百多年来的改革,已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适应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日本的金融结构,取法于欧美,又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金融体系,日本金融体系的特色是,既有英国式的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又有美国式的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日本人也学西德,学法国,吸收各国之长,形成目前日本的金融结构。目前日本的金融机构是十分庞大和复杂的,既有控制全局的中央银行,又有民间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的基础上提出,在考虑转移成本以后,“准刘易斯转折点”实际上是刘易斯转折点的提前形态,这种提前形态与我国外向型的工业化模式有着密切关联。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外向型工业化会产生失衡效应和加速效应,在导致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促使刘易斯转折点提前到来。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提供了失衡效应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角度重新审视美、日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差别,从而看到美国主要采取退出体制,日本主要采取呼吁体制。同时还指出,两国在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方面具有相互融合的倾向,考虑退出体制和呼吁体制各自的优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借鉴美国退出体制与日本呼吁体制,依据现实的经济条件吸纳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的优点,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杨体仁蒋琢吴耀敏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最初名为失业保险制度,为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变化的需要,在制度结构与功能上进行了积极调整,发展成为现在颇具特色的以生活保障为基本任务、促进就业为根本目标的就业保障制度,对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扩大财政支出以求改良经济结构,但陷入财政危机。小泉政权认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在刺激民间需求的制度改革中优先处理不良债权,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制度改革与既得权益相抵触,因此有必要以强化日本作为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为指导原则,再造小泉的改革计划,确保使改革成为可能的政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王顺利 《经济纵横》1994,(11):47-49
战后日本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王顺利战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至195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变统制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所谓统制经济体制,就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  相似文献   

17.
王静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77+262-177,262
聚焦1978年前后,结合当时的世界背景和历史因素。通过研究中日长期贸易协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等的经济政策,以及林乎加日本考察团在政治经济上发挥的积极影响,再结合邓力群访日归国报告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以1978年作为时间转折点,试分析在此转折点前后中国政府对日经济政策态度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企业治理的变革及其制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晓霞 《经济管理》2002,(10):37-40
在我国,企业治理的结构问题是倍受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在国外,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探讨更多的是从法律制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着重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制度基础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制度变化对企业治理的结构变革带来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三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增强,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升级。为了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自 1998年以来,中央在采取一系列强劲的财政货币政策,竭尽所能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同时,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经济向景气循环运行的经济转折点。适应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经济结…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的调整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恩富  夏晖 《财经研究》2003,29(7):34-38
本文描述了东亚经济及其模式的一般特点,重点阐述了其显露和隐含的问题。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尽快形成由日本和中国领先的“双头鹰结构”,或由日本、中国和韩国三足鼎立的“鼎形结构”,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要在和平条件下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其中,“东盟 中国 日本 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组织的不断完善,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将为东亚和整个亚洲经济的高效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